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2013年宜宾新增就业7万余人

  • 2014年02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宜宾市府
  • 【字体:
  •   2014年,宜宾全市上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共服务上,把更多的财力倾斜到改善民生上,把民生工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据统计,2013年,全市共计投入民生工程项目资金90.22亿元,十大项124小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均圆满完成,切实取得了增民收、解民忧、扶民困、稳民心的效果。 

      就业是民生之本,老百姓有了挣钱的渠道,才可能奔向小康。2013年,宜宾市把就业和再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多种形式千方百计帮助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群众实现就业和创业。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多带动残疾兄弟姐妹就业,尽我最大的努力使他们的生活更好。”2月8日下午,宜宾江北“都市茶园”业主卿伟如是说。 

      当天,记者在位于江北美食城的坝坝茶园——“都市茶园”认识了残疾创业老板卿伟。现年52岁的卿伟,在一岁多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下肢残疾。身体的残疾没有使卿伟低头认命,他回收过废旧品,开过火三轮,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坚强地撑起一个家。 

      “开办起今天这个茶园,要特别感谢翠屏区残联和社区的关心和帮助。”卿伟动情地说,早些时候,翠屏区残联了解到他家的实际困难,就积极帮助他联系再就业问题。去年他与残疾朋友彭星准备合伙开办茶园,配套餐饮、停车场和洗车场,翠屏区残联和社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了场地,简化了办事程序,坝坝茶园在2013年国庆节开了张。 

      “现在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带动了残疾人就业,茶园招用了7个残疾人。”卿伟告诉记者,今年,翠屏区残联还将帮助他们扩大规模,使经营场地更加规范,在吸纳更多人就业的同时,又符合城市管理的要求。 

      在卿伟的“都市茶园”打工的残疾人陈树清说:“在茶园打工,解决了基本生活,比过去好多了。” 

      残疾人由于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其就业比常人更加困难。2013年,翠屏区残联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残疾程度进行分类培训,让残疾人有一技之长,为实现就业创造条件。如盲人按摩培训、肢体残疾人种植、养殖业培训、聋哑人电器维修培训等;同时,还通过各种渠道与区内外厂矿、企业联系,争取企业招收残疾员工,并组织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行免费岗前培训,统一输送到企业就业。2013年翠屏区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完成数4850人,完成比例为118%。 

      在南溪区,2013年,罗龙镇(现罗龙街道)51岁的农民牟吉和终于当上了梦寐以求的“上班族”——通过应聘,他成为兴隆社区的一位工勤人员。他高兴地说:“我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想到老了还能像年轻人一样上班、领工资。” 

      罗龙镇失地农民吴德芬,因为懂得使用电脑,在经过短期培训后成为恒旭日间照料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而她的丈夫张俊国早在2011年的夏天,就通过政府搭桥的企业招工,进入罗龙产业园区成为一名纸厂工人。吴德芬说,以前她的家庭收入主要靠种菜和丈夫打零工,但种菜起早摸黑不说,还要担心销路不好,如今她的丈夫每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工资,她的月收入也有1400元。家里每月稳定的收入,让她的精神压力小了不少。 

      从2013年初开始,南溪区着力扩大就业规模,主动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新增就业392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10人。此外,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就业问题也成为重中之重。南溪一方面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展开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在就业和成为新型农民上实现升级转型。 

      针对“就业难”,宜宾加大统筹城乡就业和培训工作力度,采取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在岗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等有效措施,重点解决低保家庭、下岗职工、被征地农民等各类人群的就业问题,2013年全市新增就业7.06万人,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2.05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63万人,培训农民工2.54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95.74万人,着力实现“生有所依”。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3年宜宾新增就业7万余人

  • 2014年02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宜宾市府
  •   2014年,宜宾全市上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共服务上,把更多的财力倾斜到改善民生上,把民生工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据统计,2013年,全市共计投入民生工程项目资金90.22亿元,十大项124小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均圆满完成,切实取得了增民收、解民忧、扶民困、稳民心的效果。 

      就业是民生之本,老百姓有了挣钱的渠道,才可能奔向小康。2013年,宜宾市把就业和再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多种形式千方百计帮助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群众实现就业和创业。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多带动残疾兄弟姐妹就业,尽我最大的努力使他们的生活更好。”2月8日下午,宜宾江北“都市茶园”业主卿伟如是说。 

      当天,记者在位于江北美食城的坝坝茶园——“都市茶园”认识了残疾创业老板卿伟。现年52岁的卿伟,在一岁多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下肢残疾。身体的残疾没有使卿伟低头认命,他回收过废旧品,开过火三轮,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坚强地撑起一个家。 

      “开办起今天这个茶园,要特别感谢翠屏区残联和社区的关心和帮助。”卿伟动情地说,早些时候,翠屏区残联了解到他家的实际困难,就积极帮助他联系再就业问题。去年他与残疾朋友彭星准备合伙开办茶园,配套餐饮、停车场和洗车场,翠屏区残联和社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了场地,简化了办事程序,坝坝茶园在2013年国庆节开了张。 

      “现在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带动了残疾人就业,茶园招用了7个残疾人。”卿伟告诉记者,今年,翠屏区残联还将帮助他们扩大规模,使经营场地更加规范,在吸纳更多人就业的同时,又符合城市管理的要求。 

      在卿伟的“都市茶园”打工的残疾人陈树清说:“在茶园打工,解决了基本生活,比过去好多了。” 

      残疾人由于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其就业比常人更加困难。2013年,翠屏区残联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残疾程度进行分类培训,让残疾人有一技之长,为实现就业创造条件。如盲人按摩培训、肢体残疾人种植、养殖业培训、聋哑人电器维修培训等;同时,还通过各种渠道与区内外厂矿、企业联系,争取企业招收残疾员工,并组织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行免费岗前培训,统一输送到企业就业。2013年翠屏区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完成数4850人,完成比例为118%。 

      在南溪区,2013年,罗龙镇(现罗龙街道)51岁的农民牟吉和终于当上了梦寐以求的“上班族”——通过应聘,他成为兴隆社区的一位工勤人员。他高兴地说:“我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想到老了还能像年轻人一样上班、领工资。” 

      罗龙镇失地农民吴德芬,因为懂得使用电脑,在经过短期培训后成为恒旭日间照料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而她的丈夫张俊国早在2011年的夏天,就通过政府搭桥的企业招工,进入罗龙产业园区成为一名纸厂工人。吴德芬说,以前她的家庭收入主要靠种菜和丈夫打零工,但种菜起早摸黑不说,还要担心销路不好,如今她的丈夫每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工资,她的月收入也有1400元。家里每月稳定的收入,让她的精神压力小了不少。 

      从2013年初开始,南溪区着力扩大就业规模,主动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新增就业392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10人。此外,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就业问题也成为重中之重。南溪一方面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展开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在就业和成为新型农民上实现升级转型。 

      针对“就业难”,宜宾加大统筹城乡就业和培训工作力度,采取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在岗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等有效措施,重点解决低保家庭、下岗职工、被征地农民等各类人群的就业问题,2013年全市新增就业7.06万人,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2.05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63万人,培训农民工2.54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95.74万人,着力实现“生有所依”。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