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攀枝花:康养串起产业融合发展链

  • 2017年02月04日 10时0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养老、+旅游、+农业、+医疗、+运动——

      “母亲想多耍几天,但我必须要回去上班。”2月2日,春节假期最后一天。攀枝花市仁和区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人来人往,成都游客曾建华原打算和母亲一起回家,最终却改变了计划,自己一人先回家。曾建华此行有个新计划——在攀枝花买房。

      攀枝花借阳光之“势”发展康养产业,并联结养老、旅游、农业、医疗、运动等产业探路“康养+”。春节假期,攀枝花共接待游客157.9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8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1.95%和31.49%。省外游客明显增多,到攀枝花过冬的“候鸟”老人已超15万人次。

      借势:“阳光花城”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天空湛蓝,空气新鲜,还想多住几天。”2月2日,攀枝花之行即将结束,成都游客侯薇涛在朋友圈晒出对此行的不舍。

      “攀枝花的天气与植被有关。”攀枝花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攀枝花森林覆盖率达60.03%,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2016年攀枝花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

      令侯薇涛不舍的还有攀枝花的气温。“隆冬时节,在攀枝花穿短袖就够了。”攀枝花海拔1500米左右,有利于养生长寿,每年不仅吸引数以万计的“候鸟”老人,还吸引不少运动员前来冬训。春节假期,盐边县红格训练基地、仁和区射箭基地等,聚集了国家、省内外来攀枝花冬训的15支运动队的45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等。

      攀枝花还有看的、吃的、玩的。既有江南水乡风情的迤沙拉村等自然风光,又有展现三线建设风貌的三线建设博物馆等人文景点;既有璀璨亮丽的米易“河中灯会”,又有兼具滇蜀风味的仁和“美食季”等文化活动。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攀枝花还大力发展瓜果、蔬菜种植业。

      发力:建设全域智慧康养服务系统

      “我的风湿性关节炎不发作了。”重庆游客杨林和老伴已连续3年在攀枝花过年。杨林和老伴住在东区菩提阳光康养庄园里,这里不仅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还为入住者提供24小时全方位专业照料。

      攀枝花现有各类康养服务场所69个,其中民办养老服务机构45个,拥有康养床位7.3万张,具备年均10万人次的接待能力。康养机构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攀枝花对康养产业的提前谋划、大力支持和合理引导。

      2005年起,攀枝花开始包装“阳光”。2011年起,着手打造国家级康养产业基地,相继编制完成或出台《攀枝花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关于加快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攀枝花市领导多次带队赴俄罗斯,以及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推广康养产业,争取开通了攀枝花至重庆、深圳、武汉、上海等往返航线。开通市中心到阿署达等景区观光旅游公交路线。市上还多次召开民办康养机构负责人座谈会释疑解难。

      攀枝花市民政部门每年对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去年12月,全国首所康养学院在东区阿署达景区挂牌,将于今年9月招生。

      据介绍,到2020年,攀枝花还将建立一套全域智慧康养服务系统,确保80%以上的攀枝花市民拥有“阳光康养”智能卡,并每年对外地游客发放1000张。

      突破:“康养+”打通融合发展渠道

      春节假期,盐边县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日均接待2000-3000名游客。这得益于攀枝花创新实施“康养+”发展战略,将与康养产业相关的养老、旅游、医疗等产业联结起来。“康养+”养老,促进新融合。去年10月,多个省直部门及全省21市州的代表在攀枝花“论剑”,交流学习民间资本参与养老的“攀枝花模式”。“康养+”旅游,构建新格局。打造“康养旅游招商项目数据库”和“客商库”,为下一步康养和旅游产业布局提供依据。“康养+”农业,形成新业态。拥有10多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基地、全国晚熟芒果基地等,催生赏花摘果、露营避暑等观光农业模式。

      “康养+”医疗,创建新模式。依托6所国家三级医院及29个省级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等,探索建立医养结合新模式,瞄准“立体健康圈”。“康养+”运动,引领新时尚。在接待运动员来攀冬训的同时,举办各类体育活动,扩大康养、健身宣传覆盖面。

      蓝图已绘就。按照规划,攀枝花未来将着力构建以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养生产业、医疗服务产业、体育运动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为核心,绿色农业、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贸服务、房地产、教育卫生等产业为支撑的“5+N”阳光康养产业体系,建成高品质的运动蔬果养身基地、生态美景养心基地和阳光医疗养老基地。到2020年,攀枝花预计将形成总投资千亿元的康养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攀枝花:康养串起产业融合发展链

