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凉山州“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包装展示举行

  • 2014年05月07日 00时00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   5月5日下午,记者从州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提高“大凉山”农产品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5月7日,我州将在西昌月城广场举办“农行杯”“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包装集中展示比选活动。

      发布会上,州委农工委负责人就近年来我州创建“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相关情况作了五个方面的介绍:

      凉山农业资源丰富多样。一是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富集,有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二是生物种类繁多,农产品优质高产,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三是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四是区位优势显著,后发动力强劲。

      凉山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速增量。近年来,各地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实施优势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战略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市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举绿色旗、打特色牌、走品牌路,着力打造五百亿级绿色特色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马铃薯基地;成功创建“中国苦荞之都”,并正在推进苦荞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力争把凉山打造成为集苦荞生产、研发、加工、检测和市场为一体的“世界苦荞之都”;成功创建“中国茧丝之都”;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花卉基地;建设全国优质高原水果基地;建设全省最大的草食畜生产基地;建设四川重要的特色农产品输出基地。

      凉山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步伐加快。引进与培育并重,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化行业“排头兵”,切实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一是培育企业“强”带动,2013年,县市、州、省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41家、实现销售收入187.9亿元、利润26.6亿元、税金34.7亿元,出口创汇5987万美元,带动农户110万户次,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4500多人。二是发展专合组织“聚”村民,截至2013年,全州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到2570个,创建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16个。三是加大支持“添”动力,连续三年每年争取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建设项目7个,为10个州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落实建设资金50万元,三年累计为27家龙头企业贷款贴息437.29万元。

      “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彰显集群效应。近年来,按照州委、州政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的部署,坚持走品牌经济的发展路子,把着力培育“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抓手,构建“行政推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区域农业品牌建仓机制,把2010年确定为“品牌建设年”、2012年为“深化品牌建设年”,一年一个重点、一年一个突破。截至目前,全州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7件,省名牌产品14件,省著名商标16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3个。一是健全机制“推”,组建凉山苦荞协会、凉山苦荞加工业协会、凉山花卉协会,大力营造特色产业品牌创建的良好氛围。二是统一包装“靓”,全州统一“大凉山”新包装的特色农产品达1116个,形成“大凉山”特色农产品视觉、听觉上的强大冲击力。三是规范经营“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

      凉山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深入推进。深入实施全面开发开放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着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一是跑“部”进省争取支持。通过几年努力,国家烟草专卖局支持“国家烟叶科技开发中心”落地西昌建设,11个“大凉山”烟叶品种搭乘“神八”遨游大空、“太空育种”有序实施。二是走出“山”门搭建平台。与津巴布韦、荷兰分别开展烟叶、花卉生产技术合作。深化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发展生猪养殖、饲料加工、葡萄酒等产业。与丹麦嘉士伯公司推进啤酒产业合作。三是以节“搭”台拓展市场。借力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食品博览会、西部国际博览会等,专辟“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展示展台。成功举办“2011大凉山优质特色农产品成都展销周”、“2012大凉山苦荞产品成都展销周”等。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凉山州“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包装展示举行

  • 2014年05月07日 00时00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5月5日下午,记者从州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提高“大凉山”农产品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5月7日,我州将在西昌月城广场举办“农行杯”“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包装集中展示比选活动。

      发布会上,州委农工委负责人就近年来我州创建“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相关情况作了五个方面的介绍:

      凉山农业资源丰富多样。一是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富集,有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二是生物种类繁多,农产品优质高产,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三是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四是区位优势显著,后发动力强劲。

      凉山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速增量。近年来,各地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实施优势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战略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市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举绿色旗、打特色牌、走品牌路,着力打造五百亿级绿色特色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马铃薯基地;成功创建“中国苦荞之都”,并正在推进苦荞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力争把凉山打造成为集苦荞生产、研发、加工、检测和市场为一体的“世界苦荞之都”;成功创建“中国茧丝之都”;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花卉基地;建设全国优质高原水果基地;建设全省最大的草食畜生产基地;建设四川重要的特色农产品输出基地。

      凉山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步伐加快。引进与培育并重,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化行业“排头兵”,切实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一是培育企业“强”带动,2013年,县市、州、省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41家、实现销售收入187.9亿元、利润26.6亿元、税金34.7亿元,出口创汇5987万美元,带动农户110万户次,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4500多人。二是发展专合组织“聚”村民,截至2013年,全州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到2570个,创建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16个。三是加大支持“添”动力,连续三年每年争取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建设项目7个,为10个州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落实建设资金50万元,三年累计为27家龙头企业贷款贴息437.29万元。

      “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彰显集群效应。近年来,按照州委、州政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的部署,坚持走品牌经济的发展路子,把着力培育“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抓手,构建“行政推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区域农业品牌建仓机制,把2010年确定为“品牌建设年”、2012年为“深化品牌建设年”,一年一个重点、一年一个突破。截至目前,全州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7件,省名牌产品14件,省著名商标16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3个。一是健全机制“推”,组建凉山苦荞协会、凉山苦荞加工业协会、凉山花卉协会,大力营造特色产业品牌创建的良好氛围。二是统一包装“靓”,全州统一“大凉山”新包装的特色农产品达1116个,形成“大凉山”特色农产品视觉、听觉上的强大冲击力。三是规范经营“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

      凉山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深入推进。深入实施全面开发开放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着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一是跑“部”进省争取支持。通过几年努力,国家烟草专卖局支持“国家烟叶科技开发中心”落地西昌建设,11个“大凉山”烟叶品种搭乘“神八”遨游大空、“太空育种”有序实施。二是走出“山”门搭建平台。与津巴布韦、荷兰分别开展烟叶、花卉生产技术合作。深化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发展生猪养殖、饲料加工、葡萄酒等产业。与丹麦嘉士伯公司推进啤酒产业合作。三是以节“搭”台拓展市场。借力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食品博览会、西部国际博览会等,专辟“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展示展台。成功举办“2011大凉山优质特色农产品成都展销周”、“2012大凉山苦荞产品成都展销周”等。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