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千年文化铸新城 青春眉山添活力

  • 2017年01月11日 10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远眺眉山。

     

      眉山是一座新城,也是一座老城。

      说它新,2000年撤地设市,眉山成为四川最年轻的地级市,严格地说,城市建设距今不到17个春秋。

      说它老,1000多年前,东坡宋城已经是商贾云集的城市,如今,从三苏祠堂的红砖绿瓦、雕梁画栋之中,还依稀能瞥见昔日的繁华。

      城镇化之于眉山,是个与生俱来的命题。如何建设城市?年轻的眉山用自己一脉相承的文化作答。“诗书千载,两宋荣光,眉山最不缺文化。”眉山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15次提及 “东坡”,这是代表了城市气质的文化符号,显于东坡宋城,隐于湿地园林,在诗情画意中细察历史文脉,城市逾有灵魂。

      自2012年开始,眉山以东坡文化为核心,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走出了产城一体、景城一体、文城一体的新路子,做实产、做足绿、做活水、做美景、做特文。

      2017年1月6日,眉山召开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会上介绍了新的城市数据,2016年,全市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8.31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15.6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3.7%,提高1.9个百分点。

      新的一年开启了新的任务,会上眉山市各区县与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2017年,文化眉山将绘就一幅怎样的城镇化路线图?

      文化发力 品质城镇格局初显

      1月5日晚,“两宋荣光”眉州大道华灯初上,4座仿古城门楼古色古香,红色斗拱式路灯一字排开,韵味十足。走在路边的人行道上,时常与年轻的夜跑族擦肩而过,也会与老年散步团不期而遇。这条宽阔笔直的马路是眉山的城市发展轴,是四川省十大最美街景之一,道路全长约17.2公里,总投资约13.86亿元。

      一条大路,连起古与今,眉山历史文化的荣光与现代城市的朝气完美融合。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丰富眉山城市内涵,打造“有历史、有文脉、有乡愁”的城市文化核心区域。

      文化之城如何建?眉山重在塑造眉山地域文化特色。除了眉山大道,通过恢复古城墙遗址、维修再现三苏祠、建设苏洵公园等,将东坡文化元素根植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眉山启动城市大会战、乡镇规划大会战、规划再完善以及规划巩固、完善、提升等重大“战役”。更是以立法的形式,突出规划之重,2016年12月,眉山市颁布首部地方法规《眉山市城乡规划条例》,对公园绿地、防护绿地、湿地、河湖水系的保护上升到法律层面。

      城市有东坡文化,乡村有田园风光。眉山大力建设宜居县城和特色旅游镇村,启动文化旅游“名城名镇名村名居”计划,在全市选择10个旅游特色镇、20个旅游精品村、30个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进行重点打造。优化村落规划和空间布局,打造一批传统文化价值突出和地域特色浓郁的传统村落。梅湾村桃花明媚、青神县竹编精巧、文宫镇枇杷香甜……一批特色村落释放乡愁,促进一三产业互动,城镇化格局不断提升。

      文化的软实力带来了产业的聚集。在天府新区青龙园区,聚集了联合利华、格力电器、青岛海尔、林德气体等世界500强企业,园区规模企业总产值、工业税收连续3年保持50%以上的增速。

      突出生态 区域城镇体系完善

      文化建城,需要历史元素,更需要生态保障。无论是三苏祠的青松古柏,还是苏洵公园的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文化的内核离不开生态的外壳。绿色眉山、生态眉山,已经成为眉山城镇化建设中的基本要义。

      眉山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绿色生态是眉山城市建设的核心品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建设大都市区新高地,在生态、基础、配套、文化等城市功能端同时发力,依靠城市配套功能的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眉山宜居品质,不断汇聚眉山后发优势,推动眉山率先实现城市发展次级突破。近年来,“一心两翼三带”区域城镇体系逐渐完善。“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是眉山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走出家门就是公园,一天不去散步都会想念。”家住苏洵公园附近的眉山市民王瑜的家与苏洵公园为邻,坐拥这座绿色氧吧,每天一开窗就能看到葱郁的灌木、碧绿的湖面和依水而建的亭台楼阁。“推窗见绿、步步见景、百米见水、千米见园”——眉山市民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变化的过程有数据支撑——从2013年起,眉山每年召开专题推进会,并以大会战的形式强力推进。截至2016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48.61%,高出全省12.5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6.4个百分点,城乡绿化覆盖率51.89%;新增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全市辖区面积的8.43%,比重是全国的3.59倍;建设各类公园118个,实现城市建成区公园服务范围全覆盖,建成了眉山的靓丽名片——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宜居宜业的生活品质之城正在形成。

