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绵阳:把“两新产业”引进培育作为“一号工程”

  • 2016年07月12日 09时56分
  • 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
  • 【字体:
  •   发力电子信息、汽车等八大重点产业,打造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实现“再造一个工业绵阳”目标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作为我国唯一科技城的绵阳,去年以来,绵阳市委、市政府在科学把握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把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并将攻坚项目招引、优化产业布局与突出军民融合作为其突破口,奋力实现“再造一个工业绵阳”目标。

      在一场聚精会神谋产业、满怀执着兴工业的攻坚之战中,去年,绵阳工业增加值突破700亿元,达到728.03亿元,占GDP比重的42.8%,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3.2%。其中,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45.6%和34%,保持全省领先优势。

      锁定目标,击鼓奋进。绵阳计划2016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工业投资372亿元、增长10%,技改投资345亿元、增长7.8%;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户;八大重点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78%;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35%,以此奋力推进绵阳工业在扩大总量、优化结构、转型升级中再上层楼。

      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在作为实体经济重要支撑的工业经济中,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度高、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也是区域经济抢先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风向标,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纲要》,绵阳市委、市政府去年来在结合省委省政府发展五大高端产业的要求与科学把握绵阳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表示将把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引进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同时,提出将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绵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意欲通过打造“双引擎”,进一步重塑与夯实绵阳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经济版图”。

      谋定而动。绵阳为此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工业产业现状进行了再分析、再研判,并在重点考虑国家产业政策、绵阳资源禀赋、现实基础、产业链延伸潜力、研发能力以及市场前景的基础上,提出将把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等六大产业作为全市“两新”产业的主攻方向,同时将绵阳富有比较优势的食品和化工这两大产业一并作为其主攻重点,以此突出比较优势和特色领域,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端产业规模化,形成优势突出的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推进绵阳国家科技城创新型、开放式、突破性发展夯实产业支撑。

      视点一:电子信息产业

      产业现状:电子信息产业是推动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绵阳拥有荣列“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与销售规模过千亿的长虹集团,并拥有被誉为“我国地方军工企业典范”与连续14年入围中国电子百强企业的九洲集团。建成了国内首个“千兆宽带示范网”,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功能可与谷歌在美国堪萨斯州建成的全球第一个“千兆宽带网”媲美。经过不断加强军民融合,实施国家新型工业化(数字试听)产业示范基地,以及推进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绵阳在发展信息化数字家电、平板显示、军工电子、通信设备及系统、光电子、电子信息基础材料及元器件等领域,形成了持续创新体系,掌握了部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或标准,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形成了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产业联盟,已经成为国家和省培育和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布局地和优先支持点。

      主攻方向:绵阳将以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推进数字家庭(数字家庭和智慧社区技术设备、终端及服务)、通信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及器件、通讯终端、通讯系统)、光电显示器件制造(LCD、OLED、激光等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及电子器件制造(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件器件)、信息安全、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服务、数字内容服务、军民两用软件开发、数字家庭应用软件开发、安全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行业应用软件开发等重点领域集群式发展,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实施智能战略、互联网战略,创新商业模式,加快从产品供应商到内容提供商的进化,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力争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00亿元(其中“两新”产业达到1300亿元)。

      视点二:汽车产业

      产业现状:在绵阳的经济版图中,汽车及零部件是绵阳的优势产业之一。这里有着国际领先的宝马N20发动机生产线。目前,绵阳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41户,汽车类科技型中小企业30多户,汽车产业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4个和检测实验室3家,是全省重要的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特别是在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川汽绵阳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已具备年产12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此外,有着40余年“军工”背景并已发展成为目前国内一流的电源系统研发与制造基地的长虹电源公司,联姻我国锂离子电池生产市场份额居全球前五强的天津力神,达成了在绵阳建设锂电池生产基地的战略协议;拥有包括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中国高科公司投资3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部件项目已落户绵阳。同时,成立了科技城新能源汽车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锂电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在发动机总成、动力电池及材料、驱动电机、电源管理、电机控制、电动转向、车载电子等领域有较强的研发力量。

      主攻方向:绵阳将以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推进新能源汽车、传统能源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驱动电机、动力电池、控制系统等重点领域集群式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做大整车规模,完善产业体系,加快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其中,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绵阳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把绵阳建设成为集研发制造、检验检测、展示体验于一体的中国西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根据规划,绵阳整个汽车产业计划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亿元,比2014年109亿元增长312.8%,年均增长26.7%。

