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凉山州扶贫办:精神引领扶贫开发 扶贫助推民生改善

  • 2012年12月27日 00时00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   精神引领扶贫开发 扶贫助推民生改善

      --访凉山州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黄玉超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报告,是一个反映全党意志、体现人民心愿的报告,是一个突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报告,也是一个激励全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共同创建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报告。”

      凉山州扶贫办主任黄玉超在谈到学习十八大报告的心得体会时,神情庄重:“全州扶贫系统务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十八大精神实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凉山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十八大精神贯穿到凉山州扶贫工作的各个方面,以精神引领扶贫开发全面推进,以扶贫开发助推民生改善卓有成效。”

      深刻领会 新形势下凉山州扶贫开发工作面临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加大、一个推进、一个减少”的政策导向和工作目标,即:“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这些重要论述对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机制,攻坚克难,转变扶贫开发模式,努力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决打好凉山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实施新阶段(2001-2010年)国家扶贫纲要和省、州扶贫规划以来,我州扶贫开发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诸多因素,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目前是全国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之一,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在十八大的“两个加大”中作出了“加大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的战略部署,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振奋人心的发展机遇,按照州委、州政府确立的“三级跳”奋斗目标,坚持“两手抓”跨越路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工作。

      联系实际 六个结合为凉山州扶贫开发注入全新动力

      十八大精神为我们应对复杂多样的扶贫新形势注入新的源泉和动力,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推进扶贫开发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思想上有新收获,认识上有新提高,工作上有新成效。到2015年,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减幅达58.3%。到2020年,实现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通过六个结合,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

      一是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要与实施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围绕彝家新寨、基础设施、产业支撑、禁毒防艾、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五个重点”:

      --大力推进彝家新寨建设,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的安居问题,到“十二五”末实施完成1190个村9.89万户住房困难问题。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突出解决极度贫困村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进一步解决行路、饮水、用电难的问题,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产业扶贫资金的投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大力实施艾滋病综合防治五年规划,全力铲除危害群众健康、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两大毒瘤”。

      --加快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广泛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活动,推动彝区生产生活方式大转变,文明素质大提升。

      二是与做好乌蒙山片区规划结合起来。目前,全州17个县(市)中有1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全省的30.6%;有10个重点县纳入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试点规划;有8个重点县纳入国家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甘洛和盐源2县纳入省级规划;木里县纳入四省藏区规划。我们要积极主动完成《四川省乌蒙片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15年)》和凉山部分的编制工作,为下一步实施规划做好基础工作。

      三是与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相结合起来。突出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新一体”协调共进、整体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的坚实基础;坚持“分类实施、整体推进”原则,突出“产村相融、成片推进”基本内涵,突出“宜居宜业、整村推进”基本要求,成片推进彝家新寨和藏区新村建设;要突出产村相融,以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引导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同步变革。

      四是与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开发式扶贫方式,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

      五是与开展社会扶贫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做好中纪委等定点帮扶凉山州的中央、国家、省级机关、国有大型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认真做好省级机关定点帮扶凉山州1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个革命老区县的协调服务工作;认真做好浙江省与广东珠海市在我州开展东西扶贫协作的联系工作;认真做好攀枝花市对口支援木里藏区的联系工作;认真做安宁河4县市对口帮扶5个重点县工作;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开发工作。

      六是与两项资金项目建设结合起来。按照“帮贫扶困、惠及民生”和“重在项目、重在基层、重在效益、重在监管”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两资“民生工程”项目相衔接,不断增强两项资金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务实创新 七大举措倾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进一步加强扶贫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强化扶贫工作者的素质,勇于面对当前复杂多样和任务艰巨的扶贫新形势。

      二是积极探索民族地区新时期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在增加贫困对象收入上下功夫、在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在提高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在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在缩小地区差别上下功夫、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扶贫效益上下功夫,探索凉山州扶贫开发的体制机制:

      --坚持实施“统筹型、捆绑式”扶贫战略,建立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总责,扶贫办牵头,各部门参与的“1+N”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强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努力营造“党政主导、部门齐抓、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全民支持”大扶贫格局;建立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多方参与、常抓不懈的工作常态机制;建立完善各方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帮扶机制。

      --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将全州新增财力的80%以上的新增财力直接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将每年新增一般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中的50%、资源有偿出让收益的50%,州本级财政每年按上年扶贫资金规模的10%递增安排,用于扶贫开发。同时统筹捆绑整合部门资金集中用于扶贫开发项目。

      --建立扶贫项目及资金等公告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持扶贫资金专账、专户、专调,封闭运行和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严格项目管理“五公示”制度;建立健全州、县、乡(镇)、村、组五级监管体系,确保资金效益安全。

      三是切实抓好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在深化认识、统一思想的同时,进一步明确目标和任务,规范操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四是做好群众的政策宣传和思想认识的提高,加大惠民项目及国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树立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

      五是要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扶贫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新家园。

      六是抓好扶贫干部队伍的建设,加大学习和培训力度,打造一支理论水平较高、业务功底扎实、作风过硬、党性强,有责任心,能“冲锋打仗”的队伍。

      七是抓好廉政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加快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确保扶贫开发健康有序开展。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凉山州扶贫办:精神引领扶贫开发 扶贫助推民生改善