      以生态建设为依托,综合考虑宜居性和环境承载力,眉山规划了“一心两翼三带”的区域城镇体系。具体来看,包括一个百万人口中心城市、两个50万人口中等城市、15个产城一体区域中心城镇、23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城镇。

      时代发展赋予了眉山城镇化建设新的发展机遇。成都发展重心南移,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构建大都市区发展格局的历史机遇,有利于眉山承接成都这个特大城市的疏解功能,提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未来,眉山将建成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坚持跨江东进、拥江发展,突出东坡城区、彭山城区双核带动,加快岷东新区、工业新城、北部新城、南部郊区、崇礼新城、彭祖新城、黑龙滩片区等重点组团建设,加速“一城双核多组团”基础框架和核心单体建设进度。

      按规划,中心城区2017年新增建成区面积7.2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8.5万人。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加速县城区和重点产业新城扩容提质,形成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镇、特色镇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

      以人为本 城乡建设向短板发力

      作为四川最年轻的地级城市,眉山城市建设基础薄弱,城镇化任务尤其艰巨。但是眉山坚信,只要画好蓝图,就可以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近年来,眉山全面发力,坚持“产城一体、文城一体、景城一体”三位一体,坚持做实产、做足绿、做活水、做美景、做特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闯出一条路。2015年11月,眉山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小城,入围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代表国家层面对眉山城镇化建设的认可。2016年,眉山全面启动第四轮城市总规修编,岷东新区、工业新城、彭祖新城、黑龙滩片区等重点区域规划进一步完善,“一心两翼三带”区域城镇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

      然而,从城镇化进程来看,眉山还存在城镇化率低、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弱、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差距较大等问题。

      直面新问题、聚焦新困难,眉山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向短板全面发力。

      眉山农村人口多,农村青年进城入镇意愿强,未来5—10年,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趋势没有改变。2017年眉山将通过坚定不移推动城乡统筹,以“人、地、钱”问题为导向,统筹农民转变。今年,居住证办理条件有望进一步放宽,进城农民实现“城市利益可享受,农村利益可保留”。城乡居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速度加快。

      顺应“互联网+”时代下的城镇发展趋势,眉山走上了组团式、生态化、集约型、创新型的发展路子,以新理念、新思路引领规划、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城镇化进程。

      按计划,2017年,眉山市城镇化率要增长1.6个百分点,达45.37%,新增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

      楼市去库存的眉山实践

      1月5日,腊八节,余欢在县城的家中招待亲友,热腾腾的腊八粥、油爆爆的腊肉香肠,这一顿饭,让漂泊了5年的余欢找到了家的感觉。

      余欢是眉山市青神县青城镇五更桥村村民,在县城打工5年,2016年在政府3.6万元的购房补贴帮助下,她和家人不久前住进县城一套120平方米的商品房。如今在眉山,进城购房的农民工越来越多。

      趋势的背后,有政策推动。2016年,眉山在川内城市中率先出台农民购房补贴政策,政府给予每平方米200元至300元的补贴,再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给予每平方米200元的优惠。“当地的房价约4000多元,若买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40万元,首付20%,加上若干补助,首付还不到5万元。”省住建厅主要领导说。“几万元的购房补贴,对我们农民工来说,相当于一年的收入。”眉山市多悦镇付庙村村民宋国其说,比补贴更重要的是,城市生活的便利条件。

      眉山将农民工市民化与楼市去库存灵活结合在了一起,该市规定:在中心城区购房户籍暂未迁出农村的,其农村居民权益不变。凡进城购房的农村居民,其子女入学一律享受城镇居民子女入学待遇。进城落户农村居民可自主选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政策实行后,当地购房人群中农民和农民工占到七成。

      眉山全市人口350万,农村人口约占240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必须着力解决好大量农村人口“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城市靠什么支撑”等问题。农民进城购房落户,不仅有效推进了商品房去库存工作,而且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同时,还创新设立眉山主城区房地产行业应急周转资金,帮助眉山主城区房地产行业优质企业防范金融风险,渡过发展难关,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眉山一方面支持“新市民”进城购房,另一方面推动棚改货币化安置,引导棚改户购买商品房,既推动了楼市去库存,又避免市场过热和炒作。