      视点三:新材料产业

      产业现状:绵阳是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拥有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内唯一的信息产业磁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一批国内一流研发新材料的科研院所。绵阳聚集了东材科技、攀长钢、长鑫新材料、三阳塑胶、西磁、开元磁材、龙华薄膜、六合锻造、丰威特种带钢等一批在国内新材料产业领航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在高性能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新型建筑材料、超硬材料、超细材料粉体、纳米材料等领域自主开发能力强,产学研用机制通畅,推广应用保障能力好,产业发展模式完善,具备建成国家重要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良好基础。

      主攻方向:绵阳将以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推进电子功能材料、新型膜材料、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等重点领域集群式发展,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大力培育发展超硬超微材料、纳米材料等前沿材料,充分发挥研发和制造优势,做大产业规模。绵阳在计划今年新材料实现产值185亿元的基础上,力争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其中:先进结构材料实现100亿元;高分子材料实现120亿元;新型功能材料实现50亿元;其他材料实现30亿元(包括引进项目发展超硬、纳米等前沿材料)。

      视点四:节能环保产业

      产业现状:绵阳节能环保产业军民融合特色明显,在节能环保设备和产品研制、废物综合利用、环保综合治理与运营等4大领域资源丰富,产业链较为完整,现已经形成和聚集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技术研发实体。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非动力核技术工业化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市规模以上节能环保(装备)企业21户家、技术研发机构30余个。其中,保和富山公司投资项目总投资将49.8亿元再生资源产业园,被列入国家第四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全面建成后有望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税收20亿元。

      主攻方向:绵阳将以资源循环利用、节能装备制造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推进金属废弃物处理、非金属废弃物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理、环保监测设备制造、污水处理设备及服务、环保专用设备等重点领域集群式发展,充分发挥研发优势,推动制造和服务协同发展,加快与其他产业融合。去年,绵阳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143亿元。绵阳计划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

      视点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产业现状:绵阳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特别是航空装备产业方面具有较深厚的技术沉淀和较强的研发能力,发展潜力较好。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九洲空管、九洲北斗新时空、攀长钢和新晨动力等优势企业和特色产品为发展主体,以长虹磨具、皇龙破碎、汇通能源、中物环保和通航产业、工业CT与电梯制造等成长型企业为新的增长点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主攻方向:绵阳将以航空装备制造、卫星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推进通用航空器制造、通用航空发动机制造、空管系统等航空设备与系统、航空维修与服务、北斗卫星导航芯片、导航终端、导航平台、导航应用系统、导航增强系统、综合信息终端、基于位置服务的综合信息服务及终端、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快速制造及装备、智能电梯等重点领域集群式发展,加快产业化进程,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配套能力,完善产业链。力争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

      视点六:生物产业

      产业现状:绵阳在基因工程药物、创新药物和现代中药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基础,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7户,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形成了绵阳太极制药、四川好医生、绵阳美克和四川塞卓等一批有发展能力的创新企业。绵阳高新区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具备专家评审、技术咨询、设备资源共享和技术项目中介等功能,是绵阳发展生物医药技术、天然药物现代化和化学药物合成产业化的独特技术研发资源和平台。

      主攻方向:绵阳将以生物制品制造、生物工程设备制造、生物技术应用为主攻方向,推进中药材种植、化学药品制造、生物药品制造、中药饮片制造、中成药制造、以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为核心的功能性食品制造、育种等重点领域集群式发展,加快资源优势、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预计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其构成为:生物药品制造(包括中药材种植、化学及生物药品制造、中药饮片及成药制造等)实现80亿元;生物农业用品制造(包括饲料添加剂制造、育种等)实现60亿元;功能性食品制造20亿元;其他(包括生物医疗设备制造、生物技术应用与推广服务等)实现30亿元。力争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

      视点七:食品产业

      产业现状:绵阳现有规模以上生产加工企业119户,形成了集粮、油、肉、烟、酿酒、调味品、茶叶、禽蛋、奶制品、罐头、速冻食品、方便食品、饮料、食品机械、食品包装等为一体的食品产业链,拥有以上市企业圣迪乐蛋品和川渝中烟绵阳分厂、丰谷酒业、绵阳双汇、华润啤酒、雪宝乳业、光友粉丝、清香园调味品为代表的一大批优势龙头企业群体和知名品牌。这也是绵阳工业经济中第二个跨百亿级规模的支柱产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360亿元、利税55亿元、税金30亿元,综合实力全省排名前列,有着较强的区域竞争优势。

