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攀枝花医疗卫生综合改革纵深推进群众获得感明显上升

  • 2016年02月25日 15时34分
  • 来源: 攀枝花市府
  • 【字体:
  •   从市卫计委获悉,自2015年5月,被列为第三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以来,我市以改革试点为契机,围绕让群众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着力破除以药补医,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积极构建多层次医联体,加快提升卫生信息化水平和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大力探索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医疗卫生综合改革纵深推进,群众获得感明显上升。

      在医疗卫生综合改革纵深推进过程中,我市积极破除以药补医,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我市制定出台了《攀枝花市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补偿方案》,通过合理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财政补偿等方式弥补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减少的收入,对群众增调的部分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切实减轻了群众医药负担。从2015年10月1日起,全市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现了市域内所有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

      积极实施分级诊疗,促进形成合理就医新格局。

      为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的问题,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等7项制度;进一步提高市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起付线,提高基层住院报销比例,严格执行新农合患者逐级转诊制度;探索三级医院承担区级医院职能模式,由三级医院承接相对空白的区级医院职能,按照病种实行二级医院收费,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均与市、县(区)级医疗机构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并实施转诊。截至2015年12月底,三级综合医院总诊疗量同比下降1.53%;县级医疗机构医师日诊疗量同比增加8%;乡镇卫生院医师日诊疗量同比增加20%;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6%。

      积极构建多层次医联体,增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着力构建“1+N+n”医疗服务联合体模式,即1个市级三级医院托管N个县区二级医院、1个二级医院托管帮扶n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市构建起以市中心医院、攀钢总医院等5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8家二级医院为支撑单位,65家基层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的纵向医联体,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覆盖率均达到100%,建立完善了医联体“内部管理”“帮扶带动”“双向转诊”等运行机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医联体的全覆盖、构建形成了妇幼保健医疗联合体。强力推进设立延伸门诊和病房、项目带动、远程心电会诊等措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全面开展全科(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全市共成立签约服务团队414个,签约率达到82.77%。“县招乡用、乡招村用”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基层紧缺专业技术培训等有序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积极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智慧医疗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多措并举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优化服务流程,让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快捷。市中心医院采用以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架构,建成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等五大系统和一个集成平台,总体建设和应用水平接近HIMSS5级要求,达到川西南地区领先水平;与相关银行合作推行“银医一卡通”应用,实现银行卡预约挂号、自助缴费等功能;二代身份证、医保卡读卡挂号及电子入院卡的使用,提升了窗口工作效率;自助挂号、自助交费、自助打印检验报告等自助服务措施,扩展了服务患者的渠道;门诊广泛应用排队叫号系统,有效改善了门诊就医秩序;全面应用取药指引单、检查指引单、出院指引单,让患者知道去哪里、做什么,解决了患者记不清、找不到、反复问的难题;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住院病人的管理,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了群众医疗成本;先期建成的远程心电系统一期工程,形成以市中心医院为龙头、22个基层心电工作站为网底的远程心电会诊系统,将县乡、社区、养老机构与三级医院心电会诊中心无缝链接,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疑难心电图24小时内及时诊断和诊疗指导,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我市积极探索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助推阳光康养产业发展。围绕加快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市政府出台了《攀枝花市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明确了健康服务业发展中、长期目标,提出了鼓励养老机构依法设立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护理院、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办等发展方式。按照实施方案,我市探索建立了以市三医院举办的颐馨苑日间照料中心为代表的“医疗机构开办养老机构模式”、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德铭菩提苑养护中心设置医务室为代表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模式”、以市中心医院与攀枝花康和敏盛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为代表的“协议服务模式”、以三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代表的“社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等4种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老年病和康复专科(医院)网络,市中心医院、市三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攀钢总医院、攀煤总医院建立了独立的老年病专科病区,共设置床位330张,配备医务人员88人;实现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康复科(室)的全覆盖,共设置床位219张,配备医务人员146人;启动远程心电会诊系统一期项目,建成基层心电工作站22个,将县乡、社区、养老机构与三级医院心电会诊中心进行无缝链接;仁和区核心项目点已在西蜀阳光建成20平方米“候鸟团”健康服务室;由市疾控中心牵头的阳光康养项目研究已完成课题组组建、文献查阅、定性调查和项目可行性论证等工作。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攀枝花医疗卫生综合改革纵深推进群众获得感明显上升

