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5年来广元市累计减贫超40万人 277个贫困村脱贫解困

  • 2016年08月22日 15时52分
  • 来源: 广元市府
  • 【字体:
  •   广元是秦巴山连片贫困地区的核心区域,贫困便与我市结下不解之缘。六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深入实施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5年全市累计减贫超40万人 

      5年来,我市扶贫移民系统坚持聚焦贫困村贫困人口,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实施“六大扶贫攻坚行动”,全市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上百亿元,促进了277个贫困村脱贫解困,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0.0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底的26.62%下降到2015年底的10.08%。广元连续五年位列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评一等奖、近三年排名前三名。 

      这期间,我市扶贫移民系统探索出的特困村扶贫路径、“五步两公示一公告”贫困人口识别程序、四个“三位一体”精准扶贫机制,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小额保险、扶贫互助资金管理等机制在全国全省推广。国务院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省政府精准扶贫工作推进现场会等先后在我市召开。 

      这期间,全市扶贫移民系统切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创新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机制得到省委书记王东明的批示肯定,创新四个“三位一体”精准扶贫机制、突出“五个坚持”大力推进脱贫奔康做法得到省政府副省长曲木史哈的批示肯定,“四个到位”做实干部驻村扶贫、“四个提升”大力推进基础扶贫、“四个突出”推进精准扶贫等做法全省推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制更加完善。 

      这期间,市委召开六届十次全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全面动员部署,提出实施“4456”工作方略,打出“3+12”政策组合拳,完成了从“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从“扶贫攻坚”到“脱贫攻坚”的总体设计和制度安排,并建立起科学决策、规范实施、依法监管、问责追究于一体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 

      这期间,市委、市政府着眼加快脱贫攻坚进程,组织编制了《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环境6大类1357个项目,规划总投资达7633亿元,占秦巴山片区四川省内五市规划总投资的43.58%。 

      改造危旧房2.25万户 新建通村连组路12000公里 

      六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持改造与搬迁结合,按照建改结合、安全牢固、规模适度、完善功能的原则,加快贫困地区危旧房改造,建设特色鲜明的川北民居,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积极推进易地搬迁安置,确保贫困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安全。共改造贫困户危旧房2.25万户,实施避灾扶贫搬迁0.65万户。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通乡村断头路、对接大交通、形成大环线,加强通组道路、入户路建设,全面完成“十二五”饮水安全规划任务,改造升级贫困村电网,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和资源共享,贫困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六次党代会以来,共新建通村连组入户路12000公里,解决安全饮水15万人,建设沼气池4.6万口,实施农网改造3.2户。特色产业富民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重点扶持发展“3+5”特色产业、“7+3”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努力培育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稳固支撑点。同时,以创业就业为主线,加大技能技术培训力度,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贫困群众共接受各类培训110万人次,发展猕猴桃、核桃、茶叶等15万亩,养殖生猪54万头、牛8万头、山羊25万只、土鸡750万只。 

      妥善安置3.04万移民 投入后扶资金6.5亿元 

      六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移民工作,把移民安置区和移民库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之一,全面加强前期规划、安置实施、后期扶持等各阶段移民工作。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顺利通过移民安置专项验收提前半年实现下闸蓄水,共完成移民项目资金投入49.85亿元,完成搬迁安置2.84万人,完成生产安置3.04万人,投入后期扶持资金6.5亿元,实施各类后扶项目760余个。

      小山村勇闯脱贫路

      ——昭化区柳桥乡普子村资产收益扶贫的实践与探索

      昭化区柳桥乡普子村是该区财政扶贫资金形成资产收益扶贫试点村,探索推出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产业扶贫路子和“土地、资金、技术折股联营”的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长效机制,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形成资产收益最大化,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了户户参与脱贫、人人参与扶贫的全村总动员格局,对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一系列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该模式已在昭化区内部分贫困村推广实施。   多股联营“搭架子”完善产业经营模式 

