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科技创新成为达州经济新的“增长极”

  • 2015年11月16日 11时19分
  • 来源: 达州市府
  • 【字体:
  •   十二五”以来,达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工业强市”战略,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年提高,科技创新成为经济新的“增长极”,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年内,达州市科技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市现有科技活动人员3725人,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2073人;建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家;拥有市属国有科研机构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家,市(厅)级重点实验室5家,汽车特种高分子材料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四川省汽车特种高分子制品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建有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个,科技专家大院6个,农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团队8个。全市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4项,授予市级科技进步奖122项;获国家、省科技项目立项支持138项,争取财政科技资金6750万元;认定20个市级科普示范点(农村科普基地、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示范学校),成功申报3个省级科普基地,其中达州市神剑园省级科普基地实现我市省级科普基地零的突破,达州市达川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培训基地(达川区实验小学)成为四川省首个小学省级科普基地。

      技术创新体系逐步构建。达州市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形成了科研、开发、生产紧密结合的机制,建立和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建设了一批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合作顺利推进,设立了市校合作专项资金200万元,企业与清华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四川大学等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市政府、市科技局分别与清华大学、四川文理学院签订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院所为依托、项目为载体”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产学研全面合作关系。科技中介服务发展态势良好,拥有市级技术转移中心1家,科技信息服务机构7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家,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居省内前列,实现了县级行政区全覆盖。

      知识产权战略稳步推进。“十二五”以来,全市共计申请专利2862件,授权1465件,专利申请量2011至2013年连续3年实现40%以上高速增长,其中,2013年申请专利671件,同比增长41.26%,其中最能代表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申请同比增长14.14%,(紧转第二版)(紧接第一版)最能代表区域创新能力的企业专利申请同比增长21.47%。2014年,四川达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甲醇的方法和设备”发明专利被评为四川省专利奖二等奖。达州经开区被四川省经信委和省知识产权局正式确定为“第四批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渠县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提升了全市工业经济“含金量”,科技创新成为经济新的“增长极”。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2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形成了以天府药业、天予药业等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产业,以川环科技、川电为代表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以达钢集团、正源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产品和产业特色初具雏形。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达州经开区、大竹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集聚发展。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90亿元。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质升速,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已初步形成了粮油、畜禽、苎麻、茶叶、中药材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十二五”以来,全市由农业科研机构主研或参与研究,具有独立或共享知识产权,并经国家、省有关部门审(认)定的农畜新品种已达24个,其中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宣汉县畜牧食品局、宣汉县云蒙山合作示范牧场等单位完成的“蜀宣花牛新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2012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技进步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在2013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中,全市所辖七个县(市、区)均通过考核,其中达县(现达川区)、渠县、大竹县、宣汉县荣获“2013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这是自国家开展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以来达州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充分说明我市在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县(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发挥了显著作用,科技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中做出了新的贡献。

      自主创新激励政策不断完善。为鼓励自主创新,营造科技进步与创新氛围,我市于2011年5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意见》。随后相继出台了与之配套的《达州市创新产品奖励认定办法》、《达州市育成及引进动植物新品种奖励认定办法》。从2013年起,全市专利资助资金翻两番增至200万元,科技进步奖总金额从原来的40万元提高到70万元,一、二、三等奖奖金分别提高至4万元、3万元、2万元。2013年12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转型发展新动力的意见》,2014年11月,出台了《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方案》。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科技创新成为达州经济新的“增长极”

  • 2015年11月16日 11时19分
  • 来源: 达州市府
  •   十二五”以来,达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工业强市”战略,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年提高,科技创新成为经济新的“增长极”,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年内,达州市科技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市现有科技活动人员3725人,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2073人;建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家;拥有市属国有科研机构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家,市(厅)级重点实验室5家,汽车特种高分子材料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四川省汽车特种高分子制品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建有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个,科技专家大院6个,农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团队8个。全市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4项,授予市级科技进步奖122项;获国家、省科技项目立项支持138项,争取财政科技资金6750万元;认定20个市级科普示范点(农村科普基地、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示范学校),成功申报3个省级科普基地,其中达州市神剑园省级科普基地实现我市省级科普基地零的突破,达州市达川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培训基地(达川区实验小学)成为四川省首个小学省级科普基地。

      技术创新体系逐步构建。达州市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形成了科研、开发、生产紧密结合的机制,建立和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建设了一批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合作顺利推进,设立了市校合作专项资金200万元,企业与清华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四川大学等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市政府、市科技局分别与清华大学、四川文理学院签订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院所为依托、项目为载体”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产学研全面合作关系。科技中介服务发展态势良好,拥有市级技术转移中心1家,科技信息服务机构7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家,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居省内前列,实现了县级行政区全覆盖。

      知识产权战略稳步推进。“十二五”以来,全市共计申请专利2862件,授权1465件,专利申请量2011至2013年连续3年实现40%以上高速增长,其中,2013年申请专利671件,同比增长41.26%,其中最能代表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申请同比增长14.14%,(紧转第二版)(紧接第一版)最能代表区域创新能力的企业专利申请同比增长21.47%。2014年,四川达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甲醇的方法和设备”发明专利被评为四川省专利奖二等奖。达州经开区被四川省经信委和省知识产权局正式确定为“第四批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渠县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提升了全市工业经济“含金量”,科技创新成为经济新的“增长极”。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2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形成了以天府药业、天予药业等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产业,以川环科技、川电为代表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以达钢集团、正源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产品和产业特色初具雏形。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达州经开区、大竹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集聚发展。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90亿元。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质升速,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已初步形成了粮油、畜禽、苎麻、茶叶、中药材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十二五”以来,全市由农业科研机构主研或参与研究,具有独立或共享知识产权,并经国家、省有关部门审(认)定的农畜新品种已达24个,其中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宣汉县畜牧食品局、宣汉县云蒙山合作示范牧场等单位完成的“蜀宣花牛新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2012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技进步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在2013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中,全市所辖七个县(市、区)均通过考核,其中达县(现达川区)、渠县、大竹县、宣汉县荣获“2013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这是自国家开展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以来达州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充分说明我市在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县(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发挥了显著作用,科技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中做出了新的贡献。

      自主创新激励政策不断完善。为鼓励自主创新,营造科技进步与创新氛围,我市于2011年5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意见》。随后相继出台了与之配套的《达州市创新产品奖励认定办法》、《达州市育成及引进动植物新品种奖励认定办法》。从2013年起,全市专利资助资金翻两番增至200万元,科技进步奖总金额从原来的40万元提高到70万元,一、二、三等奖奖金分别提高至4万元、3万元、2万元。2013年12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转型发展新动力的意见》,2014年11月,出台了《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方案》。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