  • 2016年02月25日 15时34分
  • 来源: 攀枝花市府
  •   从市卫计委获悉,自2015年5月,被列为第三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以来,我市以改革试点为契机,围绕让群众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着力破除以药补医,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积极构建多层次医联体,加快提升卫生信息化水平和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大力探索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医疗卫生综合改革纵深推进,群众获得感明显上升。

      在医疗卫生综合改革纵深推进过程中,我市积极破除以药补医,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我市制定出台了《攀枝花市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补偿方案》,通过合理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财政补偿等方式弥补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减少的收入,对群众增调的部分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切实减轻了群众医药负担。从2015年10月1日起,全市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现了市域内所有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

      积极实施分级诊疗,促进形成合理就医新格局。

      为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的问题,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等7项制度;进一步提高市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起付线,提高基层住院报销比例,严格执行新农合患者逐级转诊制度;探索三级医院承担区级医院职能模式,由三级医院承接相对空白的区级医院职能,按照病种实行二级医院收费,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均与市、县(区)级医疗机构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并实施转诊。截至2015年12月底,三级综合医院总诊疗量同比下降1.53%;县级医疗机构医师日诊疗量同比增加8%;乡镇卫生院医师日诊疗量同比增加20%;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6%。

      积极构建多层次医联体,增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着力构建“1+N+n”医疗服务联合体模式,即1个市级三级医院托管N个县区二级医院、1个二级医院托管帮扶n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市构建起以市中心医院、攀钢总医院等5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8家二级医院为支撑单位,65家基层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的纵向医联体,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覆盖率均达到100%,建立完善了医联体“内部管理”“帮扶带动”“双向转诊”等运行机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医联体的全覆盖、构建形成了妇幼保健医疗联合体。强力推进设立延伸门诊和病房、项目带动、远程心电会诊等措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全面开展全科(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全市共成立签约服务团队414个,签约率达到82.77%。“县招乡用、乡招村用”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基层紧缺专业技术培训等有序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积极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智慧医疗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多措并举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优化服务流程,让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快捷。市中心医院采用以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架构,建成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等五大系统和一个集成平台,总体建设和应用水平接近HIMSS5级要求,达到川西南地区领先水平;与相关银行合作推行“银医一卡通”应用,实现银行卡预约挂号、自助缴费等功能;二代身份证、医保卡读卡挂号及电子入院卡的使用,提升了窗口工作效率;自助挂号、自助交费、自助打印检验报告等自助服务措施,扩展了服务患者的渠道;门诊广泛应用排队叫号系统,有效改善了门诊就医秩序;全面应用取药指引单、检查指引单、出院指引单,让患者知道去哪里、做什么,解决了患者记不清、找不到、反复问的难题;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住院病人的管理,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了群众医疗成本;先期建成的远程心电系统一期工程,形成以市中心医院为龙头、22个基层心电工作站为网底的远程心电会诊系统,将县乡、社区、养老机构与三级医院心电会诊中心无缝链接,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疑难心电图24小时内及时诊断和诊疗指导,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我市积极探索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助推阳光康养产业发展。围绕加快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市政府出台了《攀枝花市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明确了健康服务业发展中、长期目标,提出了鼓励养老机构依法设立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护理院、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办等发展方式。按照实施方案,我市探索建立了以市三医院举办的颐馨苑日间照料中心为代表的“医疗机构开办养老机构模式”、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德铭菩提苑养护中心设置医务室为代表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模式”、以市中心医院与攀枝花康和敏盛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为代表的“协议服务模式”、以三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代表的“社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等4种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老年病和康复专科(医院)网络,市中心医院、市三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攀钢总医院、攀煤总医院建立了独立的老年病专科病区,共设置床位330张,配备医务人员88人;实现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康复科(室)的全覆盖,共设置床位219张,配备医务人员146人;启动远程心电会诊系统一期项目,建成基层心电工作站22个,将县乡、社区、养老机构与三级医院心电会诊中心进行无缝链接;仁和区核心项目点已在西蜀阳光建成20平方米“候鸟团”健康服务室;由市疾控中心牵头的阳光康养项目研究已完成课题组组建、文献查阅、定性调查和项目可行性论证等工作。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