      为了盘活土地资源,让群众回归主业,普子村通过外出参观调研、聘请专家反复认证,结合本地区土壤、气候等客观条件,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把核桃作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优势骨干产业,配套种植中药材等见效快的林下经济作物。 

      突出贫困村、贫困户“双贫”主体,以解决空壳村集体有收入、贫困户脱贫、一般户增收奔康为目的,创新土地、资金、技术三折股,业主带动短期产业发展,群众就地务工的产业发展模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村“三委”牵头成立了普顺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所有292户均加入了专合社,按照每10户选一个合作社成员代表的方式共选出29名代表,由29名代表选出普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实行专合社管理,形成贫困户与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同发展、同受益、同担当”的利益共同体,改变了过去以零散的资金发放到户,难以形成产业支持,贫困户年年扶持,年年贫困的现象。通过合作社抱团发展,集聚资金、资源,统一规划实施、追求规模效益,实现持续造血功能。 

      将核桃产业园区范围内涉及全村农户的900亩土地按1亩1股(按土地流转200元/亩·年×15年折算)入股专合社,将财政专项扶贫补助资金100万和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投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的310万元资金所形成的有收益资产资金20余万元,按3000元/股折合成400股入股专合社(其中:每户贫困户优先配送1股帮扶股,20%的股份作为村集体收益股,20%的股份作为专合社管理发展公积金股,5%的股份作为技术服务股,其余股份按户均0.5股分摊给全村292户),实现多股联营、利益共享。经过村民大会反复讨论议定,贫困户优先配送的帮扶股实行动态管理,在核桃投产后的三年内贫困户的帮扶股权不变,脱贫后的贫困户帮扶股第四年起收回到村集体,如有因病因灾返贫的新进贫困户将认领1股予以扶持。 

      同时,聘请区林业园林局1名专业人员为专合社技术员负责技术指导,为村上培养技术员,确保核桃按期栽种、技术指导和管理。 

      利益共享“摘果子”,加快脱贫奔康步伐 

      合作社成立后,村民唐思宝将自己的2.8亩土地折合成股份,加入合作社。再加上建卡贫困户1股和全村每户的平均股份0.4股,合计就是4.2股。“等核桃树挂果成熟后,按照每股3807元的收入,我一年也就有了15000多元的收入。”这笔账,唐思宝反复算过好几次。 

      该专合社总股本为1300股,64户贫困户户均4.6股。900亩核桃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94万元,除去必要的管理成本后,每年可纳入分配的收入为535万左右,每股可分得资产收益4100元,村集体每年收入可达30余万元,建卡贫困人口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同时,专合社通过优先聘用贫困户的方式加强核桃管护,增加贫困户就地务工收入。鉴于核桃产业见效周期较长,群众短期增收效益不明显,在动员组织农户种植林下作物增收的同时,专合社引进2名业主,带动发展日本柴胡和韩国海椒等矮秆作物700亩,群众可通过二次流转土地、就近务工获得收益,或是自行种植林下作物获得收益。

      电商造就小康户

      ——农家乐网上卖烧烤5235份 产业扶贫借助电商营销将大有可为

      
    20日,利州区龙潭乡元山村三组的农家乐香坝里人来人往,老板李兴不住地忙活,吃过午饭以后,就急着去添置晚间的菜品,夜间烧烤成了他家一道靓丽的风景。   去年的8月,包含李兴家的农家乐在内的4家农家乐上线美团网,龙潭特色农产品淘宝店1家、微店1家;爱心淘宝店、爱心微店1家;8家“和聚蜀商”网店同时上线。市民可在网上购买腊肉、香肠、菜籽油、金银花、茶叶等特色农产品。 

      1年过去,李兴怎么也不会想到,美团网自己家的订单已经达到5235单。当时,2位农家乐老板还有所疑考虑,而如今他们不但没有下线,反而上线了更多的选项,其他农家乐也跟着上了线。农产品帮助不少贫困户还卖掉了自家养殖的鸡和猪肉。 