      主攻方向:绵阳将继续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眼国际国内市场,积极开发新产品,推动食品产业向安全、健康、绿色、有机方向发展,重点发展肉制品、饮料、白酒、茶叶、调味品、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赢利水平。力争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0亿元。

      视点八:化工产业

      产业现状:绵阳现有规上企业37户,其中军民融合代表的利尔化学以发展氯代吡啶类高效、安全农药为主,产品包括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三大系列几十个品种。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氯代吡啶类除草剂系列农药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氯代吡啶类产品技术代表国内领先水平。公司已在国内国际市场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渠道,产品销往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二氯吡啶酸和氨氯吡啶酸原药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主攻方向:绵阳将以农用化学品、油脂化学品、磷酸盐产品、铬盐产品生产为主要方向,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企业的节能、环保生产水平。力争到2020年,主营业务在2014年105亿元的基础上增加到150亿元,年均增长6.1%。

      “把‘两新’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是绵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重大考量。”绵阳市经信委主要负责人介绍,“根据这一研判与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市工业可实现主业业务收入4400亿元,年均增长12.4%,较2014年2187.4亿元增长101.2%,实现翻一番的目标,这也意味着有望将再造一个工业绵阳。这当中,绵阳还精心编制了《绵阳工业重点产业及布局方案》,并提出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占全部工业的6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占全部工业的40%以上,‘两新’产业的投资占工业总投资比例的55%以上。”

      “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集群是一个城市繁荣的核心动力”。就此,绵阳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元方告诉记者:“这一方面更将有利于促进绵阳工业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更好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有利于绵阳国家科技城在新一轮的开放合作与招商引资中,根据这八大产业指引与全市产业布局分区,优化招商引资的战略方向与重点项目的科学布点,形成优势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而也正是围绕这一指引,绵阳表示将进一步充分发挥绵阳国家科技城这一特殊的品牌优势与政策优势,把开放合作作为绵阳国家科技城发展的重要策略与手段,集中力量迅速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的蓬勃热潮,特别是将有针对性地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以此强力助推“两新”产业的实施,夯实科技城产业根基,塑造绵阳工业经济现代产业版图!(任毅 郑东明)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绵阳:把“两新产业”引进培育作为“一号工程”

  • 2016年07月12日 09时56分
  • 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
  •   发力电子信息、汽车等八大重点产业,打造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实现“再造一个工业绵阳”目标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作为我国唯一科技城的绵阳,去年以来,绵阳市委、市政府在科学把握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把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并将攻坚项目招引、优化产业布局与突出军民融合作为其突破口,奋力实现“再造一个工业绵阳”目标。

      在一场聚精会神谋产业、满怀执着兴工业的攻坚之战中,去年,绵阳工业增加值突破700亿元,达到728.03亿元,占GDP比重的42.8%,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3.2%。其中,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45.6%和34%,保持全省领先优势。

      锁定目标,击鼓奋进。绵阳计划2016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工业投资372亿元、增长10%,技改投资345亿元、增长7.8%;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户;八大重点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78%;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35%,以此奋力推进绵阳工业在扩大总量、优化结构、转型升级中再上层楼。

      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在作为实体经济重要支撑的工业经济中,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度高、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也是区域经济抢先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风向标,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纲要》,绵阳市委、市政府去年来在结合省委省政府发展五大高端产业的要求与科学把握绵阳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表示将把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引进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同时,提出将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绵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意欲通过打造“双引擎”,进一步重塑与夯实绵阳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经济版图”。

      谋定而动。绵阳为此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工业产业现状进行了再分析、再研判,并在重点考虑国家产业政策、绵阳资源禀赋、现实基础、产业链延伸潜力、研发能力以及市场前景的基础上,提出将把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等六大产业作为全市“两新”产业的主攻方向,同时将绵阳富有比较优势的食品和化工这两大产业一并作为其主攻重点,以此突出比较优势和特色领域,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端产业规模化,形成优势突出的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推进绵阳国家科技城创新型、开放式、突破性发展夯实产业支撑。