      2015年4月,眉山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引导鼓励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试行意见》,首次明确“城市规划区内的棚户区改造安置对象,原则上都要采取货币化安置方式,不再新建安置住房”。2016年2月,在《关于强力推进统筹城乡“四种模式”“四个转变”,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进一步要求“在市区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征地拆迁安置一律实行货币化安置,在城市规划区之外原则上也要实行货币化安置”,在政策层面为棚改货币化安置提供了坚强保障。

      “货币化安置,让我们的选择空间大了,现在我买的这个房子就很合我的心意。”说起新家,彭山区彭溪镇的王庭金止不住地乐。过去他住在阴暗矮小的棚户区,如今的新家,拧开浴室水龙头,热水喷洒而出;打开抽油烟机,炒菜不再呛人……2015年,彭山区实行货币化补偿购买商品房进行安置,每平方米补助400元。王庭金最终决定在城里购买2套商品房。

      棚改货币化安置,最大的难题在于政府当期支付资金压力大。眉山市多渠道筹资,解决“资金紧”问题。创新“政府+银行+房企+拆迁户”四方联动机制,从银行融资3.65亿元,解决了725户拆迁户补偿安置问题;拆迁户自主选择在规划区范围内购买商品房进行安置,全权委托政府代为支付购房款。政府受托分别按40%、30%、30%的比例分3年向房地产企业付清购房款。“新市民”与“棚改户”购房,大大化解了眉山城镇的剩余库存,加速了城镇化进度。2016年,全市共有18000余户农民工和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实现商品房销售350万平方米。

      数说眉山城建的2016年

      新型城镇化初见成效:全市完成城镇建设投入222.9亿元,同比增长8.2%;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8.31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15.6万人。

      房地产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开发投资200亿元,同比增长19.2%;新开工

      5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1%;商品房销售400万平方米,去库存控制指标保持稳定。

      棚户区改造保持全省领先:全市棚户区改造开工18038户,开工率107%;货币化安置9110户,完成率166.6%。货币化安置完成率居全省第3。

      市政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以33个市政民生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全年,共实施市政项目建设33个。10个重点项目已全面完工,其余23个项目有序推进。

      村镇建设成效明显:全市村镇建设完成投资35.2亿元,乡、镇扩大镇域面积4.9平方公里,吸纳转移农业人口25434人。

      建筑业保持有序发展: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298亿元,同比增长25.2%;新增建筑业企业23家,成建制劳务输出29.3万人,实现建筑劳务收入102.6亿元。

      2017年眉山城建关键词

      “四大布局”

      一是布局一个百万人口中心城市。2017年新增建成区面积7.2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8.5万人,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

      二是布局两个50万人口中等城市。加速打造仁寿县城和天府新区眉山新城两个50万人口中等城市。

      三是布局15个产城一体区域中心城镇。推动洪雅、丹棱、青神3个地方性中心城市和12个重点园区产城扩容提质。

      四是布局10个国家级重点城镇、13个省级重点城镇。优先建设10个国家级重点镇和13个省级示范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

      “四个优先”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推进引水入城、森林进城、公园下乡,优化城市绿地、水系、园林网络布局。

      二是坚持基础优先。确保2017年全市城镇基础设施千亿大会战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

      三是坚持配套优先。城镇要优先配套学校、医院、体育运动场所、综合市场、公园、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解决好市民最关心的突出问题。

      四是坚持文化优先。启动三苏祠、眉州城墙、太和古镇、江口古街等六大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打造“有历史、有文脉、有乡愁”的城市文化核心区域。

      “四个经营”

      一是坚持经营规划。推进规划与城市经济有效衔接,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开发领域。

      二是坚持经营土地。坚持“抽松老城、繁荣新城”原则,探索带规划方案出让土地制度,适当降低出让地块规划强度。

      三是坚持经营项目。积极包装重大城市项目,大力招引知名品牌的大企业集团加盟眉山城市建设。确保2017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293亿元以上。

      四是坚持经营管理。推进综合执法,集中力量治理违法建筑和工地扬尘等问题。

      “四个创新”

      一是坚持政策创新。确保2017年全市改造危旧房棚户区10050户,货币化安置比例保持在60%以上。确保2017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0亿元,新开工面积48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360万平方米。

      二是坚持模式创新。2017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657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大力开展绿色村庄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按照国务院的统一安排部署,未来1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将达到30%。加快推进钢结构材料生产基地建设,试点实施钢结构材料政府性投资项目2个以上,助推眉山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四是坚持机制创新。要进一步创新三大工程协调推进机制,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联动机制。(米方 图片由眉山市住建局提供)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千年文化铸新城 青春眉山添活力

