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绵阳市2011年民生工程系列报道之二:为民解困办实事 贴心扶贫暖民心

  • 2012年01月13日 00时00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字体:
  •   2011年实现绵阳城市年人均医疗救助标准424元,完成目标任务的303%;实现农村年人均医疗救助标准330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36%,完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7670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4%;建设慈善爱心超市34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13%;提供法律援助4.2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22%……这是近日记者从绵阳市委、市政府目标督查办获悉的一组数据。

      2011年,绵阳市委、市政府把扶贫解困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从农村扶贫解困、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关爱设施建设、法律援助及落实计划生育扶助政策等方面着手,制定多项方案,狠抓落实,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向群众递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扶贫连片开发农民增收有保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扶贫解困一直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这项工程以低收入贫困户为对象,以增收为核心,以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和劳务技能传授扶贫为重点,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逐步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贫困农民的致富能力。

      据统计,2011年,绵阳市共帮扶农村贫困人口76708人脱贫,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

      一条条水泥路玉带般的在山间盘绕,一座座排列整齐、粉刷一新的居民楼坐落在绿树丛中,一亩亩良田里涌动着希望的种子,一个个幸福灿烂的笑容绽放于村民的脸上……年末岁终,穿行于绵阳市各区县乡镇,深切感受到扶贫连片开发项目给老百姓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家共种了3亩猕猴桃,今年10月份种的,2-3年投产,预计收益有3万多。以前我们都是以种粮食为主,收益不是很好,现在政府连片开发我们这片,猕猴桃树苗都是政府发的,没要我们一分钱,还为我们解决了销售渠道的问题,为我们考虑的太周到了。”北川县通口镇战斗村一组的吴志益指着不远处大片刚栽种不久的猕猴桃树苗对记者说。

      在北川县通口镇,吴志益家只是全镇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截止2011年底,通口镇战斗、花龙、井泉、清泉4个村作为实施产业扶贫和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共发展猕猴桃376户,在原已栽猕猴桃面积955亩的基础上,2011年新栽1057亩,搭架2012亩,所种树苗皆为政府引进,国家补助种苗款52.85万元,补助猕猴桃搭架201.252万元,运、栽、种等群众自负。猕猴桃亩产经济效益8000元/亩,投产后能实现总产值1600余万元,比传统种植业增收1200余万元,三年实现人均增收5000余元。

      “我家有0.8亩的猕猴桃地,种了3年多了,今年投产共卖了1.2万元,他们都羡慕我。我还在猕猴桃树之间种些魔芋,点些蔬菜,这样能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一年下来还能增收上千元。”平通镇战斗村一组的王良洪笑呵呵地说,对自己“上种猕猴桃,下种魔芋”的土地利用方式感到十分自豪。

      据悉,通口镇扶贫连片开发新村除发展猕猴桃产业外,还开展了农房形象提升项目和贫困户房屋改造项目,共提升沿主干线公路农房形象307户,改造面积46399平米,总投资417.59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31.995万元,群众自筹185.596万元;改造贫困户房屋21户,每户国家补助1万元。

      法律援助为百姓撑起一柄保护伞

      “您好,我有个工伤的事情想咨询?”“我家在农村,想问下宅基地上的房子可以卖掉不?”“我们在外地打工,老板欠薪不发,能帮我们追讨吗?”……绵阳市游仙区法律援助中心每天都会接到上百个这样的咨询或求助电话,而来咨询或求助的,大多数都是经济困难、文化较低、力量微薄的农民、无业失业人员和特困职工。

      2009年初,绵阳市游仙区小枧沟镇紫阳社区的张廷兴雇请刘斌等128名农民工为其承包修建的谭小波个人的商住楼做工,2010年1月初工程基本完工进行结算,张廷兴结算后即躲着不见民工们,也不承诺付款。这一耗就耗了将近一年,2010年底,民工见春节在即,血汗钱还收不回,开始向小枧沟镇、游仙区和绵阳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上访。游仙区法律援助中心立刻展开工作,经过多次调解,法院诉讼,最终确定张廷兴分期支付农民工薪资,2011年2月春节前刘斌等农民工的薪资已基本付清。