      视点一:电子信息产业

      产业现状:电子信息产业是推动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绵阳拥有荣列“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与销售规模过千亿的长虹集团,并拥有被誉为“我国地方军工企业典范”与连续14年入围中国电子百强企业的九洲集团。建成了国内首个“千兆宽带示范网”,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功能可与谷歌在美国堪萨斯州建成的全球第一个“千兆宽带网”媲美。经过不断加强军民融合,实施国家新型工业化(数字试听)产业示范基地,以及推进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绵阳在发展信息化数字家电、平板显示、军工电子、通信设备及系统、光电子、电子信息基础材料及元器件等领域,形成了持续创新体系,掌握了部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或标准,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形成了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产业联盟,已经成为国家和省培育和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布局地和优先支持点。

      主攻方向:绵阳将以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推进数字家庭(数字家庭和智慧社区技术设备、终端及服务)、通信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及器件、通讯终端、通讯系统)、光电显示器件制造(LCD、OLED、激光等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及电子器件制造(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件器件)、信息安全、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服务、数字内容服务、军民两用软件开发、数字家庭应用软件开发、安全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行业应用软件开发等重点领域集群式发展,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实施智能战略、互联网战略,创新商业模式,加快从产品供应商到内容提供商的进化,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力争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00亿元(其中“两新”产业达到1300亿元)。

      视点二:汽车产业

      产业现状:在绵阳的经济版图中,汽车及零部件是绵阳的优势产业之一。这里有着国际领先的宝马N20发动机生产线。目前,绵阳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41户,汽车类科技型中小企业30多户,汽车产业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4个和检测实验室3家,是全省重要的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特别是在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川汽绵阳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已具备年产12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此外,有着40余年“军工”背景并已发展成为目前国内一流的电源系统研发与制造基地的长虹电源公司,联姻我国锂离子电池生产市场份额居全球前五强的天津力神,达成了在绵阳建设锂电池生产基地的战略协议;拥有包括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中国高科公司投资3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部件项目已落户绵阳。同时,成立了科技城新能源汽车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锂电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在发动机总成、动力电池及材料、驱动电机、电源管理、电机控制、电动转向、车载电子等领域有较强的研发力量。

      主攻方向:绵阳将以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推进新能源汽车、传统能源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驱动电机、动力电池、控制系统等重点领域集群式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做大整车规模,完善产业体系,加快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其中,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绵阳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把绵阳建设成为集研发制造、检验检测、展示体验于一体的中国西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根据规划,绵阳整个汽车产业计划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亿元,比2014年109亿元增长312.8%,年均增长26.7%。

      视点三:新材料产业

      产业现状:绵阳是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拥有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内唯一的信息产业磁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一批国内一流研发新材料的科研院所。绵阳聚集了东材科技、攀长钢、长鑫新材料、三阳塑胶、西磁、开元磁材、龙华薄膜、六合锻造、丰威特种带钢等一批在国内新材料产业领航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在高性能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新型建筑材料、超硬材料、超细材料粉体、纳米材料等领域自主开发能力强,产学研用机制通畅,推广应用保障能力好,产业发展模式完善,具备建成国家重要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良好基础。

      主攻方向:绵阳将以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推进电子功能材料、新型膜材料、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等重点领域集群式发展,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大力培育发展超硬超微材料、纳米材料等前沿材料,充分发挥研发和制造优势,做大产业规模。绵阳在计划今年新材料实现产值185亿元的基础上,力争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其中:先进结构材料实现100亿元;高分子材料实现120亿元;新型功能材料实现50亿元;其他材料实现30亿元(包括引进项目发展超硬、纳米等前沿材料)。

      视点四:节能环保产业

      产业现状:绵阳节能环保产业军民融合特色明显,在节能环保设备和产品研制、废物综合利用、环保综合治理与运营等4大领域资源丰富,产业链较为完整,现已经形成和聚集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技术研发实体。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非动力核技术工业化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市规模以上节能环保(装备)企业21户家、技术研发机构30余个。其中,保和富山公司投资项目总投资将49.8亿元再生资源产业园,被列入国家第四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全面建成后有望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税收20亿元。

      主攻方向:绵阳将以资源循环利用、节能装备制造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推进金属废弃物处理、非金属废弃物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理、环保监测设备制造、污水处理设备及服务、环保专用设备等重点领域集群式发展,充分发挥研发优势,推动制造和服务协同发展,加快与其他产业融合。去年,绵阳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143亿元。绵阳计划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

