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决胜开局:“国家试验”的“绵阳探索”

  • 2017年01月18日 14时53分
  • 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
  • 【字体:
  •   在绵阳,这被作为“头等大事”。

      对于这一“头等大事”,用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的话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与省委省政府交给绵阳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绵阳面临的极为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是推进绵阳新一轮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抓手。”

      而这一“头等大事”,则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从2015年8月以来,在绵阳开展的以创新驱动与军民融合为鲜明特色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央期冀通过在绵阳这块改革试验田先行先试,为我国创业驱动与军民融合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与作出示范。

      在承接使命与挂图作战中,绵阳以着力破解制约军民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为重点,以构建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现代高端产业体系为核心,以完善军民深度融合服务保障体系为关键,在开局之年实现全创试验良好起步的同时,也为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注入澎湃动力。尤为瞩目的是,在敢为人先的探索与实践中,绵阳所形成的两大经验,还分别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充分肯定。

      核心词之一:破题

      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军民融合体制障碍

      2017年1月12日,全省唯一的“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在绵阳正式揭牌运营。

      据介绍,该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以有效整合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企业科研设备为出发点,让过去“藏在深闺”的宝贵资源实现“开放共享”,并计划到2020年建成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国家级仪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在此之前,全国唯一的军民融合技术交易平台——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于去年5月26日在绵阳正式投运。中心以推进军民优势资源双向互动互促为着力点,旨在打造全国知名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据悉,仅半年多时间,中心就实现军民两用成果交易30余项,技术成交合同金额达8.3亿元。

      决胜贵在决心,开局重在开头。去年2月14日春节收假第一天,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主持召开的“开年第一会”,即为绵阳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专题工作会。尤其是结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成为我国“军民融合示范地、科技创新策源地、创新人才汇聚地、科技成果集散地、高新产业集中地”的重托与期许,2016年7月14日,《绵阳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经省委省政府审定并正式印发,47大项改革任务绘就了绵阳全创试验的“施工图”。

      在这一“顶层设计”中,绵阳提出将着力破解制约军民深度融合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打通军用、民用技术和资源双向通道,强化科技成果同产业对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而就在这个《方案》印发后的第七天,我国第一个指导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明确提出,打破思维定势和利益藩篱,加快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领域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

      以问题为向,绵阳在全创试验中努力从体制机制着手,推进军地协调机制向深水区迈进。通过与在绵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国防科研院所深化“院地军地联席会议制度”等,初步构建起了“军地互动交流、国防重点保障、军民资源共享、多方联合促进”的“四种机制”,变地方“独舞”为军地“共舞”。

      重在面上深度推进的同时,绵阳还谋求点上的重点突破,包括:成立“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集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国防科技创新资源,打造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领域的国家协同创新中心;推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使其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同时获得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发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领先的医用同位素生产反应堆资源和核医学技术,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国家核医学基地建设。

      在坚持列出清单与挂图作战中,绵阳去年确定的114项年度改革任务、49项重点工作基本全面完成,总结出富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达到20条。其中,两大成果分别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

      核心词之二:主攻

      重点突破,加快构建军民融合产业体系

      2016年4月26日,由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领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成飞公司等76家单位共同组建的“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这标志着“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投资居全国首位”与“军民融合产业年收入居全国第二”的四川省,在全创试验中诞生出首个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据称,联盟将抱团发展,推动实现军民融合向多领域、跨行业对接,打通行业壁垒和垄断,加快军转民和民参军,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的双向转移和跨界应用。联盟计划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0亿元,成员单位达到200家以上,助力四川建成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区。