  • 2017年01月11日 10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远眺眉山。

     

      眉山是一座新城,也是一座老城。

      说它新,2000年撤地设市,眉山成为四川最年轻的地级市,严格地说,城市建设距今不到17个春秋。

      说它老,1000多年前,东坡宋城已经是商贾云集的城市,如今,从三苏祠堂的红砖绿瓦、雕梁画栋之中,还依稀能瞥见昔日的繁华。

      城镇化之于眉山,是个与生俱来的命题。如何建设城市?年轻的眉山用自己一脉相承的文化作答。“诗书千载,两宋荣光,眉山最不缺文化。”眉山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15次提及 “东坡”,这是代表了城市气质的文化符号,显于东坡宋城,隐于湿地园林,在诗情画意中细察历史文脉,城市逾有灵魂。

      自2012年开始,眉山以东坡文化为核心,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走出了产城一体、景城一体、文城一体的新路子,做实产、做足绿、做活水、做美景、做特文。

      2017年1月6日,眉山召开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会上介绍了新的城市数据,2016年,全市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8.31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15.6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3.7%,提高1.9个百分点。

      新的一年开启了新的任务,会上眉山市各区县与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2017年,文化眉山将绘就一幅怎样的城镇化路线图?

      文化发力 品质城镇格局初显

      1月5日晚,“两宋荣光”眉州大道华灯初上,4座仿古城门楼古色古香,红色斗拱式路灯一字排开,韵味十足。走在路边的人行道上,时常与年轻的夜跑族擦肩而过,也会与老年散步团不期而遇。这条宽阔笔直的马路是眉山的城市发展轴,是四川省十大最美街景之一,道路全长约17.2公里,总投资约13.86亿元。

      一条大路,连起古与今,眉山历史文化的荣光与现代城市的朝气完美融合。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丰富眉山城市内涵,打造“有历史、有文脉、有乡愁”的城市文化核心区域。

      文化之城如何建?眉山重在塑造眉山地域文化特色。除了眉山大道,通过恢复古城墙遗址、维修再现三苏祠、建设苏洵公园等,将东坡文化元素根植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眉山启动城市大会战、乡镇规划大会战、规划再完善以及规划巩固、完善、提升等重大“战役”。更是以立法的形式,突出规划之重,2016年12月,眉山市颁布首部地方法规《眉山市城乡规划条例》,对公园绿地、防护绿地、湿地、河湖水系的保护上升到法律层面。

      城市有东坡文化,乡村有田园风光。眉山大力建设宜居县城和特色旅游镇村,启动文化旅游“名城名镇名村名居”计划,在全市选择10个旅游特色镇、20个旅游精品村、30个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进行重点打造。优化村落规划和空间布局,打造一批传统文化价值突出和地域特色浓郁的传统村落。梅湾村桃花明媚、青神县竹编精巧、文宫镇枇杷香甜……一批特色村落释放乡愁,促进一三产业互动,城镇化格局不断提升。

      文化的软实力带来了产业的聚集。在天府新区青龙园区,聚集了联合利华、格力电器、青岛海尔、林德气体等世界500强企业,园区规模企业总产值、工业税收连续3年保持50%以上的增速。

      突出生态 区域城镇体系完善

      文化建城,需要历史元素,更需要生态保障。无论是三苏祠的青松古柏,还是苏洵公园的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文化的内核离不开生态的外壳。绿色眉山、生态眉山,已经成为眉山城镇化建设中的基本要义。

      眉山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绿色生态是眉山城市建设的核心品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建设大都市区新高地,在生态、基础、配套、文化等城市功能端同时发力,依靠城市配套功能的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眉山宜居品质,不断汇聚眉山后发优势,推动眉山率先实现城市发展次级突破。近年来,“一心两翼三带”区域城镇体系逐渐完善。“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是眉山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走出家门就是公园,一天不去散步都会想念。”家住苏洵公园附近的眉山市民王瑜的家与苏洵公园为邻,坐拥这座绿色氧吧,每天一开窗就能看到葱郁的灌木、碧绿的湖面和依水而建的亭台楼阁。“推窗见绿、步步见景、百米见水、千米见园”——眉山市民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变化的过程有数据支撑——从2013年起,眉山每年召开专题推进会,并以大会战的形式强力推进。截至2016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48.61%,高出全省12.5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6.4个百分点,城乡绿化覆盖率51.89%;新增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全市辖区面积的8.43%,比重是全国的3.59倍;建设各类公园118个,实现城市建成区公园服务范围全覆盖,建成了眉山的靓丽名片——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宜居宜业的生活品质之城正在形成。