      龙潭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他们的线下众筹主要是实行以销定产,指定建卡扶贫户养殖生态猪和生态土鸡。在具体操作上,以龙潭乡乡村旅游协会牵头,开展线下众筹预购活动,然后利用广元日报强大的宣传能力和市场效益,吸引有需求的购买者提前预购龙潭特色的生态猪和生态土鸡。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依托,也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主要基础。

      真情服务群众喜迎小康生活

      ——基层书记谈脱贫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脱贫工作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基层的“书记”们肩负着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带领群众脱贫奔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来看看身在一线的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苍溪县河地乡白山村第一书记卢赐俊: 

      当好第一书记,应着重从八个方面入手展开工作:一是完善村党员干部活动阵地,让党员干部有工作学习的阵地;二是理顺两委关系,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强化大局意识,统一思想,共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四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党务、村务两公开;五是加强党规党纪学习,通过重温誓词、警示教育宣传等确保廉洁自律;六是注重党员素质教育,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七是成立党员志愿帮扶服务队,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八是切实做好党员干部学习、生活、困难等方面具体情况的解决。 

      朝天区两河口乡黄柏村第一书记许焘: 

      脱贫攻坚工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其核心任务是让贫困群众有饭吃,有衣穿,能够用上安全饮水、安全用电,能够走上通畅道路,上学、就医等有保障,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做好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围绕这些子目标,逐一攻坚克难,才能让贫困群众如期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利州区白朝乡党委书记张玉全: 

      当前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哪怕一丝的轻松懈怠,也会影响脱贫攻坚既定目标的实现。因此,白朝乡的干部群众将按照市委、区委的统一部署,思想上上紧发条,措施上精准发力,行动上快马加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昭化区晋贤乡党委书记叶林城: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直接抓精准扶贫的基层一线工作者,我认为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的要领,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 

      剑阁县江石乡梨垭村第一书记何万军: 

      作为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一定要深入调研,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早率领大家脱贫奔康,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我始终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针对农村工作实际,不断的涉猎和熟悉乡村工作情况。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我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主动参与到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矛盾纠纷中去。我与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梨垭村发展规划,同时对贫困户进行了重新比对和清退。 

      朝天区李家乡老林村第一书记符海波: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脱贫攻坚硬任务,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一定能完成上级党委交给我们的任务,以不脱贫誓不罢休的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昭化区柳桥乡普子村书记吕玉春: 

      我们为了解决普子村无集体收入及带动贫困户脱贫、一般户增收,普子村以土地、资金折股,业主带动短期产业发展,群众就地务工的产业发展模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探索推出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产业扶贫路子和“土地、资金折股联营”的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长效机制,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形成资产收益最大化,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了户户参与脱贫、人人参与扶贫的全村总动员格局。 

      四川省科技厅选派旺苍县高阳镇关山村第一书记董文刚: 

      因村施策,把握第一要务。始终把拟制发展规划、筹措发展资金、加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居环境改造(农房改造)、发展种养殖产业、壮大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关山村发展的重要抓手。主要做到筹措资金,争到实处;制定规划,定到实处;改电改水修路,干到实处;新上项目,落到实处;传授技术,教到实处“五个实”。短短5个月的帮扶工作,关山村的脱贫致富蓝图已绘成,电通了、路通了、水来了、致富项目启动了,村容村貌正在发生改变,帮扶成果初步显现。

      流光溢彩是我家勤劳致富变化大

      ——群众说变化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生活改善的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在全面迈向小康的进程中,贫困群众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他们的梦想构筑。   利州区石井铺镇板庙村七组贫困户王兴安: 

      2014年我驾驶农用车意外发生交通事故,车上3人受伤、1人重伤,各种治疗费要花费16万余元,本就家庭贫穷的我面对巨大的压力彻夜哭泣,在镇村干部的协调下,我在信用社贷款付了医药费。但是,我上有老年人,下有2个孩子读书,又没有什么手艺,家庭收入微薄,这么多贷款怎么还得起啊,供养老人、孩子的费用怎么办啊? 

