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攀枝花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纪实

  • 2018年12月27日 11时14分
  • 来源: 攀枝花市府
  • 【字体:
  •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岁月历程,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卫生资源不断优化、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不断加强,各项工作取得新业绩。

    40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40年,在全市卫生计生系统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医疗卫生资源在全国同级市州中遥遥领先,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初步建成。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触角不断延伸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卫生计生系统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建立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建立起各级各类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以及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成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无到有,目前已建成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实施至今,已从最初的9项增加到14项。做到了小病不出社区(村),大病不出攀。

    近年来,围绕“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打造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定位,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明确了“12316”工作思路,即:坚持“主动作为、争先进位、管理到位、服务出彩”一个卫生计生工作主题。做好“‘医疗卫生’事业文章,建设区域医疗卫生高地;‘康养+医疗’产业文章,做特‘康养+医疗’”两篇文章。落实“抓项目建设、抓政策落地、抓资金争取”三大抓手。争创全省一流卫生计生工作水平。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区域妇幼保健中心、区域精神卫生中心、攀西职业病防治中心、区域中医药治未病中心、区域医学教育中心”六大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全面提升医疗卫生综合实力,构建多元多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攀枝花及周边区域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区域医疗引领作用优势凸显

    能力不断提升

    区域医疗引领作用优势凸显

    回眸1985年,我市各类卫生机构仅410个,病床4234张,卫生技术人员6976人。2000年,我市各类卫生机构发展到934个,病床5525张,卫生技术人员7759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共接诊376万余人次。

    来自市卫生计生委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1061个,实有床位10476张,卫生技术人员10681人,全市建成国家三甲医疗卫生机构6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个,卫生监督机构6个,医学科学研究机构1个,采供血机构1个,医学本科院校1所。

    全市每千人口床位8.5张,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1张,在全省21个市州中排列第2位。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8.67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28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85人,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分别高2.06人、0.82人、0.98人,在全省21个市州排名第2位。累计建成重点专科80个。

    数据变化的背后,是我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是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不断增强。

    目前,攀西区域医疗中心、攀西职业病防治中心、攀西精神卫生中心、四川省治未病中心攀西分中心先后落户攀枝花,在有效满足辖区群众健康需求的同时,还服务于周边华坪、会理、盐源、永仁等市县,覆盖人口500余万人,特别是急危重症的救治,区域医疗引领作用优势凸显,区域医疗中心市域外住院患者占比近年稳定在40%左右。

    红利释放惠民生成绩斐然

    改革不断深化

    红利释放惠民生成绩斐然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力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医改红利不断释放,改革成效十分明显。

    市、县两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全面推进医院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度12个。

    优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推行“一院一策”“一县一策”改革;通过开展药品购销领域改革,大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药品、耗材使用,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和不合理用药监管。

    全市公立医院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药品购销领域改革初见成效;开展分级诊疗方便群众就医,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均与市、县(区)级医疗机构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并实施转诊,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的看病难题。

    大力推进智慧医疗,将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健康四川”服务云平台。实施“互联”工程,将47家基层医疗机构和规模较大的养老(康养)机构联入三级医院远程心电、远程影像会诊平台,实现心电图和影像的远程实时诊断和指导。

    在医联体内推广运用“爱家问诊”平台,实现手机“掌上”会诊。全面推广网上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检查结果查询等医改措施。

    公共卫生服务网建设逐步完善

    防控不断加强

    公共卫生服务网建设逐步完善

    公共卫生服务是筑牢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40年来,我市不仅践行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增进了民生福祉,而且疾控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疾控工作管理更加规范、疾控服务质量更加优质。

    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六年低于全省平均发病率,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4.04%,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分别达75.08%、67.92%。

    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覆盖率达到100%,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到100%。

    构建了市、县、乡三级健康教育机构网络,开展了“三减三健”、控烟限酒等5个专项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100%的县(区)。

    建成国家级、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妇幼健康示范县(区)3个;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多元新业态助推城市转型

    产业蓬勃发展

    多元新业态助推城市转型

    医养结合工作纵深推进。构建多层次、全覆盖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立“养”设“医”、“医”办“养”等多种类型的医养结合机构10余家,打造了普达颐养护理院等一批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制定了7项医养结合标准,创新开展了“候鸟团健康服务”、“社区医养护”等医养服务,“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结合”的格局初步形成。2016年,跻身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城市。

    业态融合成效初步彰显。推进医疗与旅游、地产等多业态融合,打造了普达十方养生会馆、歧黄养生大院等一批集“医疗、养生、养心、休闲”为一体的健康旅游综合体。在新开发的海棠蓝湾、海港新城等配套设置了多种类型的医疗机构,同步推进智慧医疗、个性化签约服务等,构建健康宜居环境。

