2020-07-14

阿坝州退耕还林“还”出绿水青山

  • 2018年07月10日 10时51分
  • 来源: 阿坝州府
  • 【字体:
  •   1999年,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阿坝率先在茂县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2014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再次作出继续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决策。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把退耕还林作为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抓手,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各县(市)、各部门科学规划、狠抓落实。截至2017年底,全州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76.68万亩、配套荒山造林34.7万亩、封山育林38万亩。工程建设惠及13个县、200个乡(镇)、1149个村,共有10.36万户、52.75万人享受国家补助政策;累计兑现政策补助粮食4.77亿斤、资金28.87亿元。

      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合理规划,注重质量管理。组建州、县、乡(镇)退耕还林领导机构,形成“党委、政府亲自抓,主管部门全力抓,相关部门配合抓,人大政协监督抓”的工作格局和目标考核制度。工程建设注重生态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农牧民收入水平提升相结合,不断完善规划布局、优化造林模式、调整树种结构。林技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牧民栽植苗木,解决技术难题;退耕农户落实管护责任,加强补植补造,确保退耕还林质量;基层政府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牧民知晓度、参与度,及时、足额兑现政策补助。

      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益,建设生态文明。从生态效益看,退耕还林实施后,全州新增林地95.69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4.3个百分点;减少25度以上坡耕地39.66万亩,15—25度坡耕地28.13万亩,15度以下坡耕地9.89万亩,减少土壤侵蚀1757.55万吨,洪涝、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有所下降;林地涵养水源作用充分发挥,土壤结构、质地明显改善,土壤保土和保肥效益逐年提高,河流泥沙量大幅度降低。从经济效益看,户均累计获得退耕还林政策补助2.45万元、人均0.48万元,年户均1439元、人均283元;延伸了农牧业和林业产业链条,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产业结构、种养殖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生态旅游、生态能源和生态农牧业协调发展,实现“木头经济”向“生态经济”质的转变。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阿坝州退耕还林“还”出绿水青山

  • 2018年07月10日 10时51分
  • 来源: 阿坝州府
  •   1999年,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阿坝率先在茂县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2014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再次作出继续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决策。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把退耕还林作为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抓手,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各县(市)、各部门科学规划、狠抓落实。截至2017年底,全州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76.68万亩、配套荒山造林34.7万亩、封山育林38万亩。工程建设惠及13个县、200个乡(镇)、1149个村,共有10.36万户、52.75万人享受国家补助政策;累计兑现政策补助粮食4.77亿斤、资金28.87亿元。

      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合理规划,注重质量管理。组建州、县、乡(镇)退耕还林领导机构,形成“党委、政府亲自抓,主管部门全力抓,相关部门配合抓,人大政协监督抓”的工作格局和目标考核制度。工程建设注重生态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农牧民收入水平提升相结合,不断完善规划布局、优化造林模式、调整树种结构。林技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牧民栽植苗木,解决技术难题;退耕农户落实管护责任,加强补植补造,确保退耕还林质量;基层政府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牧民知晓度、参与度,及时、足额兑现政策补助。

      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益,建设生态文明。从生态效益看,退耕还林实施后,全州新增林地95.69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4.3个百分点;减少25度以上坡耕地39.66万亩,15—25度坡耕地28.13万亩,15度以下坡耕地9.89万亩,减少土壤侵蚀1757.55万吨,洪涝、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有所下降;林地涵养水源作用充分发挥,土壤结构、质地明显改善,土壤保土和保肥效益逐年提高,河流泥沙量大幅度降低。从经济效益看,户均累计获得退耕还林政策补助2.45万元、人均0.48万元,年户均1439元、人均283元;延伸了农牧业和林业产业链条,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产业结构、种养殖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生态旅游、生态能源和生态农牧业协调发展,实现“木头经济”向“生态经济”质的转变。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