      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我的帮扶干部蔡发勇和联村干部陆登仁来到我家,与我长谈了一夜,他们一句句真挚的话让我坚定了奋发图强的信念。 

      第二天,他们又针对我的实际情况手把手地帮我规划产业发展,协调支持我在信用社贷款3万元,流转闲置圈舍1栋,改造圈舍300平米。我开始响应政府的号召搞起了生猪代养,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缺技术我焦急万分,兽防站长陆登仁天天到我家来做技术指导,经过半年多努力,我的260头猪出栏了,一下就挣了7.6万元,我的贷款一下子就有钱还了。今年我又代养了300头生猪,预计收入达到9万元,经过帮扶干部的关心,我的生活一下子好起来了。 

      利州区白朝乡星明村二组村民汪华亨: 

      过去我从来没和政府部门打过交道,但这两年政府工作态度积极活跃让我有了对政府的全新认识。干部都到贫困户家了解需求,帮着我谋方向、出点子、唠家常、解困惑。领导了解到我家的困难,了解到我发展产业的强烈愿望,特别是了解到我人穷志不穷的脾性,2015年1月,在政府扶贫惠民政策的帮扶下,我便做起了蜜蜂养殖产业。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随着收入的提高,我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路也好了,水也有了,村农家书屋也办起来了,最近还了解到电子商务的概念。在各位领导干部和单位的帮衬下脱贫攻坚的胜利一定会来到我们身边,衷心期盼星明村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向着小康前进

      今后五年,我市将全面完成现有22.98万贫困人口脱贫、739个贫困村退出、7个贫困县区摘帽的艰巨任务。   为完成这个任务,我市扶贫移民系统将大力实施“4456”工作方略,打好“3+12”政策组合拳,推进“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十二项重点扶贫工程”,因户施策,补齐短板,扶持贫困户脱贫致富,加快贫困村快速发展,确保每年减少贫困村150个、减少贫困人口6万人以上。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推动和落实: 

      一是进一步压硬压实责任,坚持以《总体攻坚责任书》和《年度目标责任书》为牵引,压实各级各部门政治责任和工作责任。 

      二是进一步强化群众主体,激发贫困群众赶超意识,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扶贫文化建设,让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三是进一步强化精准施策,按照“五个一批”方案,进一步聚焦脱贫目标,强化精准施策,确保扶贫不漏一户、脱贫不掉一人。 

      四是进一步强化精准投入,加大力度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使各类资源精准投放到贫困村贫困人口。 

      五是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加强过程督查、绩效考评和结果运用,确保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工作落地、成效明显。

      10多年前,龙潭乡还仅仅是一个以生猪闻名的贫困地区,而眼目前已成为我市脱贫奔康的先行者。 

      在不少贫困村,一面是丰富的土特产,一面却是贫困的生活。同时,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发展产业成了贫困群众不返贫的保障。然而不少贫困群众产业发展了,销售却成了大问题。 

      在脱贫攻坚的新阶段,不妨借助互联网发展电商销售产品。一些地方,电商已经成为了一支重要的扶贫生力军。借助电商平台,原来毫不起眼的“土货”、“山货”成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新出路。 

      而我市就拥有这样的基础。目前全市已建成或基本建成电商产业园区2个,电商孵化基地5个,镇乡电商配送服务站点48个,农村电商配送点109个。拥有电子商务经营企业195家,其中,电子商务工业企业66家。 

      农业是贫困农户经济收入和生活的主要来源以及根本保障,农产品流通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电子商务超越了地理界线,具有信息高度对称的优势,对农村解决小生产如何对接大市场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电商扶贫成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快速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5年来广元市累计减贫超40万人 277个贫困村脱贫解困