      视点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产业现状:绵阳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特别是航空装备产业方面具有较深厚的技术沉淀和较强的研发能力,发展潜力较好。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九洲空管、九洲北斗新时空、攀长钢和新晨动力等优势企业和特色产品为发展主体,以长虹磨具、皇龙破碎、汇通能源、中物环保和通航产业、工业CT与电梯制造等成长型企业为新的增长点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主攻方向:绵阳将以航空装备制造、卫星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推进通用航空器制造、通用航空发动机制造、空管系统等航空设备与系统、航空维修与服务、北斗卫星导航芯片、导航终端、导航平台、导航应用系统、导航增强系统、综合信息终端、基于位置服务的综合信息服务及终端、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快速制造及装备、智能电梯等重点领域集群式发展,加快产业化进程,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配套能力,完善产业链。力争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

      视点六:生物产业

      产业现状:绵阳在基因工程药物、创新药物和现代中药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基础,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7户,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形成了绵阳太极制药、四川好医生、绵阳美克和四川塞卓等一批有发展能力的创新企业。绵阳高新区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具备专家评审、技术咨询、设备资源共享和技术项目中介等功能,是绵阳发展生物医药技术、天然药物现代化和化学药物合成产业化的独特技术研发资源和平台。

      主攻方向:绵阳将以生物制品制造、生物工程设备制造、生物技术应用为主攻方向,推进中药材种植、化学药品制造、生物药品制造、中药饮片制造、中成药制造、以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为核心的功能性食品制造、育种等重点领域集群式发展,加快资源优势、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预计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其构成为:生物药品制造(包括中药材种植、化学及生物药品制造、中药饮片及成药制造等)实现80亿元;生物农业用品制造(包括饲料添加剂制造、育种等)实现60亿元;功能性食品制造20亿元;其他(包括生物医疗设备制造、生物技术应用与推广服务等)实现30亿元。力争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

      视点七:食品产业

      产业现状:绵阳现有规模以上生产加工企业119户,形成了集粮、油、肉、烟、酿酒、调味品、茶叶、禽蛋、奶制品、罐头、速冻食品、方便食品、饮料、食品机械、食品包装等为一体的食品产业链,拥有以上市企业圣迪乐蛋品和川渝中烟绵阳分厂、丰谷酒业、绵阳双汇、华润啤酒、雪宝乳业、光友粉丝、清香园调味品为代表的一大批优势龙头企业群体和知名品牌。这也是绵阳工业经济中第二个跨百亿级规模的支柱产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360亿元、利税55亿元、税金30亿元,综合实力全省排名前列,有着较强的区域竞争优势。

      主攻方向:绵阳将继续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眼国际国内市场,积极开发新产品,推动食品产业向安全、健康、绿色、有机方向发展,重点发展肉制品、饮料、白酒、茶叶、调味品、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赢利水平。力争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0亿元。

      视点八:化工产业

      产业现状:绵阳现有规上企业37户,其中军民融合代表的利尔化学以发展氯代吡啶类高效、安全农药为主,产品包括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三大系列几十个品种。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氯代吡啶类除草剂系列农药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氯代吡啶类产品技术代表国内领先水平。公司已在国内国际市场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渠道,产品销往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二氯吡啶酸和氨氯吡啶酸原药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主攻方向:绵阳将以农用化学品、油脂化学品、磷酸盐产品、铬盐产品生产为主要方向,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企业的节能、环保生产水平。力争到2020年,主营业务在2014年105亿元的基础上增加到150亿元,年均增长6.1%。

      “把‘两新’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是绵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重大考量。”绵阳市经信委主要负责人介绍,“根据这一研判与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市工业可实现主业业务收入4400亿元,年均增长12.4%,较2014年2187.4亿元增长101.2%,实现翻一番的目标,这也意味着有望将再造一个工业绵阳。这当中,绵阳还精心编制了《绵阳工业重点产业及布局方案》,并提出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占全部工业的6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占全部工业的40%以上,‘两新’产业的投资占工业总投资比例的55%以上。”

      “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集群是一个城市繁荣的核心动力”。就此,绵阳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元方告诉记者:“这一方面更将有利于促进绵阳工业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更好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有利于绵阳国家科技城在新一轮的开放合作与招商引资中,根据这八大产业指引与全市产业布局分区,优化招商引资的战略方向与重点项目的科学布点,形成优势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而也正是围绕这一指引,绵阳表示将进一步充分发挥绵阳国家科技城这一特殊的品牌优势与政策优势,把开放合作作为绵阳国家科技城发展的重要策略与手段,集中力量迅速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的蓬勃热潮,特别是将有针对性地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以此强力助推“两新”产业的实施,夯实科技城产业根基,塑造绵阳工业经济现代产业版图!(任毅 郑东明)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