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甘孜州着力构建生态立体格局

  • 2016年06月28日 14时24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按照建设高原现代特色生态农牧业为目标,实施“三大行动”,着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

      实施“国土增绿”行动,构建“山顶戴帽子”生态格局。大力推进“河变湖、山植树、路种花”,着力构建高原森林、绿色通道、城乡村寨、生物多样“四大生态屏障”,努力实现“山顶戴帽子”。一是构建高原森林生态屏障。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依法有效管护森林资源9052万亩。在有条件的播区实施飞播造林10000亩。在巩固80.3万亩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0000亩。二是构建绿色通道生态屏障。以317、318国道及理亚路(稻亚路)等省级干道和重要景区公路沿线为重点,完成绿色通道建设200公里,并沿道路两旁撒点播花草800亩。三是构建城乡村寨生态屏障。完成义务植树200万株。加快城乡村寨适宜地带绿化建设,在香格里拉镇等旅游集镇周边实施城乡村寨绿化5000亩。组织实施沙化土地治理及成果巩固20000亩。抓好生态文化村、绿化模范县、绿化模范单位、绿化示范村创建。四是构建生物多样生态屏障。启动建设炉霍县虾拉沱省级湿地公园、稻城县金珠湿地公园、道孚县孜龙湿地保护工程、色达县果根塘湿地生态建设等项目。在有条件的县城及周边实施“河变湖”工程。抓好理塘县省级湿地补偿试点。全州湿地面积、自然保护区面积分别保持在1091.4万亩和5344万亩。

      实施“产业增收”行动,构建“山腰挣票子”生态格局。按照“一圈一带一走廊”的高原现代特色农牧业布局,大力推进高半山以下经济林木的种植,发展林下产品,努力实现“山腰挣票子”。一是强基地。在康定、泸定、丹巴、九龙、雅江、巴塘、乡城、稻城、得荣、道孚、炉霍等县成片成带建立水果、蔬菜、林果、中藏药、畜牧业和食用菌“六大基地”。力争到2020年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00万亩和特色林业产业基地100万亩的“两个100万亩”,其中:水果35万亩、蔬菜30万亩、春油菜20万亩、中藏药10万亩、食用菌5万亩、核桃53万亩、花椒23万亩、俄色茶24万亩。二是拓市场。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和健全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实现产、供、销、加一体化。围绕“互联网+”“飞机+”,全力打造“圣洁甘孜”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高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发挥品牌效应,以品牌占领市场,向市场要效益。三是促旅游。坚持农旅结合、以旅促农、农旅互动、产村乡融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依托农业景观基地、休闲农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农牧林场等资源,充实面向多层次消费群体的休闲娱乐、旅游观光项目,切实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推动我州生态旅游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延伸。

      实施“稳粮增效”行动,构建“山下饱肚子”生态格局。在康定、泸定、丹巴、道孚、炉霍、甘孜、德格、白玉、色达、石渠、理塘等河谷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青稞、马铃薯、玉米等粮食作物,全力保障粮食增产增效,努力实现“山下饱肚子”。整合农业项目、整合科技力量、整合配套技术,通过政策引导、改革耕作制度、开发利用轮歇地、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机械技术等途径,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积极创建全省青稞、玉米、马铃薯“高产”示范区,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到2020年全州粮食播面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28万吨。其中:青稞50万亩、马铃薯20万亩、玉米15万亩、小麦8万亩、其他粮食作物7万亩。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甘孜州着力构建生态立体格局

  • 2016年06月28日 14时24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按照建设高原现代特色生态农牧业为目标,实施“三大行动”,着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

      实施“国土增绿”行动,构建“山顶戴帽子”生态格局。大力推进“河变湖、山植树、路种花”,着力构建高原森林、绿色通道、城乡村寨、生物多样“四大生态屏障”,努力实现“山顶戴帽子”。一是构建高原森林生态屏障。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依法有效管护森林资源9052万亩。在有条件的播区实施飞播造林10000亩。在巩固80.3万亩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0000亩。二是构建绿色通道生态屏障。以317、318国道及理亚路(稻亚路)等省级干道和重要景区公路沿线为重点,完成绿色通道建设200公里,并沿道路两旁撒点播花草800亩。三是构建城乡村寨生态屏障。完成义务植树200万株。加快城乡村寨适宜地带绿化建设,在香格里拉镇等旅游集镇周边实施城乡村寨绿化5000亩。组织实施沙化土地治理及成果巩固20000亩。抓好生态文化村、绿化模范县、绿化模范单位、绿化示范村创建。四是构建生物多样生态屏障。启动建设炉霍县虾拉沱省级湿地公园、稻城县金珠湿地公园、道孚县孜龙湿地保护工程、色达县果根塘湿地生态建设等项目。在有条件的县城及周边实施“河变湖”工程。抓好理塘县省级湿地补偿试点。全州湿地面积、自然保护区面积分别保持在1091.4万亩和5344万亩。

      实施“产业增收”行动,构建“山腰挣票子”生态格局。按照“一圈一带一走廊”的高原现代特色农牧业布局,大力推进高半山以下经济林木的种植,发展林下产品,努力实现“山腰挣票子”。一是强基地。在康定、泸定、丹巴、九龙、雅江、巴塘、乡城、稻城、得荣、道孚、炉霍等县成片成带建立水果、蔬菜、林果、中藏药、畜牧业和食用菌“六大基地”。力争到2020年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00万亩和特色林业产业基地100万亩的“两个100万亩”,其中:水果35万亩、蔬菜30万亩、春油菜20万亩、中藏药10万亩、食用菌5万亩、核桃53万亩、花椒23万亩、俄色茶24万亩。二是拓市场。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和健全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实现产、供、销、加一体化。围绕“互联网+”“飞机+”,全力打造“圣洁甘孜”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高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发挥品牌效应,以品牌占领市场,向市场要效益。三是促旅游。坚持农旅结合、以旅促农、农旅互动、产村乡融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依托农业景观基地、休闲农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农牧林场等资源,充实面向多层次消费群体的休闲娱乐、旅游观光项目,切实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推动我州生态旅游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延伸。

      实施“稳粮增效”行动,构建“山下饱肚子”生态格局。在康定、泸定、丹巴、道孚、炉霍、甘孜、德格、白玉、色达、石渠、理塘等河谷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青稞、马铃薯、玉米等粮食作物,全力保障粮食增产增效,努力实现“山下饱肚子”。整合农业项目、整合科技力量、整合配套技术,通过政策引导、改革耕作制度、开发利用轮歇地、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机械技术等途径,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积极创建全省青稞、玉米、马铃薯“高产”示范区,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到2020年全州粮食播面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28万吨。其中:青稞50万亩、马铃薯20万亩、玉米15万亩、小麦8万亩、其他粮食作物7万亩。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