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凉山普格彝家新寨建设扮靓新彝家

  • 2012年12月12日 00时00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   自2011年4月启动彝家新寨建设以来,凉山州普格县共投入资金2.3亿元,完成14个乡镇、39个村、3030户农房建设

      整齐划一的房屋,宽敞笔直的道路,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功能完备的活动中心,这一幅多彩多姿的优美画卷,正是普格县彝家新寨建设的真实写照。

      新房扮靓新彝家

      近日,记者来到普格县螺髻山镇马厂坪村村民阿力日以家,一家人正围坐在一起看电视,他刚从成都打工回来的儿子喜不自禁地告诉记者:“刚回来时,都认不出家在什么地方了!家里新修了房子,摩托车、彩电、洗衣机一应俱全,还安装了太阳能。”

      马厂坪村有村民385户、1820人,作为该县2011年彝家新寨建设示范点之一,共投入资金484万元,其中,集中点建设30户,风貌改造112户。同时,在省烟草专卖局的帮扶下,新建村级活动室1个、农家书屋1个、商贸场所1个,以及800米村道、50口沼气池、2个垃圾池,实施入户用电66户、环境绿化70户,项目总投资749万元,全面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的住房条件。

      “修房子政府要给我们补贴,现在村里人基本都修了新房子,家家安上了自来水,有空还可以到农家书屋看书。”在普格县洛博村,村民吉子尔以对记者说,以前他家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现在,全家住进了180平方米的新居,生活得十分惬意。

      据螺髻山镇党委书记阿什舍聪介绍,洛博村以彝家新寨建设为载体,投入50万元资金新建村级活动室;投入50万元资金修建组道、户道;投入79680元改造用电设施;新建沼气池80口,并投入10万元资金绿化村庄。环境变好了,村民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据统计,自2011年4月启动彝家新寨建设以来,普格县共投入资金2.3亿元,完成14个乡镇、39个村、3030户农房建设,新修组道86公里、入户道路104公里,解决6800人安全饮水、2855人入户用电,新建沼气池500口;新建村卫生室1000平方米、农家书屋39个、公益商贸场所39个。

      产业支撑富彝家  

      “要想生活过得好,产业支撑少不了”。普格县把招商引资、发展支柱产业作为彝家新寨建设的"重头戏",依靠产业支撑,让农民都过上好日子。

      近日,普格县与外商签订了2.5亿元的规模化生态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协议,在该县五道箐乡建设生态猪、生态鸡养殖及屠宰、加工、冷冻仓储、销售一体化项目基地,养殖规模为种猪500头、生猪年出栏量8000-10000头、年产土鸡30000-50000只、年产土鸡蛋500万-900万枚。

      该项目将采取“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可带动当地上千户农户参与养殖,解决当地部分剩余劳动力从事养殖、运输、加工等行业。“这样既不耽误种田,又不耽误挣钱”,普格县五道箐乡乡长田舟告诉记者。

      而在沙合莫村,马铃薯标准化种植也让村民相继走上了致富路。该村二组村民米色子打告诉记者,依靠政府提供的薯种和必要的肥料,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还来对他们进行了培训,收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他高兴地盘算着:“今年我家种植马铃薯12亩,产量近6万斤,收入将近2万元。”

      沙合莫村村主任告诉记者,今年,全村种植马铃薯4000亩,平均收入近1.5万元。自发展马铃薯种植以来,村民收入多的累计有6万多元、少的也有3万元左右,90%的村民家里都买了电视,电话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在彝家新寨建设进程中,普格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16425万吨,总产值9685万元,外销及企业加工823万吨,农民收入4938万元,成为继烤烟产业后农民致富的又一支柱产业。

      文明生活惠彝家  

      走进螺髻山镇黄草坪村时,正是家家户户做晚饭的时候,可是今天却见不到炊烟,记者正在纳闷,村民吉比拉牛迎了上来,“现在煮饭,谁家还烧柴草?烟熏火燎的。”吉比拉牛感慨地说:“这都是沼气的功劳!”

      跟随吉比拉牛来到他家,只见在院子的西北面修了两栋2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还建起了厕所和沼气池。“你看嘛,这沼气就像液化气一样,通过管道输入厨房,不仅方便快捷,还改善了环境、减少了污染。”他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道。

      同吉比拉牛家一样,普格县目前发展沼气的农户已经辐射20个乡镇、63个村、7220户。

      在黄草坪村,记者看到,一排排的太阳能热水器矗立在农户的楼顶上,显得格外耀眼。走进村民阿枝的家中,整洁的院落里,在院南面的平房上也安了太阳能。阿枝高兴地说:“自从安了太阳能,洗澡方便了、生活习惯也改进了,也更卫生了。”

      阿枝大姐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家里5口人,自从安了太阳能热水器,半年多时间节约电费100多元。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省下这笔钱就意味着增收啊。”

      如今,乘着彝家新寨建设的东风,黄草坪村的村民们也过上了健康文明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凉山普格彝家新寨建设扮靓新彝家

