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非遗节上 看不完的非遗 叹不完的技艺

  • 2013年06月17日 00时00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字体:
  •   第四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各大展览精彩亮相,令人大饱眼福,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全国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保护成果展”。

       在这个非遗节首次推出的展会上,老陈醋、黑茶、宣纸、千层底布鞋、蜀锦织造、景泰蓝制作技艺等30项首批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项目,各自亮出绝活;还有20多家由文化部遴选全国各省(区)市非遗生产性保护取得显著效益的企业和非遗项目参展。据组委会统计,共有60多个项目近50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现场展示制作技艺和生产工艺流程。

      神秘“女书”传承人现身

      2011年,由好莱坞导演王颖执导,李冰冰、全智贤主演的电影《雪花秘扇》上映之后,引发很多人对片中涉及的“女书”习俗的关注。在这次成果展湖南代表团的展位上,就有一位“女书”传承人——胡美月。她此次带来了自己的女书书法作品,并现场为观众演示。

      “快看,她用毛笔写的什么啊?看似中文,但是每个字又全都不认识。”胡美月的现场展示引来了观众好奇的目光。她告诉记者,自己受祖母影响,从5岁即开始学习女书,10岁时会读、写、唱女书,创作有《胡美月诉苦书》等,编撰《女书字汇》一套。2008年被认定为女书习俗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据悉,“女书”主要流传于江永县东北部一带,是当今世界唯一存在的一种女性专用文字,其字体似蚊似蚁,民间叫它蚂蚁字,因其为女性所专用,学术界称之为“女书”。

      贵州石桥皮纸技艺创新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在贵州丹寨县石桥村,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我国古代造纸的民间工艺。昨日展览上,石桥皮纸工艺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赏。

      “我们在千年以前就有了造纸工艺,是祖先传承下来的,一直延续到今天。”来自石桥村的皮纸工艺者王伍生介绍道,从山上采摘野生皮麻树皮到最后出成品,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剥麻、浸泡、蒸煮……每道工序都是徒手而成。“整个过程下来,基本上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而最有意思的,则是工匠们抄纸定型,厚薄匀称尽在手上功夫。

      据王伍生透露,石桥皮纸以白皮纸和彩色皮纸为主,目前尚存的手工造纸工艺和生产的彩色手工纸在全国极为罕见。“以前我们主要是做白皮纸,慢慢地开始有了创新,比如在白纸上加上一些色彩和设计,而难度就是要掌握它的均匀度和厚薄。”据悉,目前部分彩色皮纸还可用来做贺卡、手提包、墙纸、装饰品等。记者 王嘉 摄影 朱大勇

      亮点展示>>>

      全国首个 篆刻艺术双年展昨开幕

      作为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昨日上午,全国首个篆刻艺术双年展:“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2013中国篆刻艺术名家邀请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幕。此次展览是一次中国篆刻艺术的盛会,105位参展艺术家中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02人。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2013中国篆刻艺术名家邀请展作品集》也在展览开幕当天首发。

      中国篆刻艺术是以印章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它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2009年,在阿联酋首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篆刻艺术”被审议通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邀请展共展出了国内105位篆刻艺术名家创作的篆刻印屏作品102幅、篆刻原石作品102方和书法题贺作品3件,共计200余件,代表着中国篆刻最高水准。四川及成都地区自古即为中国印章艺术发源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巴蜀图语铜印在中国印章历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传统印章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此次在成都开幕的“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作为全国首个篆刻艺术双年展,不仅开了篆刻艺术展览的先河,同时,也将作为一个艺术双年展品牌永久落户成都,每两年举办一次。记者 王嘉

      全国最大

      中国书法馆落户成都

      昨日,在非遗博览园内,各类场馆展示的非遗项目令观众们眼花缭乱,而“中国书法馆”里正在举行的首届“笔墨东方——中国书法艺术国际大展”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影响力。据悉,中国书法馆正式落户成都,“笔墨东方——中国书法艺术国际大展”将每两年举行一届。

      据了解“中国书法馆”将通过广泛征集、完美展示和准确诠释书法文物,弘扬书法文化,全面普及书法知识,推动书法文化的传播发展,内设“中国馆”、“日本馆”、“韩国馆”、“篆刻馆”、“国际女子书法馆”等,长期收藏、陈列中国书法作品,展示中国书法发展的历程以及当代书法发展取得的成就。据悉,“中国书法馆”首先定位于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以中国书法为唯一馆藏、陈列对象,并开展中国书法文化研究的文化场所。其次,“中国书法馆”定位于全国唯一的一座国家级书法馆,也是全国最大的书法馆。记者 王嘉

