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斐然

  • 2012年02月28日 00时00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字体:
  •   近年来,绵阳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积极举办“非遗日”展示宣传活动。通过不懈努力,保护工作成绩斐然。

      一是全面普查,摸清家底。2006年至今,开展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并着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通过普查、确认、整理、登记、建档,现已形成普查文字记录500余万字,普查照片2500余张,普查录音资料1000余小时,普查摄像资料800余小时,普查卷宗档案300余盒,普查成果3279项。

      二是完善体系,认定传承人。目前,我市公布了400余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45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9项名录。梓潼的文昌洞经古乐、三台的潼川豆豉酿制技艺、北川的羌年、禹的传说、口弦音乐、平武的跳曹盖、江油的青林口高抬戏等7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羌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初选名单。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4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49人。

      三、搭建平台,展示成果。我市先后利用“文化遗产日”、“国际非遗节”等大型活动及传统节日文艺演出为平台,组织全市性乃至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演和传承人的技艺展示,每年组织不少于20次的非物质图片展进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向社会各界展示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和保护成果。

      四、合理利用,积极开发。一是重点指导好羌绣、玉龙化石、潼川豆豉等一批民间艺术或传统手工技艺产业基地的建设,推动非遗保护项目实现良性发展。二是全力推进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做好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主要区域,兼及平武县相关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绵阳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面积9056.83平方公里,总人口41.6万人,新规划建设47个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左右。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斐然

  • 2012年02月28日 00时00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近年来,绵阳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积极举办“非遗日”展示宣传活动。通过不懈努力,保护工作成绩斐然。

      一是全面普查,摸清家底。2006年至今,开展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并着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通过普查、确认、整理、登记、建档,现已形成普查文字记录500余万字,普查照片2500余张,普查录音资料1000余小时,普查摄像资料800余小时,普查卷宗档案300余盒,普查成果3279项。

      二是完善体系,认定传承人。目前,我市公布了400余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45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9项名录。梓潼的文昌洞经古乐、三台的潼川豆豉酿制技艺、北川的羌年、禹的传说、口弦音乐、平武的跳曹盖、江油的青林口高抬戏等7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羌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初选名单。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4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49人。

      三、搭建平台,展示成果。我市先后利用“文化遗产日”、“国际非遗节”等大型活动及传统节日文艺演出为平台,组织全市性乃至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演和传承人的技艺展示,每年组织不少于20次的非物质图片展进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向社会各界展示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和保护成果。

      四、合理利用,积极开发。一是重点指导好羌绣、玉龙化石、潼川豆豉等一批民间艺术或传统手工技艺产业基地的建设,推动非遗保护项目实现良性发展。二是全力推进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做好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主要区域,兼及平武县相关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绵阳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面积9056.83平方公里,总人口41.6万人,新规划建设47个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左右。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