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成都发布“双创地图”:2016年新增47家市级认定的“双创”载体

  • 2016年12月29日 13时49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字体:
  •   在成都,“蓉漂”创业可到哪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孵化器?孵化载体来蓉发展可以关注哪些企业、哪些领域?投融资机构来蓉发展怎样布点利于发展?12月28日,在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指导,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成都市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办,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成都天使投资协会承办,天府新谷、创头条协办的成都市创新创业载体2016年度工作总结会上,成都“双创地图”正式发布,成都“双创地貌”即可获得。

      此外,今年新增获得市级认定的47家创新创业载体在会上进行授牌,其中包括2家孵化器、1家新建科技楼宇、1家加速器和43家创业苗圃。此外,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与天使投资协会也宣布正式联盟,实现成都本地“资本”与“孵化”力量的强势合流。同时还从12月28日会上发布的《成都市孵化器发展分析报告》中了解到,成都双创载体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新模式。

      一键点击全方位详解“双创地貌”

      打开成都市科技局官方网站,点击网页左侧的“成都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创通”,你会发现目录栏多了一个“双创地图”的标识。这就是在新年来临前,成都为创业者们发的又一个双创服务“红包”。

      在“双创地图”的电子平台上,创业者不但可以查询到全市金融机构和双创载体的位置、简介、电话等信息。还兼备了搜索功能。其中,创业载体还专门按照区域、类型、行业及服务四种方式查询,方便创业者更详细了解双创载体。此外,点击每个企业图标就能跳转到企业账号,创业者订阅账号可随时跟踪企业发布的资讯。而相关单位还能发布活动信息,召集更多的人参加,这也为创业者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

      “双创地图”涵盖了成都市创新创业载体、投资机构和双创服务机构点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成都市双创资源的分布和整体发展概况,直观展现了成都创业孵化的最新格局,实现了一“图”在手即可获得成都“双创地貌”的功能。

      “截至目前,成都市已建成双创载体231家,面积1602万平方米。国内外知名孵化器、加速器纷纷落户成都,开启了成都双创与全国乃至全世界资源接轨的局面。”在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马良乾看来,“双创地图”不仅勾勒出了成都“双创地貌”全景图,还为创新创业者、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成都双创发展的生态图,也是服务创新创业者的新理念。

      成都市创新载体发展涌现出新模式

      截至2016年7月,成都市已挂牌科技企业孵化器共148家(不含经信系统认定的50家小企业创业基地,商务系统认定的22家电子商务众创空间),孵化面积464万平方米,孵化企业和创业团队6613家,累计毕业企业近3000家。尤其是从2015年“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成都市孵化器数量呈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从2013年的17家增加到2016年的148家。其中,处于孵化链条最前端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超过六成,后端加速器数量仅有两家。这一现象也说明成都双创氛围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双创载体选择在蓉“搭台”。随着创新创业企业需求的变化,成都的双创载体也由简单的提供物理空间转向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在这其中涌现出一批新型模式的创新型孵化器。

      成都创新型孵化器的新模式

      1、“传统孵化器+全孵化链条”模式

      在双创工作中,拥有自有物业、充裕空间载体、优异地理位置、丰富资源的传统孵化器大多选择加速升级改造,向孵化链条前后延伸,打造一体化全链条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典型案例:天府新谷

      天府新谷作为成都首批民营的国家级孵化器,1994年成立至今,按照“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链条培育科技企业,构建起13000多名创业人、近700家创业企业、众多投融资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聚集,创业孵化场地逾40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旗下拥有2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加速器及1个市级众创空间(创业苗圃)。

      2、“成果转移+基金”模式

      这类孵化器主要由高校主导建立,利用大学科技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试验室等创新载体,依托科技人员推动成果转化。有效聚集高校内的高端创新资源,配备天使投资基金,为科技型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典型案例:E创空间

      E创空间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研究院于2014年启动打造的围绕“互联网+创新创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第五代孵化器。重点围绕“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互联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军民融合发展”三个方向,采用“人才+平台、孵化+投资、基金+基地”的三融合特色运营服务模式。目前,E创空间配套1亿元电子科技大学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建设及运营场地超过10万平方米,已孵化企业逾百家。

      3、“天使+孵化”模式

      “天使+孵化”是创新型孵化器比较常见的模式,这类孵化器一般针对早期项目,在团队尚未组建完毕时,依托孵化器自身的团队或生态系统等资源,通过微股份置换场地+服务、经验+人脉,或置换帮助下一轮融资等对入孵项目进行服务,在下一轮融资中实现股权溢价。但据观察,这种盈利模式最大的瓶颈在于现金流,资金投入后溢价估值很高,但抽离比较困难,短时间内很难有高回报率。

      典型案例:NEXT创业空间

      NEXT创业空间由国内互联网圈的一批知名创业者发起并成立,在“空间+生态+系统+基金+后台”的“五位一体”模型基础上,为创业者提供重度聚合资源、直接资金投入、实效教练辅导等多方位加速服务。天象互动创始人何云鹏、医联创始人王仕锐、Camera360创始人徐灏等组成教练团队,为创业者提供指导。NEXT创业空间通过微股份和创业团队绑定合作关系。

      4、“垂直领域专业孵化”模式

      这类孵化器将所有资源集聚在特定的产业领域,并配备技术服务共享平台及孵化资金,将网络和资源利用效应最大化,帮助创业者将技术落地。垂直化将是孵化器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典型案例:成都洪泰硬件孵化器

      成都洪泰硬件孵化器在常规孵化器的服务基础上,自带自建APL项目管理系统、专家团队、敏捷制造生产线、测试认证实验室,并配有工程、设计师参与,自有基金和开发式基金投资。目前单条生产线短时间内能够产出1000件产品。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发布“双创地图”:2016年新增47家市级认定的“双创”载体