  • 2016年08月22日 15时52分
  • 来源: 广元市府
  •   广元是秦巴山连片贫困地区的核心区域,贫困便与我市结下不解之缘。六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深入实施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5年全市累计减贫超40万人 

      5年来,我市扶贫移民系统坚持聚焦贫困村贫困人口,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实施“六大扶贫攻坚行动”,全市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上百亿元,促进了277个贫困村脱贫解困,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0.0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底的26.62%下降到2015年底的10.08%。广元连续五年位列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评一等奖、近三年排名前三名。 

      这期间,我市扶贫移民系统探索出的特困村扶贫路径、“五步两公示一公告”贫困人口识别程序、四个“三位一体”精准扶贫机制,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小额保险、扶贫互助资金管理等机制在全国全省推广。国务院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省政府精准扶贫工作推进现场会等先后在我市召开。 

      这期间,全市扶贫移民系统切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创新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机制得到省委书记王东明的批示肯定,创新四个“三位一体”精准扶贫机制、突出“五个坚持”大力推进脱贫奔康做法得到省政府副省长曲木史哈的批示肯定,“四个到位”做实干部驻村扶贫、“四个提升”大力推进基础扶贫、“四个突出”推进精准扶贫等做法全省推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制更加完善。 

      这期间,市委召开六届十次全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全面动员部署,提出实施“4456”工作方略,打出“3+12”政策组合拳,完成了从“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从“扶贫攻坚”到“脱贫攻坚”的总体设计和制度安排,并建立起科学决策、规范实施、依法监管、问责追究于一体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 

      这期间,市委、市政府着眼加快脱贫攻坚进程,组织编制了《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环境6大类1357个项目,规划总投资达7633亿元,占秦巴山片区四川省内五市规划总投资的43.58%。 

      改造危旧房2.25万户 新建通村连组路12000公里 

      六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持改造与搬迁结合,按照建改结合、安全牢固、规模适度、完善功能的原则,加快贫困地区危旧房改造,建设特色鲜明的川北民居,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积极推进易地搬迁安置,确保贫困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安全。共改造贫困户危旧房2.25万户,实施避灾扶贫搬迁0.65万户。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通乡村断头路、对接大交通、形成大环线,加强通组道路、入户路建设,全面完成“十二五”饮水安全规划任务,改造升级贫困村电网,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和资源共享,贫困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六次党代会以来,共新建通村连组入户路12000公里,解决安全饮水15万人,建设沼气池4.6万口,实施农网改造3.2户。特色产业富民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重点扶持发展“3+5”特色产业、“7+3”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努力培育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稳固支撑点。同时,以创业就业为主线,加大技能技术培训力度,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贫困群众共接受各类培训110万人次,发展猕猴桃、核桃、茶叶等15万亩,养殖生猪54万头、牛8万头、山羊25万只、土鸡750万只。 

      妥善安置3.04万移民 投入后扶资金6.5亿元 

      六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移民工作,把移民安置区和移民库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之一,全面加强前期规划、安置实施、后期扶持等各阶段移民工作。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顺利通过移民安置专项验收提前半年实现下闸蓄水,共完成移民项目资金投入49.85亿元,完成搬迁安置2.84万人,完成生产安置3.04万人,投入后期扶持资金6.5亿元,实施各类后扶项目760余个。

      小山村勇闯脱贫路

      ——昭化区柳桥乡普子村资产收益扶贫的实践与探索

      昭化区柳桥乡普子村是该区财政扶贫资金形成资产收益扶贫试点村,探索推出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产业扶贫路子和“土地、资金、技术折股联营”的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长效机制,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形成资产收益最大化,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了户户参与脱贫、人人参与扶贫的全村总动员格局,对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一系列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该模式已在昭化区内部分贫困村推广实施。   多股联营“搭架子”完善产业经营模式 

