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攀枝花“五位一体”金融助推插花地区脱贫攻坚见成效

  • 2017年08月17日 11时26分
  • 来源: 攀枝花市府
  • 【字体:
  •   攀枝花市地处川南山区,全市有70个贫困村,贫困户9658户,共计贫困人口37792人,是典型的“插花”贫困地区,点多面广政策少,扶贫难度较大。四川省除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88个县之外的插花贫困地区无法充分享受国家与省级重大扶贫政策。由于居住分散,不具备规模经营优势,插花地区农业种植、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扶贫项目推进较难,以单一村组或农户推进的项目市场竞争力不强,风险较高。同时,插花地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分布零散且基础交通设施较差,基层银行网点实地走访授信耗费人力、资源较大,投入产出效率较低。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人行攀枝花中支按照政府引导、主体互动、市场运行、机制联结、整体推进要求,积极探索“插花山区”金融扶贫新模式,取得较好成效。截至2017年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投放个人精准扶贫贷款1.58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4480户,其中:扶贫小额信贷2797户,8450.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贷款率达53.75%,位居全省前列;发放危房重建贷款1982户,7850.2万元;发放住房功能完善贷款308户,260.5万元。农发行四川省分行发放易地扶贫搬迁扶贫贷款9464万元。

      一、推动指导,精准发力建机制

      (一)全面评级授信,确保精准扶贫。插花型扶贫地区开展金融扶贫需要更加精准,为了确保做到“精准施策、不漏一人”,中支推动金融机构与县、乡政府签订“分片包干、整村推进”协议,组织银行工作人员走进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对他们进行评级授信,精准识别贫困程度,摸清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和脱贫措施,明确“帮扶谁,怎么帮”,夯实金融精准扶贫基础。截止2017年6月末,全市已完成贫困户的甄别工作,共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9654户,37790人。三季度前可确保实现银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授信比例达100%。

      (二)深入基层调研,加快政策落地。人行攀枝花中支近两年来多次组织涉农金融机构深入盐边北部红宝乡等重点贫困地区开展基层调研,重点分析贫困户评级、产业发展规划、分险基金建立、贷款发放及财政贴息等工作推进中存在问题和矛盾,就深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工作要求,确保金融扶贫政策落地,加快扶贫小额信贷投放。

      (三)解读政策,强化基层运用。按照市领导批示,2017年2月,攀枝花中支联合市农工委、市扶贫移民局,对米易县、盐边县和仁和区扶贫相关部门以及70个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了金融精准扶贫政策解读培训。通过培训,全市驻村“第一书记”进一步了解了各项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和产品,提升了运用扶贫信贷政策帮助脱贫的能力。

      二、现场督察,全面监测促落实

      (一)加强现场督查,确保金融精准扶贫投放进度。人行攀枝花中支建立督查监督机制,每半年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现场督查。2016年10月,人行攀枝花中支会同扶贫移民局成立督查小组,对全市金融精准扶贫情况进行了首次督查,督查通过召开座谈会、调阅资料、实地查看,走访贫困户等形式,对各区县落实金融扶贫政策,各项扶贫信贷发放进度进行详细了解。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推进较慢的地区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定期整改。2016年攀枝花市金融扶贫工作赶超进度,小额扶贫信贷覆盖率远高出全省插花县平均水平。

      (二)建立台账,全面监测。针对插花地区贫困户分散的实际情况,人行攀枝花中支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台账制度,各涉农金融机构每季度向攀枝花中支报送本机构“分片包干,整村推进”责任区域内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贷情况,包括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脱贫方式、评级授信、扶贫贷款使用情况、信用状况、未贷款原因等全面信息。人行攀枝花中支对全市金融精准扶贫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制定方案,力争做到金融扶贫政策分类施策,全面涵盖。截止7月末,攀枝花中支已建立全市96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档案,覆盖率达100%。

      三、立足插花地区实际,力推扶贫新模式

      (一)推动“支农再贷款+小额扶贫信贷”模式。积极发挥米易县支农再贷款示范基地的作用,大力推动“支农再贷款+小额扶贫信贷”扶贫模式。中支引导金融机构将支农再贷款全面聚焦脱贫攻坚、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示范基地特色农业发展,做好贫困农户产业规划、引导和帮扶。截止6月末,全市“支农再贷款+小额扶贫信贷”模式发放贷款850.3万元,支持1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二)全面推进“整村整社开发”带动扶贫。结合插花地区特点,为实现整村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中支以攀枝花农商行为主体推进“整村整社”服务模式,充分满足农户、脱贫户、非贫困户产业发展后继融资需求。攀枝花农村商业银行与攀枝花市仁和区农工委、财政局、扶贫移民局联合签发“龙头企业+贫困户”金融扶贫实施方案,对涉及的仁和区13个乡镇,120户贫困户及本土龙头企业攀枝花市行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信贷支持。截止2017年6月末,扩展到全市135个行政村、48171户贫困户,目前已完成32964户评级授信,完成进度68.43%,评级授信9.68亿元,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5.76亿元。