  • 2012年12月27日 00时00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精神引领扶贫开发 扶贫助推民生改善

      --访凉山州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黄玉超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报告,是一个反映全党意志、体现人民心愿的报告,是一个突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报告,也是一个激励全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共同创建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报告。”

      凉山州扶贫办主任黄玉超在谈到学习十八大报告的心得体会时,神情庄重:“全州扶贫系统务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十八大精神实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凉山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十八大精神贯穿到凉山州扶贫工作的各个方面,以精神引领扶贫开发全面推进,以扶贫开发助推民生改善卓有成效。”

      深刻领会 新形势下凉山州扶贫开发工作面临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加大、一个推进、一个减少”的政策导向和工作目标,即:“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这些重要论述对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机制,攻坚克难,转变扶贫开发模式,努力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决打好凉山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实施新阶段(2001-2010年)国家扶贫纲要和省、州扶贫规划以来,我州扶贫开发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诸多因素,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目前是全国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之一,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在十八大的“两个加大”中作出了“加大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的战略部署,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振奋人心的发展机遇,按照州委、州政府确立的“三级跳”奋斗目标,坚持“两手抓”跨越路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工作。

      联系实际 六个结合为凉山州扶贫开发注入全新动力

      十八大精神为我们应对复杂多样的扶贫新形势注入新的源泉和动力,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推进扶贫开发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思想上有新收获,认识上有新提高,工作上有新成效。到2015年,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减幅达58.3%。到2020年,实现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通过六个结合,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

      一是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要与实施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围绕彝家新寨、基础设施、产业支撑、禁毒防艾、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五个重点”:

      --大力推进彝家新寨建设,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的安居问题,到“十二五”末实施完成1190个村9.89万户住房困难问题。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突出解决极度贫困村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进一步解决行路、饮水、用电难的问题,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产业扶贫资金的投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大力实施艾滋病综合防治五年规划,全力铲除危害群众健康、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两大毒瘤”。

      --加快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广泛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活动,推动彝区生产生活方式大转变,文明素质大提升。

      二是与做好乌蒙山片区规划结合起来。目前,全州17个县(市)中有1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全省的30.6%;有10个重点县纳入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试点规划;有8个重点县纳入国家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甘洛和盐源2县纳入省级规划;木里县纳入四省藏区规划。我们要积极主动完成《四川省乌蒙片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15年)》和凉山部分的编制工作,为下一步实施规划做好基础工作。

      三是与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相结合起来。突出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新一体”协调共进、整体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的坚实基础;坚持“分类实施、整体推进”原则,突出“产村相融、成片推进”基本内涵,突出“宜居宜业、整村推进”基本要求,成片推进彝家新寨和藏区新村建设;要突出产村相融,以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引导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同步变革。

      四是与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开发式扶贫方式,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

      五是与开展社会扶贫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做好中纪委等定点帮扶凉山州的中央、国家、省级机关、国有大型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认真做好省级机关定点帮扶凉山州1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个革命老区县的协调服务工作;认真做好浙江省与广东珠海市在我州开展东西扶贫协作的联系工作;认真做好攀枝花市对口支援木里藏区的联系工作;认真做安宁河4县市对口帮扶5个重点县工作;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开发工作。

      六是与两项资金项目建设结合起来。按照“帮贫扶困、惠及民生”和“重在项目、重在基层、重在效益、重在监管”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两资“民生工程”项目相衔接,不断增强两项资金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务实创新 七大举措倾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进一步加强扶贫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强化扶贫工作者的素质,勇于面对当前复杂多样和任务艰巨的扶贫新形势。

      二是积极探索民族地区新时期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在增加贫困对象收入上下功夫、在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在提高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在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在缩小地区差别上下功夫、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扶贫效益上下功夫,探索凉山州扶贫开发的体制机制:

      --坚持实施“统筹型、捆绑式”扶贫战略,建立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总责,扶贫办牵头,各部门参与的“1+N”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强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努力营造“党政主导、部门齐抓、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全民支持”大扶贫格局;建立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多方参与、常抓不懈的工作常态机制;建立完善各方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帮扶机制。

      --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将全州新增财力的80%以上的新增财力直接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将每年新增一般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中的50%、资源有偿出让收益的50%,州本级财政每年按上年扶贫资金规模的10%递增安排,用于扶贫开发。同时统筹捆绑整合部门资金集中用于扶贫开发项目。

      --建立扶贫项目及资金等公告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持扶贫资金专账、专户、专调,封闭运行和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严格项目管理“五公示”制度;建立健全州、县、乡(镇)、村、组五级监管体系,确保资金效益安全。

      三是切实抓好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在深化认识、统一思想的同时,进一步明确目标和任务,规范操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四是做好群众的政策宣传和思想认识的提高,加大惠民项目及国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树立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

      五是要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扶贫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新家园。

      六是抓好扶贫干部队伍的建设,加大学习和培训力度,打造一支理论水平较高、业务功底扎实、作风过硬、党性强,有责任心,能“冲锋打仗”的队伍。

      七是抓好廉政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加快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确保扶贫开发健康有序开展。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