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雅安市织牢金融扶贫网 精准发力助脱贫

  • 2018年12月12日 15时02分
  • 来源: 雅安市府
  • 【字体:
  •   全市9.4万人口已脱贫、261个贫困村全部完成了退出任务……最近,这样一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为寒冬增添了暖意。

      户摘帽,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村退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我市金融系统整合各方力量,聚焦关键环节,拓展扶贫力度、深度和广度,为全市脱贫攻坚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力度:

      明确目标方向

      形成扶贫合力

      作为我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列出的22个扶贫专项工作之一,金融扶贫被纳入全市年度脱贫规划。在全市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强大攻势面前,今年以来,我市金融系统主动对标看齐,形成了支持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2月,市委书记兰开驰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对金融扶贫提出了要有新突破的要求;3月,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推进会对全年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人行雅安中支现场与金融机构代表签订年度金融扶贫目标责任书;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的《金融扶贫专项2018年实施方案》更进一步细化明确了金融精准扶贫的发力方向。

      《方案》明确,今年我市将通过进一步完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持续增加金融资源投入,强化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和知识宣传,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力争全年新增金融精准扶贫贷款10亿元。

      明确了目标任务,各金融机构纷纷发挥资源优势,出钱、出人、出力、出智,全方位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从奔腾不息的大渡河畔到逶迤壮观的夹金山下,从金灿灿的黄果柑林到苍翠欲滴的生态茶园,由全市金融系统形成的扶贫合力,在雅州大地上扎根生长,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提供金融支持。

      深度:

      引导资源倾斜

      扶贫精准发力

      最近,来自人行雅安中支的一组数据,让人眼前一亮:今年前三季度,我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2.54亿元,同比增长217.62%,增速排名全省第三位。其中,个人及产业带动精准扶贫贷款和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44.97%和607.19%,分别排全省第三和第二位。

      今年以来,我市扶贫信贷资源持续优化配置,金融精准扶贫的深度不断拓展。对于这一点,广大已脱贫地区的群众有最直观的感受。

      “有了金融力量的支持,我们的生活更有盼头。”在汉源县大树镇大维村,村民汪学华脱贫之后对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信心更加充足。

      原来,汪学华因股骨头坏死花光了家里积蓄,身体残疾,加上没有稳定经济来源,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农信小额扶贫贷款的支持下,汪学华把家里的十余亩土地种上了核桃、花椒。通过前期精心维护管理,汪学华家里的经果林今年已经见到收益,前期销售了7000多元,再加上汪学华发展生态养殖卖鸡的收入一万多元,汪学华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现在我们家的土鸡和鸡蛋供不应求,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也感谢农信联社的信贷支持。”汪学华说。

      在金融精准扶贫中,像汪学华这样依靠扶贫信贷政策脱贫致富的群众还有很多。那么,在一个个生动的脱贫故事背后,信贷资源的合理分配是如何有效开展的呢?

      首先得益于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包干、整村推进”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据了解,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主要由雅安农信系统和邮储银行雅安市分行承担。在具体工作开展中,我市通过建立覆盖全市全部行政村的金融精准扶贫联络员制度,实现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全覆盖,并对有贷款能力和贷款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应贷尽贷”。

      同时,按照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工作要求,今年以来,辖内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产业扶贫资金需求的信贷保障力度,确保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去年同期。

      广度:

      聚焦普惠金融

      优化服务功能

      在广泛开展的金融精准扶贫中,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升。今年,我市持续推动支付惠农工程,在贫困地区大力推动助农取款优质服务示范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示范站、支付惠农示范行(社)、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区创建工作,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群众对现代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今年,在全辖农村地区行政村助农取款点实现覆盖的基础上,涉农金融机构还着力盘活存量助农取款点,拓展金融服务范围,提高使用效率,提升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的基础金融服务的便利感。据统计,截至8月末,全市共有助农取款服务点1979个,创建示范点112个、综合服务站56个、示范行(社)6个。

      此外,我市持续开展农村信用“三评定”工作,完善贫困地区各类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多方参与的信用评定机制,全面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与评定,优化扶贫信贷投放环境,促进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满足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体现手续便捷和利率优惠。

      在创新金融服务供给方式方面,我市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开展了跨行业金融服务整合,开展金融保险综合服务站试点,为贫困群众提供银保业务一站式服务,累计向500余名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扶贫政策、银保产品咨询和相关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雅安市织牢金融扶贫网 精准发力助脱贫