      为了盘活土地资源,让群众回归主业,普子村通过外出参观调研、聘请专家反复认证,结合本地区土壤、气候等客观条件,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把核桃作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优势骨干产业,配套种植中药材等见效快的林下经济作物。 

      突出贫困村、贫困户“双贫”主体,以解决空壳村集体有收入、贫困户脱贫、一般户增收奔康为目的,创新土地、资金、技术三折股,业主带动短期产业发展,群众就地务工的产业发展模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村“三委”牵头成立了普顺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所有292户均加入了专合社,按照每10户选一个合作社成员代表的方式共选出29名代表,由29名代表选出普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实行专合社管理,形成贫困户与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同发展、同受益、同担当”的利益共同体,改变了过去以零散的资金发放到户,难以形成产业支持,贫困户年年扶持,年年贫困的现象。通过合作社抱团发展,集聚资金、资源,统一规划实施、追求规模效益,实现持续造血功能。 

      将核桃产业园区范围内涉及全村农户的900亩土地按1亩1股(按土地流转200元/亩·年×15年折算)入股专合社,将财政专项扶贫补助资金100万和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投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的310万元资金所形成的有收益资产资金20余万元,按3000元/股折合成400股入股专合社(其中:每户贫困户优先配送1股帮扶股,20%的股份作为村集体收益股,20%的股份作为专合社管理发展公积金股,5%的股份作为技术服务股,其余股份按户均0.5股分摊给全村292户),实现多股联营、利益共享。经过村民大会反复讨论议定,贫困户优先配送的帮扶股实行动态管理,在核桃投产后的三年内贫困户的帮扶股权不变,脱贫后的贫困户帮扶股第四年起收回到村集体,如有因病因灾返贫的新进贫困户将认领1股予以扶持。 

      同时,聘请区林业园林局1名专业人员为专合社技术员负责技术指导,为村上培养技术员,确保核桃按期栽种、技术指导和管理。 

      利益共享“摘果子”,加快脱贫奔康步伐 

      合作社成立后,村民唐思宝将自己的2.8亩土地折合成股份,加入合作社。再加上建卡贫困户1股和全村每户的平均股份0.4股,合计就是4.2股。“等核桃树挂果成熟后,按照每股3807元的收入,我一年也就有了15000多元的收入。”这笔账,唐思宝反复算过好几次。 

      该专合社总股本为1300股,64户贫困户户均4.6股。900亩核桃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94万元,除去必要的管理成本后,每年可纳入分配的收入为535万左右,每股可分得资产收益4100元,村集体每年收入可达30余万元,建卡贫困人口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同时,专合社通过优先聘用贫困户的方式加强核桃管护,增加贫困户就地务工收入。鉴于核桃产业见效周期较长,群众短期增收效益不明显,在动员组织农户种植林下作物增收的同时,专合社引进2名业主,带动发展日本柴胡和韩国海椒等矮秆作物700亩,群众可通过二次流转土地、就近务工获得收益,或是自行种植林下作物获得收益。

      电商造就小康户

      ——农家乐网上卖烧烤5235份 产业扶贫借助电商营销将大有可为

      
    20日,利州区龙潭乡元山村三组的农家乐香坝里人来人往,老板李兴不住地忙活,吃过午饭以后,就急着去添置晚间的菜品,夜间烧烤成了他家一道靓丽的风景。   去年的8月,包含李兴家的农家乐在内的4家农家乐上线美团网,龙潭特色农产品淘宝店1家、微店1家;爱心淘宝店、爱心微店1家;8家“和聚蜀商”网店同时上线。市民可在网上购买腊肉、香肠、菜籽油、金银花、茶叶等特色农产品。 

      1年过去,李兴怎么也不会想到,美团网自己家的订单已经达到5235单。当时,2位农家乐老板还有所疑考虑,而如今他们不但没有下线,反而上线了更多的选项,其他农家乐也跟着上了线。农产品帮助不少贫困户还卖掉了自家养殖的鸡和猪肉。 