  • 2017年02月04日 10时0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养老、+旅游、+农业、+医疗、+运动——

      “母亲想多耍几天,但我必须要回去上班。”2月2日,春节假期最后一天。攀枝花市仁和区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人来人往,成都游客曾建华原打算和母亲一起回家,最终却改变了计划,自己一人先回家。曾建华此行有个新计划——在攀枝花买房。

      攀枝花借阳光之“势”发展康养产业,并联结养老、旅游、农业、医疗、运动等产业探路“康养+”。春节假期,攀枝花共接待游客157.9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8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1.95%和31.49%。省外游客明显增多,到攀枝花过冬的“候鸟”老人已超15万人次。

      借势:“阳光花城”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天空湛蓝,空气新鲜,还想多住几天。”2月2日,攀枝花之行即将结束,成都游客侯薇涛在朋友圈晒出对此行的不舍。

      “攀枝花的天气与植被有关。”攀枝花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攀枝花森林覆盖率达60.03%,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2016年攀枝花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

      令侯薇涛不舍的还有攀枝花的气温。“隆冬时节,在攀枝花穿短袖就够了。”攀枝花海拔1500米左右,有利于养生长寿,每年不仅吸引数以万计的“候鸟”老人,还吸引不少运动员前来冬训。春节假期,盐边县红格训练基地、仁和区射箭基地等,聚集了国家、省内外来攀枝花冬训的15支运动队的45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等。

      攀枝花还有看的、吃的、玩的。既有江南水乡风情的迤沙拉村等自然风光,又有展现三线建设风貌的三线建设博物馆等人文景点;既有璀璨亮丽的米易“河中灯会”,又有兼具滇蜀风味的仁和“美食季”等文化活动。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攀枝花还大力发展瓜果、蔬菜种植业。

      发力:建设全域智慧康养服务系统

      “我的风湿性关节炎不发作了。”重庆游客杨林和老伴已连续3年在攀枝花过年。杨林和老伴住在东区菩提阳光康养庄园里,这里不仅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还为入住者提供24小时全方位专业照料。

      攀枝花现有各类康养服务场所69个,其中民办养老服务机构45个,拥有康养床位7.3万张,具备年均10万人次的接待能力。康养机构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攀枝花对康养产业的提前谋划、大力支持和合理引导。

      2005年起,攀枝花开始包装“阳光”。2011年起,着手打造国家级康养产业基地,相继编制完成或出台《攀枝花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关于加快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攀枝花市领导多次带队赴俄罗斯,以及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推广康养产业,争取开通了攀枝花至重庆、深圳、武汉、上海等往返航线。开通市中心到阿署达等景区观光旅游公交路线。市上还多次召开民办康养机构负责人座谈会释疑解难。

      攀枝花市民政部门每年对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去年12月,全国首所康养学院在东区阿署达景区挂牌,将于今年9月招生。

      据介绍,到2020年,攀枝花还将建立一套全域智慧康养服务系统,确保80%以上的攀枝花市民拥有“阳光康养”智能卡,并每年对外地游客发放1000张。

      突破:“康养+”打通融合发展渠道

      春节假期,盐边县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日均接待2000-3000名游客。这得益于攀枝花创新实施“康养+”发展战略,将与康养产业相关的养老、旅游、医疗等产业联结起来。“康养+”养老,促进新融合。去年10月,多个省直部门及全省21市州的代表在攀枝花“论剑”,交流学习民间资本参与养老的“攀枝花模式”。“康养+”旅游,构建新格局。打造“康养旅游招商项目数据库”和“客商库”,为下一步康养和旅游产业布局提供依据。“康养+”农业,形成新业态。拥有10多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基地、全国晚熟芒果基地等,催生赏花摘果、露营避暑等观光农业模式。

      “康养+”医疗,创建新模式。依托6所国家三级医院及29个省级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等,探索建立医养结合新模式,瞄准“立体健康圈”。“康养+”运动,引领新时尚。在接待运动员来攀冬训的同时,举办各类体育活动,扩大康养、健身宣传覆盖面。

      蓝图已绘就。按照规划,攀枝花未来将着力构建以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养生产业、医疗服务产业、体育运动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为核心,绿色农业、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贸服务、房地产、教育卫生等产业为支撑的“5+N”阳光康养产业体系,建成高品质的运动蔬果养身基地、生态美景养心基地和阳光医疗养老基地。到2020年,攀枝花预计将形成总投资千亿元的康养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