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凉山州稳定低生育水平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 2012年06月1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   2011年,凉山州人口计生工作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这条主线,重民生、夯基础、建机制,在第四次生育高峰开始显现的情况下,全州共出生人口4926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2%。,创历史新低,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1.11 %。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年度人口计生目标任务,取得了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迈出新步伐的好成绩。 

      各级党政更加重视,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为推进人口计生工作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凉山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凉山州委把"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政策措施、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和"继续实施‘少生快富'工程、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写进了《凉山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和凉山州第七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中。凉山州政府把"加快推进县乡服务站、村级人口计生便民服务室和信息化建设,扎实抓好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强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写进了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凉山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凉山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拿出92.2万元,兑现了2010年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奖,表彰了2个"州优"县、18个群众自治工作先进乡镇。州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州人大代表对普格、宁南、木里三县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了重点调研,并对全州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了评议。凉山州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各县市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的政策措施,确保了领导、责任、措施、工作"四落实"。

      注重融入结合,强化宣传教育,群众婚育观念进一步转变。全州各级结合新农村建设、彝家新寨建设、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建成了576 个村级人口文化活动室,新建了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中心、人口文化小区19个。州、县两级将人口计生法规政策和科普知识融入地方电台、党报,融入手机短信,融入节日宣传和文艺宣传,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全州各级共优化制作了大型宣传画370幅,永久性宣传标语2336幅,使全州人口计生户外宣传内容、宣传载体、宣传环境得到全面改进和提升。启动了第四轮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共举办培训班393次,累计培训育龄群众75119人。

      坚持以人为本,狠抓软硬件建设,计划生育优质工作取得新突破。2011年,凉山州加大了创优力度,德昌、木里两县成功创"省优",目前全州有1个"国优"县,7个"省优"县,"州优"县实现了全覆盖;建立落实了计划生育手术"三不做"工作制度,共施行各种计划生育手术39582例,接受"三查"服务170余万人次,"三查"率达到85.8%;积极推进优生促进工作,重点启动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把西昌、宁南、会东、德昌、昭觉五县市确定为州级试点县,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完成了22例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积极开展预防性传播艾滋病工作,加大安全套推广和HIV快诊检测力度,全年免费发放安全套320余万只,完成快诊任务18.72万余人次,查出疑似阳性妇女41人。

      实施民生工程,全面落实"三项制度",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011年,凉山州人口计生委、州计划生育协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凉山州分公司出台了《关于联合开展计划生育保险工作的通知》,在全州范围内首次启动了计划生育意外保险、计划生育手术安康保险等险种。各县市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奖、优、免、补"政策。2011年,全州共审批确认奖励扶助对象22341人(半边户258人)、"少生快富"对象 446户、特扶对象487人(死亡扶助395人,伤残扶助92人),共兑现奖扶金1790余万元;有308名农村独生子女和少数民族双女享受到了中考加10分的奖励;新增计生"三结合"户2080户,比省计划增加930户。

      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依法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坚持依法行政,重点规范了全州行政执法程序和再生育审批程序等,依法查处了违法生育行为,全州无行政执法恶性案件和侵权案件发生。全面开展了县乡人口计生依法行政示范活动评选工作,推荐了2个乡镇为全国依法行政示范乡镇、2个县市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县市。深化"阳光计生"行动,开通了"12356"阳光计生语音服务热线。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全面开展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示范县、乡镇、村活动,推荐了2个省级表彰的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3个国家表彰的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创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模式,加强区域协作,积极落实流动人口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和"三查"服务,免费向流动人口发放了避孕药具,开展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先进县、乡镇社区评选工作。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凉山州稳定低生育水平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 2012年06月1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2011年,凉山州人口计生工作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这条主线,重民生、夯基础、建机制,在第四次生育高峰开始显现的情况下,全州共出生人口4926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2%。,创历史新低,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1.11 %。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年度人口计生目标任务,取得了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迈出新步伐的好成绩。 

      各级党政更加重视,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为推进人口计生工作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凉山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凉山州委把"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政策措施、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和"继续实施‘少生快富'工程、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写进了《凉山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和凉山州第七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中。凉山州政府把"加快推进县乡服务站、村级人口计生便民服务室和信息化建设,扎实抓好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强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写进了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凉山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凉山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拿出92.2万元,兑现了2010年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奖,表彰了2个"州优"县、18个群众自治工作先进乡镇。州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州人大代表对普格、宁南、木里三县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了重点调研,并对全州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了评议。凉山州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各县市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的政策措施,确保了领导、责任、措施、工作"四落实"。

      注重融入结合,强化宣传教育,群众婚育观念进一步转变。全州各级结合新农村建设、彝家新寨建设、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建成了576 个村级人口文化活动室,新建了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中心、人口文化小区19个。州、县两级将人口计生法规政策和科普知识融入地方电台、党报,融入手机短信,融入节日宣传和文艺宣传,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全州各级共优化制作了大型宣传画370幅,永久性宣传标语2336幅,使全州人口计生户外宣传内容、宣传载体、宣传环境得到全面改进和提升。启动了第四轮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共举办培训班393次,累计培训育龄群众75119人。

      坚持以人为本,狠抓软硬件建设,计划生育优质工作取得新突破。2011年,凉山州加大了创优力度,德昌、木里两县成功创"省优",目前全州有1个"国优"县,7个"省优"县,"州优"县实现了全覆盖;建立落实了计划生育手术"三不做"工作制度,共施行各种计划生育手术39582例,接受"三查"服务170余万人次,"三查"率达到85.8%;积极推进优生促进工作,重点启动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把西昌、宁南、会东、德昌、昭觉五县市确定为州级试点县,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完成了22例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积极开展预防性传播艾滋病工作,加大安全套推广和HIV快诊检测力度,全年免费发放安全套320余万只,完成快诊任务18.72万余人次,查出疑似阳性妇女41人。

      实施民生工程,全面落实"三项制度",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011年,凉山州人口计生委、州计划生育协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凉山州分公司出台了《关于联合开展计划生育保险工作的通知》,在全州范围内首次启动了计划生育意外保险、计划生育手术安康保险等险种。各县市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奖、优、免、补"政策。2011年,全州共审批确认奖励扶助对象22341人(半边户258人)、"少生快富"对象 446户、特扶对象487人(死亡扶助395人,伤残扶助92人),共兑现奖扶金1790余万元;有308名农村独生子女和少数民族双女享受到了中考加10分的奖励;新增计生"三结合"户2080户,比省计划增加930户。

      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依法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坚持依法行政,重点规范了全州行政执法程序和再生育审批程序等,依法查处了违法生育行为,全州无行政执法恶性案件和侵权案件发生。全面开展了县乡人口计生依法行政示范活动评选工作,推荐了2个乡镇为全国依法行政示范乡镇、2个县市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县市。深化"阳光计生"行动,开通了"12356"阳光计生语音服务热线。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全面开展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示范县、乡镇、村活动,推荐了2个省级表彰的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3个国家表彰的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创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模式,加强区域协作,积极落实流动人口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和"三查"服务,免费向流动人口发放了避孕药具,开展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先进县、乡镇社区评选工作。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