      (三)创新扶贫信贷模式。积极推广“企业+农户”、“农村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以就业脱贫为根本导向,引导贫困户增收就业。一是“分红+就业”模式。贫困户将申请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到产业龙头化企业,由企业统一用于发展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本息由企业偿还,企业每年按照6%-8%的分红支付给贫困户,并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且贫困户就业比例不低于30%。二是“指导发展”模式。由乡、村政府牵头,贫困地区自主成立农村合作社,根据当地特色农业对贫困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信贷后,由合作社统一管理,购买生产资料,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农户生产,联系下游企业。

      (四)立足产业金融产品创新。结合插花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大力支持早市蔬菜、特色水果、烟叶、养殖业等产业发展,实现每个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人行攀枝花中支立足各县(区)产业发展特点和贫困户需求,指导金融机构围绕阳光康养、乡村旅游、烟农贷等特色农业开展金融精准扶贫产品创新,先后推出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惠农贷、卡贷通等特色金融产品。截止目前,各类特色金融产品已累计发放3.55亿元。

      (五)大力推动异地扶贫搬迁贷款。异地扶贫搬迁是插花地区脱贫的有效途径。人行攀枝花中支要求农业发展银行统筹优化贷款管理,及时拨付资金,确保贷款支持对象精准、贷款资金专款专用。截至2017年6月,攀枝花市一区两县获得易地扶贫搬迁扶贫贷款9464万元,按照项目进度,县(区)城投公司已支取3833.3万元项目启动资金。中支同时要求其他金融机构密切配合,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搬迁安置区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参与后续产业发展支持,确保搬迁人员搬得出,留得住。

      四、多措并举防控风险

      (一)“双审”结合防控风险。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工作积极性,由村两委干部、“驻村书记”、和群众代表组成村级风险控制小组,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到村到户联络员制度,参与贫困户贷款的摸底调查,协助承办银行开展评级授信、放贷初审、贷后监管、贷款催收等工作,有效增强了银行贷款效率,降低了信贷风险。对申请扶贫小额信贷的贫困户,由村风险防控小组对贫困户的家庭状况、信用度、年龄等相关信息进行初审,提出放贷初步人选,再由贷款银行进行审核。

      (二)金融精准扶贫风险补偿落实到位。人行攀枝花中支加强与扶贫、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扶贫小额信贷分险补偿基金等配套政策支持。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4949万元。其中,米易县550万元、盐边县650万元、仁和区3749万元,合作银行以分险基金10倍杠杆向贫困户投放扶贫小额贷款,分险基金与银行按7:3的比例承担风险。个别区县还引入了小额信用贷款保证保险参与风险分担。

      (三)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奖惩机制。一是对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贫困户,按规定及时给予贴息,并逐级提高信用评级星级和授信额度,享受一定幅度的利率优惠。二是当贫困村到期贷款出现逾期不还时,不论贷款额度的大小还是笔数的多少,立即停止对该村贫困户贷款审批,同时暂缓对其他贫困户的贴息,降低该村及逾期贫困户的信用等级,该农户子女、家属将不能贷款。

      五、践行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加快推进惠农金融“一网通”平台建设,开发建设微信公众服务系统,逐步将“助农取款服务点”升级转化为“惠农支付服务点”,为贫困农民提供一站式、便捷化金融服务。截至2017年6月末,全市农村地区设立助农取款点737个,安装自动柜员机170台,布放POS机具656台,电话POS机具900台,村社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二是探索建设新型县域信用信息平台,汇集整理政府部门、公共事业、中介服务及社会管理等信息,推进“信用户、村、乡(镇)”评定,为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创造条件。三是积极依托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通过现场集中宣讲、布放宣传栏、分发宣传手册等方式,加强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普及。开展金融扶贫知识进“农民夜校”活动,为贫困农户讲解扶贫贷款政策相关知识,从扶贫贷款的发放目的、发放期限、发放用途、申请条件、申请流程、诚信还款、违约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提高贫困户金融意识、诚信意识、风险意识以及运用金融政策脱贫的能力。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攀枝花“五位一体”金融助推插花地区脱贫攻坚见成效