      龙潭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他们的线下众筹主要是实行以销定产,指定建卡扶贫户养殖生态猪和生态土鸡。在具体操作上,以龙潭乡乡村旅游协会牵头,开展线下众筹预购活动,然后利用广元日报强大的宣传能力和市场效益,吸引有需求的购买者提前预购龙潭特色的生态猪和生态土鸡。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依托,也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主要基础。

      真情服务群众喜迎小康生活

      ——基层书记谈脱贫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脱贫工作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基层的“书记”们肩负着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带领群众脱贫奔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来看看身在一线的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苍溪县河地乡白山村第一书记卢赐俊: 

      当好第一书记,应着重从八个方面入手展开工作:一是完善村党员干部活动阵地,让党员干部有工作学习的阵地;二是理顺两委关系,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强化大局意识,统一思想,共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四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党务、村务两公开;五是加强党规党纪学习,通过重温誓词、警示教育宣传等确保廉洁自律;六是注重党员素质教育,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七是成立党员志愿帮扶服务队,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八是切实做好党员干部学习、生活、困难等方面具体情况的解决。 

      朝天区两河口乡黄柏村第一书记许焘: 

      脱贫攻坚工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其核心任务是让贫困群众有饭吃,有衣穿,能够用上安全饮水、安全用电,能够走上通畅道路,上学、就医等有保障,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做好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围绕这些子目标,逐一攻坚克难,才能让贫困群众如期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利州区白朝乡党委书记张玉全: 

      当前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哪怕一丝的轻松懈怠,也会影响脱贫攻坚既定目标的实现。因此,白朝乡的干部群众将按照市委、区委的统一部署,思想上上紧发条,措施上精准发力,行动上快马加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昭化区晋贤乡党委书记叶林城: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直接抓精准扶贫的基层一线工作者,我认为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的要领,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 

      剑阁县江石乡梨垭村第一书记何万军: 

      作为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一定要深入调研,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早率领大家脱贫奔康,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我始终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针对农村工作实际,不断的涉猎和熟悉乡村工作情况。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我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主动参与到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矛盾纠纷中去。我与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梨垭村发展规划,同时对贫困户进行了重新比对和清退。 

      朝天区李家乡老林村第一书记符海波: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脱贫攻坚硬任务,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一定能完成上级党委交给我们的任务,以不脱贫誓不罢休的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昭化区柳桥乡普子村书记吕玉春: 

      我们为了解决普子村无集体收入及带动贫困户脱贫、一般户增收,普子村以土地、资金折股,业主带动短期产业发展,群众就地务工的产业发展模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探索推出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产业扶贫路子和“土地、资金折股联营”的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长效机制,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形成资产收益最大化,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了户户参与脱贫、人人参与扶贫的全村总动员格局。 

      四川省科技厅选派旺苍县高阳镇关山村第一书记董文刚: 

      因村施策,把握第一要务。始终把拟制发展规划、筹措发展资金、加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居环境改造(农房改造)、发展种养殖产业、壮大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关山村发展的重要抓手。主要做到筹措资金,争到实处;制定规划,定到实处;改电改水修路,干到实处;新上项目,落到实处;传授技术,教到实处“五个实”。短短5个月的帮扶工作,关山村的脱贫致富蓝图已绘成,电通了、路通了、水来了、致富项目启动了,村容村貌正在发生改变,帮扶成果初步显现。

      流光溢彩是我家勤劳致富变化大

      ——群众说变化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生活改善的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在全面迈向小康的进程中,贫困群众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他们的梦想构筑。   利州区石井铺镇板庙村七组贫困户王兴安: 

      2014年我驾驶农用车意外发生交通事故,车上3人受伤、1人重伤,各种治疗费要花费16万余元,本就家庭贫穷的我面对巨大的压力彻夜哭泣,在镇村干部的协调下,我在信用社贷款付了医药费。但是,我上有老年人,下有2个孩子读书,又没有什么手艺,家庭收入微薄,这么多贷款怎么还得起啊,供养老人、孩子的费用怎么办啊? 