  • 2018年12月12日 15时02分
  • 来源: 雅安市府
  •   全市9.4万人口已脱贫、261个贫困村全部完成了退出任务……最近,这样一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为寒冬增添了暖意。

      户摘帽,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村退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我市金融系统整合各方力量,聚焦关键环节,拓展扶贫力度、深度和广度,为全市脱贫攻坚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力度:

      明确目标方向

      形成扶贫合力

      作为我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列出的22个扶贫专项工作之一,金融扶贫被纳入全市年度脱贫规划。在全市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强大攻势面前,今年以来,我市金融系统主动对标看齐,形成了支持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2月,市委书记兰开驰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对金融扶贫提出了要有新突破的要求;3月,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推进会对全年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人行雅安中支现场与金融机构代表签订年度金融扶贫目标责任书;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的《金融扶贫专项2018年实施方案》更进一步细化明确了金融精准扶贫的发力方向。

      《方案》明确,今年我市将通过进一步完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持续增加金融资源投入,强化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和知识宣传,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力争全年新增金融精准扶贫贷款10亿元。

      明确了目标任务,各金融机构纷纷发挥资源优势,出钱、出人、出力、出智,全方位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从奔腾不息的大渡河畔到逶迤壮观的夹金山下,从金灿灿的黄果柑林到苍翠欲滴的生态茶园,由全市金融系统形成的扶贫合力,在雅州大地上扎根生长,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提供金融支持。

      深度:

      引导资源倾斜

      扶贫精准发力

      最近,来自人行雅安中支的一组数据,让人眼前一亮:今年前三季度,我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2.54亿元,同比增长217.62%,增速排名全省第三位。其中,个人及产业带动精准扶贫贷款和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44.97%和607.19%,分别排全省第三和第二位。

      今年以来,我市扶贫信贷资源持续优化配置,金融精准扶贫的深度不断拓展。对于这一点,广大已脱贫地区的群众有最直观的感受。

      “有了金融力量的支持,我们的生活更有盼头。”在汉源县大树镇大维村,村民汪学华脱贫之后对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信心更加充足。

      原来,汪学华因股骨头坏死花光了家里积蓄,身体残疾,加上没有稳定经济来源,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农信小额扶贫贷款的支持下,汪学华把家里的十余亩土地种上了核桃、花椒。通过前期精心维护管理,汪学华家里的经果林今年已经见到收益,前期销售了7000多元,再加上汪学华发展生态养殖卖鸡的收入一万多元,汪学华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现在我们家的土鸡和鸡蛋供不应求,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也感谢农信联社的信贷支持。”汪学华说。

      在金融精准扶贫中,像汪学华这样依靠扶贫信贷政策脱贫致富的群众还有很多。那么,在一个个生动的脱贫故事背后,信贷资源的合理分配是如何有效开展的呢?

      首先得益于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包干、整村推进”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据了解,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主要由雅安农信系统和邮储银行雅安市分行承担。在具体工作开展中,我市通过建立覆盖全市全部行政村的金融精准扶贫联络员制度,实现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全覆盖,并对有贷款能力和贷款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应贷尽贷”。

      同时,按照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工作要求,今年以来,辖内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产业扶贫资金需求的信贷保障力度,确保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去年同期。

      广度:

      聚焦普惠金融

      优化服务功能

      在广泛开展的金融精准扶贫中,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升。今年,我市持续推动支付惠农工程,在贫困地区大力推动助农取款优质服务示范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示范站、支付惠农示范行(社)、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区创建工作,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群众对现代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今年,在全辖农村地区行政村助农取款点实现覆盖的基础上,涉农金融机构还着力盘活存量助农取款点,拓展金融服务范围,提高使用效率,提升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的基础金融服务的便利感。据统计,截至8月末,全市共有助农取款服务点1979个,创建示范点112个、综合服务站56个、示范行(社)6个。

      此外,我市持续开展农村信用“三评定”工作,完善贫困地区各类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多方参与的信用评定机制,全面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与评定,优化扶贫信贷投放环境,促进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满足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体现手续便捷和利率优惠。

      在创新金融服务供给方式方面,我市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开展了跨行业金融服务整合,开展金融保险综合服务站试点,为贫困群众提供银保业务一站式服务,累计向500余名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扶贫政策、银保产品咨询和相关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