  • 2017年08月17日 11时26分
  • 来源: 攀枝花市府
  •   攀枝花市地处川南山区,全市有70个贫困村,贫困户9658户,共计贫困人口37792人,是典型的“插花”贫困地区,点多面广政策少,扶贫难度较大。四川省除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88个县之外的插花贫困地区无法充分享受国家与省级重大扶贫政策。由于居住分散,不具备规模经营优势,插花地区农业种植、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扶贫项目推进较难,以单一村组或农户推进的项目市场竞争力不强,风险较高。同时,插花地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分布零散且基础交通设施较差,基层银行网点实地走访授信耗费人力、资源较大,投入产出效率较低。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人行攀枝花中支按照政府引导、主体互动、市场运行、机制联结、整体推进要求,积极探索“插花山区”金融扶贫新模式,取得较好成效。截至2017年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投放个人精准扶贫贷款1.58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4480户,其中:扶贫小额信贷2797户,8450.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贷款率达53.75%,位居全省前列;发放危房重建贷款1982户,7850.2万元;发放住房功能完善贷款308户,260.5万元。农发行四川省分行发放易地扶贫搬迁扶贫贷款9464万元。

      一、推动指导,精准发力建机制

      (一)全面评级授信,确保精准扶贫。插花型扶贫地区开展金融扶贫需要更加精准,为了确保做到“精准施策、不漏一人”,中支推动金融机构与县、乡政府签订“分片包干、整村推进”协议,组织银行工作人员走进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对他们进行评级授信,精准识别贫困程度,摸清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和脱贫措施,明确“帮扶谁,怎么帮”,夯实金融精准扶贫基础。截止2017年6月末,全市已完成贫困户的甄别工作,共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9654户,37790人。三季度前可确保实现银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授信比例达100%。

      (二)深入基层调研,加快政策落地。人行攀枝花中支近两年来多次组织涉农金融机构深入盐边北部红宝乡等重点贫困地区开展基层调研,重点分析贫困户评级、产业发展规划、分险基金建立、贷款发放及财政贴息等工作推进中存在问题和矛盾,就深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工作要求,确保金融扶贫政策落地,加快扶贫小额信贷投放。

      (三)解读政策,强化基层运用。按照市领导批示,2017年2月,攀枝花中支联合市农工委、市扶贫移民局,对米易县、盐边县和仁和区扶贫相关部门以及70个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了金融精准扶贫政策解读培训。通过培训,全市驻村“第一书记”进一步了解了各项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和产品,提升了运用扶贫信贷政策帮助脱贫的能力。

      二、现场督察,全面监测促落实

      (一)加强现场督查,确保金融精准扶贫投放进度。人行攀枝花中支建立督查监督机制,每半年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现场督查。2016年10月,人行攀枝花中支会同扶贫移民局成立督查小组,对全市金融精准扶贫情况进行了首次督查,督查通过召开座谈会、调阅资料、实地查看,走访贫困户等形式,对各区县落实金融扶贫政策,各项扶贫信贷发放进度进行详细了解。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推进较慢的地区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定期整改。2016年攀枝花市金融扶贫工作赶超进度,小额扶贫信贷覆盖率远高出全省插花县平均水平。

      (二)建立台账,全面监测。针对插花地区贫困户分散的实际情况,人行攀枝花中支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台账制度,各涉农金融机构每季度向攀枝花中支报送本机构“分片包干,整村推进”责任区域内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贷情况,包括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脱贫方式、评级授信、扶贫贷款使用情况、信用状况、未贷款原因等全面信息。人行攀枝花中支对全市金融精准扶贫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制定方案,力争做到金融扶贫政策分类施策,全面涵盖。截止7月末,攀枝花中支已建立全市96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档案,覆盖率达100%。

      三、立足插花地区实际,力推扶贫新模式

      (一)推动“支农再贷款+小额扶贫信贷”模式。积极发挥米易县支农再贷款示范基地的作用,大力推动“支农再贷款+小额扶贫信贷”扶贫模式。中支引导金融机构将支农再贷款全面聚焦脱贫攻坚、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示范基地特色农业发展,做好贫困农户产业规划、引导和帮扶。截止6月末,全市“支农再贷款+小额扶贫信贷”模式发放贷款850.3万元,支持1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二)全面推进“整村整社开发”带动扶贫。结合插花地区特点,为实现整村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中支以攀枝花农商行为主体推进“整村整社”服务模式,充分满足农户、脱贫户、非贫困户产业发展后继融资需求。攀枝花农村商业银行与攀枝花市仁和区农工委、财政局、扶贫移民局联合签发“龙头企业+贫困户”金融扶贫实施方案,对涉及的仁和区13个乡镇,120户贫困户及本土龙头企业攀枝花市行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信贷支持。截止2017年6月末,扩展到全市135个行政村、48171户贫困户,目前已完成32964户评级授信,完成进度68.43%,评级授信9.68亿元,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5.76亿元。