      从“以军扶民”到“以民促军”再到“军民融合”,发起于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九洲集团,这些年来,通过军民技术互哺的深度融合,由过去单一的地方军工厂成长为被誉为军民融合典范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去年企业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销售回款三大指标均跨越200亿元,分别达到205亿元、210亿元与246亿元,继2007年后再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为“某工程重大贡献奖”,成为全国370余家地方军工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以产业的建设来支撑全创试验,以经济发展的成果来检验全创试验。在去年12月举行的绵阳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暨军民融合发展推进会上,绵阳市市长刘超再次表示并强调:“要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目标,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和高端产业集群,既努力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绵阳改革经验,又在此基础上推动形成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绵阳发展成果,从而力争通过全创试验形成引领绵阳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千亿级企业领航、百亿级企业带动、十亿级企业支撑”,以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为指引,去年以来,绵阳在把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了旨在加快培育绵阳国家科技城大企业大集团群体的“领航计划”,提出努力打造一批规模优势明显、质量效益显著、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到2020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50户,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0户,其中50亿-100亿元企业8户,100亿-200亿元企业5户,200亿-500亿元企业3户,500亿-1000亿元企业2户,1000亿-2000亿元以上企业1户,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

      紧围这一计划,绵阳提出牢树“一切以企业为中心”的产业发展理念,明确表示将在6大领域23个方面,扶持激励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中迈向“参天大树”。在这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催生下,从军工立业、彩电兴业,到信息电子多元拓展的长虹集团,去前三季度实现整体规模收入72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6.2亿元,同比增长698.29%。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举行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长虹联手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的“DTMB系统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打破了数字电视标准领域美、欧、日的垄断,使得“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被国际电联誉为全球数字电视发展四十年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事件。而在就在这次中国顶级的年度科技盛会上,绵阳就有三项成果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与之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中,绵阳规划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其5平方公里的启动区现已具备产业承载能力、3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加快推进,中航发航空与燃机产业园、中物院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中电科磁性材料产业园等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园的建设稳步推进。

      核心词之三:土壤

      系统谋划,精心完善军民融合催化因子

      十大认定标准,238家企业入围!

      去年11月9日,根据“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经绵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绵阳首批238家企业获得军民融合“身份证”。

      在全创试验中,军民融合企业如何界定?这在当前国内也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绵阳在大半年调研的基础上,尝试总结出了10项认定标准。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颜超表示:“这一方面是为了科学地掌握绵阳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状况,建立军民融合企业数据库;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为这些军民融合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精准、更加配套的政策支持。”据悉,这一“绵阳标准”,有望成为“国家标准”。

      突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绵阳统筹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的“创新转化、产业培育、人才集聚、开放合作与服务保障”这五大体系。“人才是支撑创新驱动与军民融合的第一资源”。就此,从去年来,绵阳在一年一度地对全市优秀人才项目重奖中,首设军民融合重大人才团队资助奖项。3年多来,绵阳累计投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7亿元,资助520余个人才项目。绵阳提出对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或产业化项目团队,绵阳最高可以给予2000万元的创业资助。对于引进符合绵阳八大工业产业与八大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团队,绵阳最高可给予200万元的项目资助。

      针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痛点”,在全创试验中,绵阳富有探索性地构建以金融服务为重点的服务保障体系,根据军民融合企业发展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不同阶段特点,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总额54亿元的5支军民融合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专项发展资金,并成立了全国首家军民融合保险支公司、全省首家军民融合股权交易中心和3家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打造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各类军民融合企业提供资金、担保、保险、贷款等覆盖科技成果研发、转移转化、产业化及上市融资的全链条金融服务。

      在这一好的氛围与土壤中,去年绵阳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271家、总数突破9000余家。全年新增50亿元以上企业2家。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53.3%和35.4%。全年军民融合产值在工业比重中的占比达到50%以上,军民融合的层次和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

      此外,尤值一提的是,在构建军民深度融合的开放合作体系及其产业招商中,去年绵阳新签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410个、增长24.2%,投资总额1737.56亿元、增长11.7%。全年国内省外到位资金546.93亿元、增长20.9%。其中,特别是2016年12月28日,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在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正式开工建设,成为绵阳乃至四川史上最大单体工业投资项目。该项目的投产,将加速推进绵阳打造最具全球竞争力的AMOLED产业基地,并将有力助推我国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升级换代。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从“三线建设”时期承担着为共和国铸造“两弹一星”的历史重任,到步入新世纪肩负着建设国家科技城的时代使命,再到今天再一次地被赋予开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光荣任务,绵阳,站在时代潮头,向着早日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先行市与军民融合示范市激情进发!(记者 任毅)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决胜开局:“国家试验”的“绵阳探索”