    健康新业态加快发展。统筹建立了“康养+医疗”项目库,已入库项目34个,总投资130亿元。争取省健康服务业项目资金3100万元,支持医养结合示范中心、老年病科等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康养+医疗”专题招商,签约产业、区域合作项目12个。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占GDP比重达3%左右。

    优质人才和资源汇聚力量彰显

    持续扩大开放

    优质人才和资源汇聚力量彰显

    40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形成引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共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才1448名,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228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名,管理期内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名、四川省卫生计生委有突出贡献专家2名,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4名、四川省基层卫生拔尖人才20名、省级名中医2人、省拔尖中医师2个、省拔尖中青年中医师4名、攀枝花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0名、攀枝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48名、市级名中医17人。

    我市率先在省内启动住院医师、护士、医疗机构药师规范化培训,建成国家级住院医师规培基地2个、省级护士规培基地3个和药师规培基地1个。

    我市不断加强对外开放合作。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培训基地、中国肿瘤微创联盟协作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医联体医院先后落户攀枝花,辖区医院与北京301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15家优质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大理大学、昆明理工学院等4所高校开展了合作共建。

    市政府与华西医院、华西二院签订了区域医疗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了市第三人民医院牵头的精神专科、市第二人民医院牵头的职业病专科、攀枝花康复医院牵头的康复专科等3个区域专科联盟。

    成立攀西胸痛中心联盟、远程医疗协作联盟,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康养机构及周边地区的医院间技术的上下联动,信息的互联互通。2018年,我市首个医疗卫生院士工作站——陈孝平院士工作站在市中心医院成立。

    卫生计生多项工作走在前

    强化党建引领

    卫生计生多项工作走在前

    党的建设为全市卫生计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抓班子带队伍、抓管理促提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和“康养+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来,在全省卫生计生工作年度综合考核中,市卫生计生委连续4年荣获优秀等次;市级部门目标考核中,连续3年位居前列。

    我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四川省对口援藏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级绩效考核第一名等荣誉,“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两转一提”等活动开展情况先后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站在新的起点,攀枝花卫生计生人扬帆再起航,续写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攀枝花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纪实

  • 2018年12月27日 11时14分
  • 来源: 攀枝花市府
  •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岁月历程,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卫生资源不断优化、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不断加强,各项工作取得新业绩。

    40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40年,在全市卫生计生系统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医疗卫生资源在全国同级市州中遥遥领先,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初步建成。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触角不断延伸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卫生计生系统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建立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建立起各级各类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以及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成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无到有,目前已建成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实施至今,已从最初的9项增加到14项。做到了小病不出社区(村),大病不出攀。

    近年来,围绕“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打造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定位,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明确了“12316”工作思路,即:坚持“主动作为、争先进位、管理到位、服务出彩”一个卫生计生工作主题。做好“‘医疗卫生’事业文章,建设区域医疗卫生高地;‘康养+医疗’产业文章,做特‘康养+医疗’”两篇文章。落实“抓项目建设、抓政策落地、抓资金争取”三大抓手。争创全省一流卫生计生工作水平。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区域妇幼保健中心、区域精神卫生中心、攀西职业病防治中心、区域中医药治未病中心、区域医学教育中心”六大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全面提升医疗卫生综合实力,构建多元多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攀枝花及周边区域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区域医疗引领作用优势凸显

    能力不断提升

    区域医疗引领作用优势凸显

    回眸1985年,我市各类卫生机构仅410个,病床4234张,卫生技术人员6976人。2000年,我市各类卫生机构发展到934个,病床5525张,卫生技术人员7759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共接诊376万余人次。

    来自市卫生计生委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1061个,实有床位10476张,卫生技术人员10681人,全市建成国家三甲医疗卫生机构6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个,卫生监督机构6个,医学科学研究机构1个,采供血机构1个,医学本科院校1所。

    全市每千人口床位8.5张,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1张,在全省21个市州中排列第2位。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8.67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28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85人,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分别高2.06人、0.82人、0.98人,在全省21个市州排名第2位。累计建成重点专科80个。

    数据变化的背后,是我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是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不断增强。

    目前,攀西区域医疗中心、攀西职业病防治中心、攀西精神卫生中心、四川省治未病中心攀西分中心先后落户攀枝花,在有效满足辖区群众健康需求的同时,还服务于周边华坪、会理、盐源、永仁等市县,覆盖人口500余万人,特别是急危重症的救治,区域医疗引领作用优势凸显,区域医疗中心市域外住院患者占比近年稳定在40%左右。