      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我的帮扶干部蔡发勇和联村干部陆登仁来到我家,与我长谈了一夜,他们一句句真挚的话让我坚定了奋发图强的信念。 

      第二天,他们又针对我的实际情况手把手地帮我规划产业发展,协调支持我在信用社贷款3万元,流转闲置圈舍1栋,改造圈舍300平米。我开始响应政府的号召搞起了生猪代养,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缺技术我焦急万分,兽防站长陆登仁天天到我家来做技术指导,经过半年多努力,我的260头猪出栏了,一下就挣了7.6万元,我的贷款一下子就有钱还了。今年我又代养了300头生猪,预计收入达到9万元,经过帮扶干部的关心,我的生活一下子好起来了。 

      利州区白朝乡星明村二组村民汪华亨: 

      过去我从来没和政府部门打过交道,但这两年政府工作态度积极活跃让我有了对政府的全新认识。干部都到贫困户家了解需求,帮着我谋方向、出点子、唠家常、解困惑。领导了解到我家的困难,了解到我发展产业的强烈愿望,特别是了解到我人穷志不穷的脾性,2015年1月,在政府扶贫惠民政策的帮扶下,我便做起了蜜蜂养殖产业。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随着收入的提高,我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路也好了,水也有了,村农家书屋也办起来了,最近还了解到电子商务的概念。在各位领导干部和单位的帮衬下脱贫攻坚的胜利一定会来到我们身边,衷心期盼星明村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向着小康前进

      今后五年,我市将全面完成现有22.98万贫困人口脱贫、739个贫困村退出、7个贫困县区摘帽的艰巨任务。   为完成这个任务,我市扶贫移民系统将大力实施“4456”工作方略,打好“3+12”政策组合拳,推进“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十二项重点扶贫工程”,因户施策,补齐短板,扶持贫困户脱贫致富,加快贫困村快速发展,确保每年减少贫困村150个、减少贫困人口6万人以上。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推动和落实: 

      一是进一步压硬压实责任,坚持以《总体攻坚责任书》和《年度目标责任书》为牵引,压实各级各部门政治责任和工作责任。 

      二是进一步强化群众主体,激发贫困群众赶超意识,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扶贫文化建设,让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三是进一步强化精准施策,按照“五个一批”方案,进一步聚焦脱贫目标,强化精准施策,确保扶贫不漏一户、脱贫不掉一人。 

      四是进一步强化精准投入,加大力度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使各类资源精准投放到贫困村贫困人口。 

      五是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加强过程督查、绩效考评和结果运用,确保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工作落地、成效明显。

      10多年前,龙潭乡还仅仅是一个以生猪闻名的贫困地区,而眼目前已成为我市脱贫奔康的先行者。 

      在不少贫困村,一面是丰富的土特产,一面却是贫困的生活。同时,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发展产业成了贫困群众不返贫的保障。然而不少贫困群众产业发展了,销售却成了大问题。 

      在脱贫攻坚的新阶段,不妨借助互联网发展电商销售产品。一些地方,电商已经成为了一支重要的扶贫生力军。借助电商平台,原来毫不起眼的“土货”、“山货”成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新出路。 

      而我市就拥有这样的基础。目前全市已建成或基本建成电商产业园区2个,电商孵化基地5个,镇乡电商配送服务站点48个,农村电商配送点109个。拥有电子商务经营企业195家,其中,电子商务工业企业66家。 

      农业是贫困农户经济收入和生活的主要来源以及根本保障,农产品流通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电子商务超越了地理界线,具有信息高度对称的优势,对农村解决小生产如何对接大市场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电商扶贫成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快速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