  • 2012年12月12日 00时00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自2011年4月启动彝家新寨建设以来,凉山州普格县共投入资金2.3亿元,完成14个乡镇、39个村、3030户农房建设

      整齐划一的房屋,宽敞笔直的道路,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功能完备的活动中心,这一幅多彩多姿的优美画卷,正是普格县彝家新寨建设的真实写照。

      新房扮靓新彝家

      近日,记者来到普格县螺髻山镇马厂坪村村民阿力日以家,一家人正围坐在一起看电视,他刚从成都打工回来的儿子喜不自禁地告诉记者:“刚回来时,都认不出家在什么地方了!家里新修了房子,摩托车、彩电、洗衣机一应俱全,还安装了太阳能。”

      马厂坪村有村民385户、1820人,作为该县2011年彝家新寨建设示范点之一,共投入资金484万元,其中,集中点建设30户,风貌改造112户。同时,在省烟草专卖局的帮扶下,新建村级活动室1个、农家书屋1个、商贸场所1个,以及800米村道、50口沼气池、2个垃圾池,实施入户用电66户、环境绿化70户,项目总投资749万元,全面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的住房条件。

      “修房子政府要给我们补贴,现在村里人基本都修了新房子,家家安上了自来水,有空还可以到农家书屋看书。”在普格县洛博村,村民吉子尔以对记者说,以前他家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现在,全家住进了180平方米的新居,生活得十分惬意。

      据螺髻山镇党委书记阿什舍聪介绍,洛博村以彝家新寨建设为载体,投入50万元资金新建村级活动室;投入50万元资金修建组道、户道;投入79680元改造用电设施;新建沼气池80口,并投入10万元资金绿化村庄。环境变好了,村民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据统计,自2011年4月启动彝家新寨建设以来,普格县共投入资金2.3亿元,完成14个乡镇、39个村、3030户农房建设,新修组道86公里、入户道路104公里,解决6800人安全饮水、2855人入户用电,新建沼气池500口;新建村卫生室1000平方米、农家书屋39个、公益商贸场所39个。

      产业支撑富彝家  

      “要想生活过得好,产业支撑少不了”。普格县把招商引资、发展支柱产业作为彝家新寨建设的"重头戏",依靠产业支撑,让农民都过上好日子。

      近日,普格县与外商签订了2.5亿元的规模化生态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协议,在该县五道箐乡建设生态猪、生态鸡养殖及屠宰、加工、冷冻仓储、销售一体化项目基地,养殖规模为种猪500头、生猪年出栏量8000-10000头、年产土鸡30000-50000只、年产土鸡蛋500万-900万枚。

      该项目将采取“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可带动当地上千户农户参与养殖,解决当地部分剩余劳动力从事养殖、运输、加工等行业。“这样既不耽误种田,又不耽误挣钱”,普格县五道箐乡乡长田舟告诉记者。

      而在沙合莫村,马铃薯标准化种植也让村民相继走上了致富路。该村二组村民米色子打告诉记者,依靠政府提供的薯种和必要的肥料,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还来对他们进行了培训,收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他高兴地盘算着:“今年我家种植马铃薯12亩,产量近6万斤,收入将近2万元。”

      沙合莫村村主任告诉记者,今年,全村种植马铃薯4000亩,平均收入近1.5万元。自发展马铃薯种植以来,村民收入多的累计有6万多元、少的也有3万元左右,90%的村民家里都买了电视,电话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在彝家新寨建设进程中,普格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16425万吨,总产值9685万元,外销及企业加工823万吨,农民收入4938万元,成为继烤烟产业后农民致富的又一支柱产业。

      文明生活惠彝家  

      走进螺髻山镇黄草坪村时,正是家家户户做晚饭的时候,可是今天却见不到炊烟,记者正在纳闷,村民吉比拉牛迎了上来,“现在煮饭,谁家还烧柴草?烟熏火燎的。”吉比拉牛感慨地说:“这都是沼气的功劳!”

      跟随吉比拉牛来到他家,只见在院子的西北面修了两栋2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还建起了厕所和沼气池。“你看嘛,这沼气就像液化气一样,通过管道输入厨房,不仅方便快捷,还改善了环境、减少了污染。”他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道。

      同吉比拉牛家一样,普格县目前发展沼气的农户已经辐射20个乡镇、63个村、7220户。

      在黄草坪村,记者看到,一排排的太阳能热水器矗立在农户的楼顶上,显得格外耀眼。走进村民阿枝的家中,整洁的院落里,在院南面的平房上也安了太阳能。阿枝高兴地说:“自从安了太阳能,洗澡方便了、生活习惯也改进了,也更卫生了。”

      阿枝大姐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家里5口人,自从安了太阳能热水器,半年多时间节约电费100多元。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省下这笔钱就意味着增收啊。”

      如今,乘着彝家新寨建设的东风,黄草坪村的村民们也过上了健康文明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