      (三)创新扶贫信贷模式。积极推广“企业+农户”、“农村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以就业脱贫为根本导向,引导贫困户增收就业。一是“分红+就业”模式。贫困户将申请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到产业龙头化企业,由企业统一用于发展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本息由企业偿还,企业每年按照6%-8%的分红支付给贫困户,并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且贫困户就业比例不低于30%。二是“指导发展”模式。由乡、村政府牵头,贫困地区自主成立农村合作社,根据当地特色农业对贫困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信贷后,由合作社统一管理,购买生产资料,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农户生产,联系下游企业。

      (四)立足产业金融产品创新。结合插花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大力支持早市蔬菜、特色水果、烟叶、养殖业等产业发展,实现每个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人行攀枝花中支立足各县(区)产业发展特点和贫困户需求,指导金融机构围绕阳光康养、乡村旅游、烟农贷等特色农业开展金融精准扶贫产品创新,先后推出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惠农贷、卡贷通等特色金融产品。截止目前,各类特色金融产品已累计发放3.55亿元。

      (五)大力推动异地扶贫搬迁贷款。异地扶贫搬迁是插花地区脱贫的有效途径。人行攀枝花中支要求农业发展银行统筹优化贷款管理,及时拨付资金,确保贷款支持对象精准、贷款资金专款专用。截至2017年6月,攀枝花市一区两县获得易地扶贫搬迁扶贫贷款9464万元,按照项目进度,县(区)城投公司已支取3833.3万元项目启动资金。中支同时要求其他金融机构密切配合,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搬迁安置区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参与后续产业发展支持,确保搬迁人员搬得出,留得住。

      四、多措并举防控风险

      (一)“双审”结合防控风险。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工作积极性,由村两委干部、“驻村书记”、和群众代表组成村级风险控制小组,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到村到户联络员制度,参与贫困户贷款的摸底调查,协助承办银行开展评级授信、放贷初审、贷后监管、贷款催收等工作,有效增强了银行贷款效率,降低了信贷风险。对申请扶贫小额信贷的贫困户,由村风险防控小组对贫困户的家庭状况、信用度、年龄等相关信息进行初审,提出放贷初步人选,再由贷款银行进行审核。

      (二)金融精准扶贫风险补偿落实到位。人行攀枝花中支加强与扶贫、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扶贫小额信贷分险补偿基金等配套政策支持。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4949万元。其中,米易县550万元、盐边县650万元、仁和区3749万元,合作银行以分险基金10倍杠杆向贫困户投放扶贫小额贷款,分险基金与银行按7:3的比例承担风险。个别区县还引入了小额信用贷款保证保险参与风险分担。

      (三)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奖惩机制。一是对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贫困户,按规定及时给予贴息,并逐级提高信用评级星级和授信额度,享受一定幅度的利率优惠。二是当贫困村到期贷款出现逾期不还时,不论贷款额度的大小还是笔数的多少,立即停止对该村贫困户贷款审批,同时暂缓对其他贫困户的贴息,降低该村及逾期贫困户的信用等级,该农户子女、家属将不能贷款。

      五、践行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加快推进惠农金融“一网通”平台建设,开发建设微信公众服务系统,逐步将“助农取款服务点”升级转化为“惠农支付服务点”,为贫困农民提供一站式、便捷化金融服务。截至2017年6月末,全市农村地区设立助农取款点737个,安装自动柜员机170台,布放POS机具656台,电话POS机具900台,村社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二是探索建设新型县域信用信息平台,汇集整理政府部门、公共事业、中介服务及社会管理等信息,推进“信用户、村、乡(镇)”评定,为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创造条件。三是积极依托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通过现场集中宣讲、布放宣传栏、分发宣传手册等方式,加强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普及。开展金融扶贫知识进“农民夜校”活动,为贫困农户讲解扶贫贷款政策相关知识,从扶贫贷款的发放目的、发放期限、发放用途、申请条件、申请流程、诚信还款、违约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提高贫困户金融意识、诚信意识、风险意识以及运用金融政策脱贫的能力。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