  • 2016年12月29日 13时49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在成都,“蓉漂”创业可到哪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孵化器?孵化载体来蓉发展可以关注哪些企业、哪些领域?投融资机构来蓉发展怎样布点利于发展?12月28日,在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指导,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成都市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办,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成都天使投资协会承办,天府新谷、创头条协办的成都市创新创业载体2016年度工作总结会上,成都“双创地图”正式发布,成都“双创地貌”即可获得。

      此外,今年新增获得市级认定的47家创新创业载体在会上进行授牌,其中包括2家孵化器、1家新建科技楼宇、1家加速器和43家创业苗圃。此外,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与天使投资协会也宣布正式联盟,实现成都本地“资本”与“孵化”力量的强势合流。同时还从12月28日会上发布的《成都市孵化器发展分析报告》中了解到,成都双创载体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新模式。

      一键点击全方位详解“双创地貌”

      打开成都市科技局官方网站,点击网页左侧的“成都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创通”,你会发现目录栏多了一个“双创地图”的标识。这就是在新年来临前,成都为创业者们发的又一个双创服务“红包”。

      在“双创地图”的电子平台上,创业者不但可以查询到全市金融机构和双创载体的位置、简介、电话等信息。还兼备了搜索功能。其中,创业载体还专门按照区域、类型、行业及服务四种方式查询,方便创业者更详细了解双创载体。此外,点击每个企业图标就能跳转到企业账号,创业者订阅账号可随时跟踪企业发布的资讯。而相关单位还能发布活动信息,召集更多的人参加,这也为创业者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

      “双创地图”涵盖了成都市创新创业载体、投资机构和双创服务机构点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成都市双创资源的分布和整体发展概况,直观展现了成都创业孵化的最新格局,实现了一“图”在手即可获得成都“双创地貌”的功能。

      “截至目前,成都市已建成双创载体231家,面积1602万平方米。国内外知名孵化器、加速器纷纷落户成都,开启了成都双创与全国乃至全世界资源接轨的局面。”在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马良乾看来,“双创地图”不仅勾勒出了成都“双创地貌”全景图,还为创新创业者、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成都双创发展的生态图,也是服务创新创业者的新理念。

      成都市创新载体发展涌现出新模式

      截至2016年7月,成都市已挂牌科技企业孵化器共148家(不含经信系统认定的50家小企业创业基地,商务系统认定的22家电子商务众创空间),孵化面积464万平方米,孵化企业和创业团队6613家,累计毕业企业近3000家。尤其是从2015年“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成都市孵化器数量呈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从2013年的17家增加到2016年的148家。其中,处于孵化链条最前端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超过六成,后端加速器数量仅有两家。这一现象也说明成都双创氛围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双创载体选择在蓉“搭台”。随着创新创业企业需求的变化,成都的双创载体也由简单的提供物理空间转向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在这其中涌现出一批新型模式的创新型孵化器。

      成都创新型孵化器的新模式

      1、“传统孵化器+全孵化链条”模式

      在双创工作中,拥有自有物业、充裕空间载体、优异地理位置、丰富资源的传统孵化器大多选择加速升级改造,向孵化链条前后延伸,打造一体化全链条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典型案例:天府新谷

      天府新谷作为成都首批民营的国家级孵化器,1994年成立至今,按照“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链条培育科技企业,构建起13000多名创业人、近700家创业企业、众多投融资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聚集,创业孵化场地逾40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旗下拥有2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加速器及1个市级众创空间(创业苗圃)。

      2、“成果转移+基金”模式

      这类孵化器主要由高校主导建立,利用大学科技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试验室等创新载体,依托科技人员推动成果转化。有效聚集高校内的高端创新资源,配备天使投资基金,为科技型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典型案例:E创空间

      E创空间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研究院于2014年启动打造的围绕“互联网+创新创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第五代孵化器。重点围绕“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互联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军民融合发展”三个方向,采用“人才+平台、孵化+投资、基金+基地”的三融合特色运营服务模式。目前,E创空间配套1亿元电子科技大学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建设及运营场地超过10万平方米,已孵化企业逾百家。

      3、“天使+孵化”模式

      “天使+孵化”是创新型孵化器比较常见的模式,这类孵化器一般针对早期项目,在团队尚未组建完毕时,依托孵化器自身的团队或生态系统等资源,通过微股份置换场地+服务、经验+人脉,或置换帮助下一轮融资等对入孵项目进行服务,在下一轮融资中实现股权溢价。但据观察,这种盈利模式最大的瓶颈在于现金流,资金投入后溢价估值很高,但抽离比较困难,短时间内很难有高回报率。

      典型案例:NEXT创业空间

      NEXT创业空间由国内互联网圈的一批知名创业者发起并成立,在“空间+生态+系统+基金+后台”的“五位一体”模型基础上,为创业者提供重度聚合资源、直接资金投入、实效教练辅导等多方位加速服务。天象互动创始人何云鹏、医联创始人王仕锐、Camera360创始人徐灏等组成教练团队,为创业者提供指导。NEXT创业空间通过微股份和创业团队绑定合作关系。

      4、“垂直领域专业孵化”模式

      这类孵化器将所有资源集聚在特定的产业领域,并配备技术服务共享平台及孵化资金,将网络和资源利用效应最大化,帮助创业者将技术落地。垂直化将是孵化器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典型案例:成都洪泰硬件孵化器

      成都洪泰硬件孵化器在常规孵化器的服务基础上,自带自建APL项目管理系统、专家团队、敏捷制造生产线、测试认证实验室,并配有工程、设计师参与,自有基金和开发式基金投资。目前单条生产线短时间内能够产出1000件产品。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