  • 2017年01月18日 14时53分
  • 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
  •   在绵阳,这被作为“头等大事”。

      对于这一“头等大事”,用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的话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与省委省政府交给绵阳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绵阳面临的极为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是推进绵阳新一轮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抓手。”

      而这一“头等大事”,则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从2015年8月以来,在绵阳开展的以创新驱动与军民融合为鲜明特色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央期冀通过在绵阳这块改革试验田先行先试,为我国创业驱动与军民融合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与作出示范。

      在承接使命与挂图作战中,绵阳以着力破解制约军民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为重点,以构建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现代高端产业体系为核心,以完善军民深度融合服务保障体系为关键,在开局之年实现全创试验良好起步的同时,也为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注入澎湃动力。尤为瞩目的是,在敢为人先的探索与实践中,绵阳所形成的两大经验,还分别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充分肯定。

      核心词之一:破题

      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军民融合体制障碍

      2017年1月12日,全省唯一的“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在绵阳正式揭牌运营。

      据介绍,该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以有效整合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企业科研设备为出发点,让过去“藏在深闺”的宝贵资源实现“开放共享”,并计划到2020年建成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国家级仪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在此之前,全国唯一的军民融合技术交易平台——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于去年5月26日在绵阳正式投运。中心以推进军民优势资源双向互动互促为着力点,旨在打造全国知名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据悉,仅半年多时间,中心就实现军民两用成果交易30余项,技术成交合同金额达8.3亿元。

      决胜贵在决心,开局重在开头。去年2月14日春节收假第一天,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主持召开的“开年第一会”,即为绵阳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专题工作会。尤其是结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成为我国“军民融合示范地、科技创新策源地、创新人才汇聚地、科技成果集散地、高新产业集中地”的重托与期许,2016年7月14日,《绵阳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经省委省政府审定并正式印发,47大项改革任务绘就了绵阳全创试验的“施工图”。

      在这一“顶层设计”中,绵阳提出将着力破解制约军民深度融合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打通军用、民用技术和资源双向通道,强化科技成果同产业对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而就在这个《方案》印发后的第七天,我国第一个指导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明确提出,打破思维定势和利益藩篱,加快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领域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

      以问题为向,绵阳在全创试验中努力从体制机制着手,推进军地协调机制向深水区迈进。通过与在绵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国防科研院所深化“院地军地联席会议制度”等,初步构建起了“军地互动交流、国防重点保障、军民资源共享、多方联合促进”的“四种机制”,变地方“独舞”为军地“共舞”。

      重在面上深度推进的同时,绵阳还谋求点上的重点突破,包括:成立“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集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国防科技创新资源,打造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领域的国家协同创新中心;推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使其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同时获得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发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领先的医用同位素生产反应堆资源和核医学技术,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国家核医学基地建设。

      在坚持列出清单与挂图作战中,绵阳去年确定的114项年度改革任务、49项重点工作基本全面完成,总结出富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达到20条。其中,两大成果分别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

      核心词之二:主攻

      重点突破,加快构建军民融合产业体系

      2016年4月26日,由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领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成飞公司等76家单位共同组建的“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这标志着“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投资居全国首位”与“军民融合产业年收入居全国第二”的四川省,在全创试验中诞生出首个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据称,联盟将抱团发展,推动实现军民融合向多领域、跨行业对接,打通行业壁垒和垄断,加快军转民和民参军,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的双向转移和跨界应用。联盟计划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0亿元,成员单位达到200家以上,助力四川建成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区。