      民俗专家带你逛非遗节>>>

      银花丝技艺包含

      传统手工艺各种精华

      “哇,这个瓶子好漂亮啊!”昨日在非遗博览园博览中心内,成都银花丝的展区内围满了观众。那华美大气、工艺精湛的银花丝器皿吸引着大家不断地凑近展示柜拍照合影。“迄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的银花丝技术,几乎包含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各种精华,是成都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昨日,巴蜀民俗专家袁庭栋指着一个小小的首饰盒向记者讲述了银花丝的故事。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迄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现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袁庭栋介绍说,它以高纯度白银为原材料,造型别致,玲珑剔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到了明清,成都的金银花丝工艺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平填”花丝技艺,并开始进入民间。

      袁庭栋坦言,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现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相比蜀绣蜀锦,银花丝这传统手工技艺却不太为老百姓熟悉,又因为银花丝技艺制作工艺复杂,耗工时间长,目前会制作银花丝技艺的人很少,因此这项技艺也面临失传。记者 王嘉

      相关动态>>>

      外宾代表夜游金沙遗址

      昨晚,参加本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的《公约》缔约国外宾代表们参观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古老的象牙、神秘的黄金面具、巨大的乌木……金沙王国留下的灿烂文明引得代表们啧啧称奇。

      昨晚,顺着蜿蜒的木质栈道,代表们走近了成都3000年的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比阿特·斯特罗姆在了解到太阳神鸟承载着成都3000年的文化历史时,对成都的文化赞不绝口:“中国文化遗产博大精深,这次来到成都真是不虚此行,希望世界各国的文化能更多地交流,共同繁荣。”记者 王嘉

      分会场直击>>>

      郫县分会场

      一幅双面绣 价值20多万

      蜀绣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昨日上午,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郫县分会场开幕式暨第三届郫县安靖国际刺绣艺术节隆重开幕。开幕式上,蜀绣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安靖镇获得“蜀绣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成都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四川省靖湖蜀绣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成都市职业鉴定中心蜀绣分中心”的授牌。

      现场,安靖绣娘、成都市蜀绣传承人叶显俊一幅双面绣作品《吉祥》,引来业内人士的交口称赞:一面是凶猛的藏獒,一面是可爱的大熊猫。“价值20多万元,只用于展示。”绣娘叶显俊谈起这幅花了两年时间才完成的作品,颇为自豪。“蜀绣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我们对于做大做强蜀绣产业信心十足。”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郫县在安靖镇规划了占地1400亩的天府蜀绣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28亿元,目前已完成规划和前期工作。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非遗节上 看不完的非遗 叹不完的技艺

  • 2013年06月17日 00时00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第四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各大展览精彩亮相,令人大饱眼福,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全国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保护成果展”。

       在这个非遗节首次推出的展会上,老陈醋、黑茶、宣纸、千层底布鞋、蜀锦织造、景泰蓝制作技艺等30项首批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项目,各自亮出绝活;还有20多家由文化部遴选全国各省(区)市非遗生产性保护取得显著效益的企业和非遗项目参展。据组委会统计,共有60多个项目近50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现场展示制作技艺和生产工艺流程。

      神秘“女书”传承人现身

      2011年,由好莱坞导演王颖执导,李冰冰、全智贤主演的电影《雪花秘扇》上映之后,引发很多人对片中涉及的“女书”习俗的关注。在这次成果展湖南代表团的展位上,就有一位“女书”传承人——胡美月。她此次带来了自己的女书书法作品,并现场为观众演示。

      “快看,她用毛笔写的什么啊?看似中文,但是每个字又全都不认识。”胡美月的现场展示引来了观众好奇的目光。她告诉记者,自己受祖母影响,从5岁即开始学习女书,10岁时会读、写、唱女书,创作有《胡美月诉苦书》等,编撰《女书字汇》一套。2008年被认定为女书习俗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据悉,“女书”主要流传于江永县东北部一带,是当今世界唯一存在的一种女性专用文字,其字体似蚊似蚁,民间叫它蚂蚁字,因其为女性所专用,学术界称之为“女书”。

      贵州石桥皮纸技艺创新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在贵州丹寨县石桥村,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我国古代造纸的民间工艺。昨日展览上,石桥皮纸工艺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赏。

      “我们在千年以前就有了造纸工艺,是祖先传承下来的,一直延续到今天。”来自石桥村的皮纸工艺者王伍生介绍道,从山上采摘野生皮麻树皮到最后出成品,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剥麻、浸泡、蒸煮……每道工序都是徒手而成。“整个过程下来,基本上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而最有意思的,则是工匠们抄纸定型,厚薄匀称尽在手上功夫。

      据王伍生透露,石桥皮纸以白皮纸和彩色皮纸为主,目前尚存的手工造纸工艺和生产的彩色手工纸在全国极为罕见。“以前我们主要是做白皮纸,慢慢地开始有了创新,比如在白纸上加上一些色彩和设计,而难度就是要掌握它的均匀度和厚薄。”据悉,目前部分彩色皮纸还可用来做贺卡、手提包、墙纸、装饰品等。记者 王嘉 摄影 朱大勇