      以生态建设为依托,综合考虑宜居性和环境承载力,眉山规划了“一心两翼三带”的区域城镇体系。具体来看,包括一个百万人口中心城市、两个50万人口中等城市、15个产城一体区域中心城镇、23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城镇。

      时代发展赋予了眉山城镇化建设新的发展机遇。成都发展重心南移,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构建大都市区发展格局的历史机遇,有利于眉山承接成都这个特大城市的疏解功能,提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未来,眉山将建成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坚持跨江东进、拥江发展,突出东坡城区、彭山城区双核带动,加快岷东新区、工业新城、北部新城、南部郊区、崇礼新城、彭祖新城、黑龙滩片区等重点组团建设,加速“一城双核多组团”基础框架和核心单体建设进度。

      按规划,中心城区2017年新增建成区面积7.2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8.5万人。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加速县城区和重点产业新城扩容提质,形成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镇、特色镇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

      以人为本 城乡建设向短板发力

      作为四川最年轻的地级城市,眉山城市建设基础薄弱,城镇化任务尤其艰巨。但是眉山坚信,只要画好蓝图,就可以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近年来,眉山全面发力,坚持“产城一体、文城一体、景城一体”三位一体,坚持做实产、做足绿、做活水、做美景、做特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闯出一条路。2015年11月,眉山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小城,入围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代表国家层面对眉山城镇化建设的认可。2016年,眉山全面启动第四轮城市总规修编,岷东新区、工业新城、彭祖新城、黑龙滩片区等重点区域规划进一步完善,“一心两翼三带”区域城镇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

      然而,从城镇化进程来看,眉山还存在城镇化率低、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弱、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差距较大等问题。

      直面新问题、聚焦新困难,眉山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向短板全面发力。

      眉山农村人口多,农村青年进城入镇意愿强,未来5—10年,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趋势没有改变。2017年眉山将通过坚定不移推动城乡统筹,以“人、地、钱”问题为导向,统筹农民转变。今年,居住证办理条件有望进一步放宽,进城农民实现“城市利益可享受,农村利益可保留”。城乡居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速度加快。

      顺应“互联网+”时代下的城镇发展趋势,眉山走上了组团式、生态化、集约型、创新型的发展路子,以新理念、新思路引领规划、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城镇化进程。

      按计划,2017年,眉山市城镇化率要增长1.6个百分点,达45.37%,新增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

      楼市去库存的眉山实践

      1月5日,腊八节,余欢在县城的家中招待亲友,热腾腾的腊八粥、油爆爆的腊肉香肠,这一顿饭,让漂泊了5年的余欢找到了家的感觉。

      余欢是眉山市青神县青城镇五更桥村村民,在县城打工5年,2016年在政府3.6万元的购房补贴帮助下,她和家人不久前住进县城一套120平方米的商品房。如今在眉山,进城购房的农民工越来越多。

      趋势的背后,有政策推动。2016年,眉山在川内城市中率先出台农民购房补贴政策,政府给予每平方米200元至300元的补贴,再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给予每平方米200元的优惠。“当地的房价约4000多元,若买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40万元,首付20%,加上若干补助,首付还不到5万元。”省住建厅主要领导说。“几万元的购房补贴,对我们农民工来说,相当于一年的收入。”眉山市多悦镇付庙村村民宋国其说,比补贴更重要的是,城市生活的便利条件。

      眉山将农民工市民化与楼市去库存灵活结合在了一起,该市规定:在中心城区购房户籍暂未迁出农村的,其农村居民权益不变。凡进城购房的农村居民,其子女入学一律享受城镇居民子女入学待遇。进城落户农村居民可自主选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政策实行后,当地购房人群中农民和农民工占到七成。

      眉山全市人口350万,农村人口约占240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必须着力解决好大量农村人口“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城市靠什么支撑”等问题。农民进城购房落户,不仅有效推进了商品房去库存工作,而且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同时,还创新设立眉山主城区房地产行业应急周转资金,帮助眉山主城区房地产行业优质企业防范金融风险,渡过发展难关,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眉山一方面支持“新市民”进城购房,另一方面推动棚改货币化安置,引导棚改户购买商品房,既推动了楼市去库存,又避免市场过热和炒作。