    红利释放惠民生成绩斐然

    改革不断深化

    红利释放惠民生成绩斐然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力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医改红利不断释放,改革成效十分明显。

    市、县两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全面推进医院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度12个。

    优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推行“一院一策”“一县一策”改革;通过开展药品购销领域改革,大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药品、耗材使用,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和不合理用药监管。

    全市公立医院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药品购销领域改革初见成效;开展分级诊疗方便群众就医,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均与市、县(区)级医疗机构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并实施转诊,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的看病难题。

    大力推进智慧医疗,将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健康四川”服务云平台。实施“互联”工程,将47家基层医疗机构和规模较大的养老(康养)机构联入三级医院远程心电、远程影像会诊平台,实现心电图和影像的远程实时诊断和指导。

    在医联体内推广运用“爱家问诊”平台,实现手机“掌上”会诊。全面推广网上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检查结果查询等医改措施。

    公共卫生服务网建设逐步完善

    防控不断加强

    公共卫生服务网建设逐步完善

    公共卫生服务是筑牢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40年来,我市不仅践行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增进了民生福祉,而且疾控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疾控工作管理更加规范、疾控服务质量更加优质。

    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六年低于全省平均发病率,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4.04%,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分别达75.08%、67.92%。

    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覆盖率达到100%,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到100%。

    构建了市、县、乡三级健康教育机构网络,开展了“三减三健”、控烟限酒等5个专项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100%的县(区)。

    建成国家级、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妇幼健康示范县(区)3个;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多元新业态助推城市转型

    产业蓬勃发展

    多元新业态助推城市转型

    医养结合工作纵深推进。构建多层次、全覆盖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立“养”设“医”、“医”办“养”等多种类型的医养结合机构10余家,打造了普达颐养护理院等一批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制定了7项医养结合标准,创新开展了“候鸟团健康服务”、“社区医养护”等医养服务,“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结合”的格局初步形成。2016年,跻身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城市。

    业态融合成效初步彰显。推进医疗与旅游、地产等多业态融合,打造了普达十方养生会馆、歧黄养生大院等一批集“医疗、养生、养心、休闲”为一体的健康旅游综合体。在新开发的海棠蓝湾、海港新城等配套设置了多种类型的医疗机构,同步推进智慧医疗、个性化签约服务等,构建健康宜居环境。

    健康新业态加快发展。统筹建立了“康养+医疗”项目库,已入库项目34个,总投资130亿元。争取省健康服务业项目资金3100万元,支持医养结合示范中心、老年病科等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康养+医疗”专题招商,签约产业、区域合作项目12个。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占GDP比重达3%左右。

    优质人才和资源汇聚力量彰显

    持续扩大开放

    优质人才和资源汇聚力量彰显

    40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形成引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共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才1448名,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228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名,管理期内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名、四川省卫生计生委有突出贡献专家2名,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4名、四川省基层卫生拔尖人才20名、省级名中医2人、省拔尖中医师2个、省拔尖中青年中医师4名、攀枝花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0名、攀枝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48名、市级名中医17人。

    我市率先在省内启动住院医师、护士、医疗机构药师规范化培训,建成国家级住院医师规培基地2个、省级护士规培基地3个和药师规培基地1个。

    我市不断加强对外开放合作。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培训基地、中国肿瘤微创联盟协作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医联体医院先后落户攀枝花,辖区医院与北京301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15家优质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大理大学、昆明理工学院等4所高校开展了合作共建。

    市政府与华西医院、华西二院签订了区域医疗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了市第三人民医院牵头的精神专科、市第二人民医院牵头的职业病专科、攀枝花康复医院牵头的康复专科等3个区域专科联盟。

    成立攀西胸痛中心联盟、远程医疗协作联盟,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康养机构及周边地区的医院间技术的上下联动,信息的互联互通。2018年,我市首个医疗卫生院士工作站——陈孝平院士工作站在市中心医院成立。

    卫生计生多项工作走在前

    强化党建引领

    卫生计生多项工作走在前

    党的建设为全市卫生计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抓班子带队伍、抓管理促提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和“康养+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来,在全省卫生计生工作年度综合考核中,市卫生计生委连续4年荣获优秀等次;市级部门目标考核中,连续3年位居前列。

    我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四川省对口援藏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级绩效考核第一名等荣誉,“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两转一提”等活动开展情况先后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站在新的起点,攀枝花卫生计生人扬帆再起航,续写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