      亮点展示>>>

      全国首个 篆刻艺术双年展昨开幕

      作为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昨日上午,全国首个篆刻艺术双年展:“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2013中国篆刻艺术名家邀请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幕。此次展览是一次中国篆刻艺术的盛会,105位参展艺术家中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02人。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2013中国篆刻艺术名家邀请展作品集》也在展览开幕当天首发。

      中国篆刻艺术是以印章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它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2009年,在阿联酋首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篆刻艺术”被审议通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邀请展共展出了国内105位篆刻艺术名家创作的篆刻印屏作品102幅、篆刻原石作品102方和书法题贺作品3件,共计200余件,代表着中国篆刻最高水准。四川及成都地区自古即为中国印章艺术发源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巴蜀图语铜印在中国印章历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传统印章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此次在成都开幕的“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作为全国首个篆刻艺术双年展,不仅开了篆刻艺术展览的先河,同时,也将作为一个艺术双年展品牌永久落户成都,每两年举办一次。记者 王嘉

      全国最大

      中国书法馆落户成都

      昨日,在非遗博览园内,各类场馆展示的非遗项目令观众们眼花缭乱,而“中国书法馆”里正在举行的首届“笔墨东方——中国书法艺术国际大展”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影响力。据悉,中国书法馆正式落户成都,“笔墨东方——中国书法艺术国际大展”将每两年举行一届。

      据了解“中国书法馆”将通过广泛征集、完美展示和准确诠释书法文物,弘扬书法文化,全面普及书法知识,推动书法文化的传播发展,内设“中国馆”、“日本馆”、“韩国馆”、“篆刻馆”、“国际女子书法馆”等,长期收藏、陈列中国书法作品,展示中国书法发展的历程以及当代书法发展取得的成就。据悉,“中国书法馆”首先定位于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以中国书法为唯一馆藏、陈列对象,并开展中国书法文化研究的文化场所。其次,“中国书法馆”定位于全国唯一的一座国家级书法馆,也是全国最大的书法馆。记者 王嘉

      民俗专家带你逛非遗节>>>

      银花丝技艺包含

      传统手工艺各种精华

      “哇,这个瓶子好漂亮啊!”昨日在非遗博览园博览中心内,成都银花丝的展区内围满了观众。那华美大气、工艺精湛的银花丝器皿吸引着大家不断地凑近展示柜拍照合影。“迄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的银花丝技术,几乎包含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各种精华,是成都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昨日,巴蜀民俗专家袁庭栋指着一个小小的首饰盒向记者讲述了银花丝的故事。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迄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现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袁庭栋介绍说,它以高纯度白银为原材料,造型别致,玲珑剔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到了明清,成都的金银花丝工艺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平填”花丝技艺,并开始进入民间。

      袁庭栋坦言,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现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相比蜀绣蜀锦,银花丝这传统手工技艺却不太为老百姓熟悉,又因为银花丝技艺制作工艺复杂,耗工时间长,目前会制作银花丝技艺的人很少,因此这项技艺也面临失传。记者 王嘉

      相关动态>>>

      外宾代表夜游金沙遗址

      昨晚,参加本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的《公约》缔约国外宾代表们参观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古老的象牙、神秘的黄金面具、巨大的乌木……金沙王国留下的灿烂文明引得代表们啧啧称奇。

      昨晚,顺着蜿蜒的木质栈道,代表们走近了成都3000年的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比阿特·斯特罗姆在了解到太阳神鸟承载着成都3000年的文化历史时,对成都的文化赞不绝口:“中国文化遗产博大精深,这次来到成都真是不虚此行,希望世界各国的文化能更多地交流,共同繁荣。”记者 王嘉

      分会场直击>>>

      郫县分会场

      一幅双面绣 价值20多万

      蜀绣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昨日上午,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郫县分会场开幕式暨第三届郫县安靖国际刺绣艺术节隆重开幕。开幕式上,蜀绣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安靖镇获得“蜀绣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成都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四川省靖湖蜀绣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成都市职业鉴定中心蜀绣分中心”的授牌。

      现场,安靖绣娘、成都市蜀绣传承人叶显俊一幅双面绣作品《吉祥》,引来业内人士的交口称赞:一面是凶猛的藏獒,一面是可爱的大熊猫。“价值20多万元,只用于展示。”绣娘叶显俊谈起这幅花了两年时间才完成的作品,颇为自豪。“蜀绣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我们对于做大做强蜀绣产业信心十足。”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郫县在安靖镇规划了占地1400亩的天府蜀绣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28亿元,目前已完成规划和前期工作。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