      2015年4月,眉山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引导鼓励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试行意见》,首次明确“城市规划区内的棚户区改造安置对象,原则上都要采取货币化安置方式,不再新建安置住房”。2016年2月,在《关于强力推进统筹城乡“四种模式”“四个转变”,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进一步要求“在市区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征地拆迁安置一律实行货币化安置,在城市规划区之外原则上也要实行货币化安置”,在政策层面为棚改货币化安置提供了坚强保障。

      “货币化安置,让我们的选择空间大了,现在我买的这个房子就很合我的心意。”说起新家,彭山区彭溪镇的王庭金止不住地乐。过去他住在阴暗矮小的棚户区,如今的新家,拧开浴室水龙头,热水喷洒而出;打开抽油烟机,炒菜不再呛人……2015年,彭山区实行货币化补偿购买商品房进行安置,每平方米补助400元。王庭金最终决定在城里购买2套商品房。

      棚改货币化安置,最大的难题在于政府当期支付资金压力大。眉山市多渠道筹资,解决“资金紧”问题。创新“政府+银行+房企+拆迁户”四方联动机制,从银行融资3.65亿元,解决了725户拆迁户补偿安置问题;拆迁户自主选择在规划区范围内购买商品房进行安置,全权委托政府代为支付购房款。政府受托分别按40%、30%、30%的比例分3年向房地产企业付清购房款。“新市民”与“棚改户”购房,大大化解了眉山城镇的剩余库存,加速了城镇化进度。2016年,全市共有18000余户农民工和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实现商品房销售350万平方米。

      数说眉山城建的2016年

      新型城镇化初见成效:全市完成城镇建设投入222.9亿元,同比增长8.2%;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8.31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15.6万人。

      房地产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开发投资200亿元,同比增长19.2%;新开工

      5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1%;商品房销售400万平方米,去库存控制指标保持稳定。

      棚户区改造保持全省领先:全市棚户区改造开工18038户,开工率107%;货币化安置9110户,完成率166.6%。货币化安置完成率居全省第3。

      市政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以33个市政民生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全年,共实施市政项目建设33个。10个重点项目已全面完工,其余23个项目有序推进。

      村镇建设成效明显:全市村镇建设完成投资35.2亿元,乡、镇扩大镇域面积4.9平方公里,吸纳转移农业人口25434人。

      建筑业保持有序发展: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298亿元,同比增长25.2%;新增建筑业企业23家,成建制劳务输出29.3万人,实现建筑劳务收入102.6亿元。

      2017年眉山城建关键词

      “四大布局”

      一是布局一个百万人口中心城市。2017年新增建成区面积7.2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8.5万人,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

      二是布局两个50万人口中等城市。加速打造仁寿县城和天府新区眉山新城两个50万人口中等城市。

      三是布局15个产城一体区域中心城镇。推动洪雅、丹棱、青神3个地方性中心城市和12个重点园区产城扩容提质。

      四是布局10个国家级重点城镇、13个省级重点城镇。优先建设10个国家级重点镇和13个省级示范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

      “四个优先”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推进引水入城、森林进城、公园下乡,优化城市绿地、水系、园林网络布局。

      二是坚持基础优先。确保2017年全市城镇基础设施千亿大会战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

      三是坚持配套优先。城镇要优先配套学校、医院、体育运动场所、综合市场、公园、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解决好市民最关心的突出问题。

      四是坚持文化优先。启动三苏祠、眉州城墙、太和古镇、江口古街等六大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打造“有历史、有文脉、有乡愁”的城市文化核心区域。

      “四个经营”

      一是坚持经营规划。推进规划与城市经济有效衔接,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开发领域。

      二是坚持经营土地。坚持“抽松老城、繁荣新城”原则,探索带规划方案出让土地制度,适当降低出让地块规划强度。

      三是坚持经营项目。积极包装重大城市项目,大力招引知名品牌的大企业集团加盟眉山城市建设。确保2017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293亿元以上。

      四是坚持经营管理。推进综合执法,集中力量治理违法建筑和工地扬尘等问题。

      “四个创新”

      一是坚持政策创新。确保2017年全市改造危旧房棚户区10050户,货币化安置比例保持在60%以上。确保2017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0亿元,新开工面积48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360万平方米。

      二是坚持模式创新。2017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657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大力开展绿色村庄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按照国务院的统一安排部署,未来1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将达到30%。加快推进钢结构材料生产基地建设,试点实施钢结构材料政府性投资项目2个以上,助推眉山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四是坚持机制创新。要进一步创新三大工程协调推进机制,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联动机制。(米方 图片由眉山市住建局提供)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