      从“以军扶民”到“以民促军”再到“军民融合”,发起于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九洲集团,这些年来,通过军民技术互哺的深度融合,由过去单一的地方军工厂成长为被誉为军民融合典范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去年企业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销售回款三大指标均跨越200亿元,分别达到205亿元、210亿元与246亿元,继2007年后再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为“某工程重大贡献奖”,成为全国370余家地方军工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以产业的建设来支撑全创试验,以经济发展的成果来检验全创试验。在去年12月举行的绵阳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暨军民融合发展推进会上,绵阳市市长刘超再次表示并强调:“要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目标,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和高端产业集群,既努力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绵阳改革经验,又在此基础上推动形成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绵阳发展成果,从而力争通过全创试验形成引领绵阳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千亿级企业领航、百亿级企业带动、十亿级企业支撑”,以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为指引,去年以来,绵阳在把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了旨在加快培育绵阳国家科技城大企业大集团群体的“领航计划”,提出努力打造一批规模优势明显、质量效益显著、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到2020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50户,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0户,其中50亿-100亿元企业8户,100亿-200亿元企业5户,200亿-500亿元企业3户,500亿-1000亿元企业2户,1000亿-2000亿元以上企业1户,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

      紧围这一计划,绵阳提出牢树“一切以企业为中心”的产业发展理念,明确表示将在6大领域23个方面,扶持激励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中迈向“参天大树”。在这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催生下,从军工立业、彩电兴业,到信息电子多元拓展的长虹集团,去前三季度实现整体规模收入72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6.2亿元,同比增长698.29%。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举行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长虹联手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的“DTMB系统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打破了数字电视标准领域美、欧、日的垄断,使得“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被国际电联誉为全球数字电视发展四十年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事件。而在就在这次中国顶级的年度科技盛会上,绵阳就有三项成果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与之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中,绵阳规划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其5平方公里的启动区现已具备产业承载能力、3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加快推进,中航发航空与燃机产业园、中物院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中电科磁性材料产业园等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园的建设稳步推进。

      核心词之三:土壤

      系统谋划,精心完善军民融合催化因子

      十大认定标准,238家企业入围!

      去年11月9日,根据“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经绵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绵阳首批238家企业获得军民融合“身份证”。

      在全创试验中,军民融合企业如何界定?这在当前国内也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绵阳在大半年调研的基础上,尝试总结出了10项认定标准。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颜超表示:“这一方面是为了科学地掌握绵阳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状况,建立军民融合企业数据库;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为这些军民融合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精准、更加配套的政策支持。”据悉,这一“绵阳标准”,有望成为“国家标准”。

      突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绵阳统筹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的“创新转化、产业培育、人才集聚、开放合作与服务保障”这五大体系。“人才是支撑创新驱动与军民融合的第一资源”。就此,从去年来,绵阳在一年一度地对全市优秀人才项目重奖中,首设军民融合重大人才团队资助奖项。3年多来,绵阳累计投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7亿元,资助520余个人才项目。绵阳提出对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或产业化项目团队,绵阳最高可以给予2000万元的创业资助。对于引进符合绵阳八大工业产业与八大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团队,绵阳最高可给予200万元的项目资助。

      针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痛点”,在全创试验中,绵阳富有探索性地构建以金融服务为重点的服务保障体系,根据军民融合企业发展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不同阶段特点,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总额54亿元的5支军民融合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专项发展资金,并成立了全国首家军民融合保险支公司、全省首家军民融合股权交易中心和3家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打造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各类军民融合企业提供资金、担保、保险、贷款等覆盖科技成果研发、转移转化、产业化及上市融资的全链条金融服务。

      在这一好的氛围与土壤中,去年绵阳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271家、总数突破9000余家。全年新增50亿元以上企业2家。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53.3%和35.4%。全年军民融合产值在工业比重中的占比达到50%以上,军民融合的层次和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

      此外,尤值一提的是,在构建军民深度融合的开放合作体系及其产业招商中,去年绵阳新签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410个、增长24.2%,投资总额1737.56亿元、增长11.7%。全年国内省外到位资金546.93亿元、增长20.9%。其中,特别是2016年12月28日,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在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正式开工建设,成为绵阳乃至四川史上最大单体工业投资项目。该项目的投产,将加速推进绵阳打造最具全球竞争力的AMOLED产业基地,并将有力助推我国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升级换代。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从“三线建设”时期承担着为共和国铸造“两弹一星”的历史重任,到步入新世纪肩负着建设国家科技城的时代使命,再到今天再一次地被赋予开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光荣任务,绵阳,站在时代潮头,向着早日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先行市与军民融合示范市激情进发!(记者 任毅)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