      法律援助作为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民生事业,是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绵阳市坚持规范管理,创新服务,把法律援助纳入扶贫救困的民生工程,举全局之力,把这一惠民、利民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家住游仙区云凤乡的刘兵,2011年10月30日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撮镇东升畜牧有限责任公司修加工厂时,在工地上突发脑溢血,抢救36小时后死亡,经过多次调解未果。刘兵的家人要求云凤乡党委政府参与调解。11月2日晚法律援助中心王代富律师接到当事人法律援助申请后,11月4日上午赶到合肥当地,几经调解,于11月12日下午协商赔款20万元,受援人满意而归。法律援助高效、便民的措施赢得了群众的充分肯定。

      为了加强法律援助的力度、广度,绵阳市党委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

      记者从绵阳市司法局了解到,2011年,绵阳市为受援人群提供法律援助共计4.2万次,新建县级以上规范化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厅1个,建立规范化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50个,并建立了工、青、妇、残及省外法律援助联系点,方便群众能在一小时内及时得到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中心严格执行《法律援助程序细则》,采取“一站式服务”,专人审批立案,做到审查受理、立案编号、安排指派、跟踪监督、发放补贴、案卷归档“六统一”,同时加强监督和考核,确保公正廉洁服务。党委政府时刻关注百姓民生,从实际出发,急困难群众所急,想困难群众所想,让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实惠。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绵阳市2011年民生工程系列报道之二:为民解困办实事 贴心扶贫暖民心

  • 2012年01月13日 00时00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2011年实现绵阳城市年人均医疗救助标准424元,完成目标任务的303%;实现农村年人均医疗救助标准330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36%,完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7670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4%;建设慈善爱心超市34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13%;提供法律援助4.2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22%……这是近日记者从绵阳市委、市政府目标督查办获悉的一组数据。

      2011年,绵阳市委、市政府把扶贫解困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从农村扶贫解困、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关爱设施建设、法律援助及落实计划生育扶助政策等方面着手,制定多项方案,狠抓落实,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向群众递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扶贫连片开发农民增收有保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扶贫解困一直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这项工程以低收入贫困户为对象,以增收为核心,以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和劳务技能传授扶贫为重点,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逐步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贫困农民的致富能力。

      据统计,2011年,绵阳市共帮扶农村贫困人口76708人脱贫,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

      一条条水泥路玉带般的在山间盘绕,一座座排列整齐、粉刷一新的居民楼坐落在绿树丛中,一亩亩良田里涌动着希望的种子,一个个幸福灿烂的笑容绽放于村民的脸上……年末岁终,穿行于绵阳市各区县乡镇,深切感受到扶贫连片开发项目给老百姓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家共种了3亩猕猴桃,今年10月份种的,2-3年投产,预计收益有3万多。以前我们都是以种粮食为主,收益不是很好,现在政府连片开发我们这片,猕猴桃树苗都是政府发的,没要我们一分钱,还为我们解决了销售渠道的问题,为我们考虑的太周到了。”北川县通口镇战斗村一组的吴志益指着不远处大片刚栽种不久的猕猴桃树苗对记者说。

      在北川县通口镇,吴志益家只是全镇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截止2011年底,通口镇战斗、花龙、井泉、清泉4个村作为实施产业扶贫和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共发展猕猴桃376户,在原已栽猕猴桃面积955亩的基础上,2011年新栽1057亩,搭架2012亩,所种树苗皆为政府引进,国家补助种苗款52.85万元,补助猕猴桃搭架201.252万元,运、栽、种等群众自负。猕猴桃亩产经济效益8000元/亩,投产后能实现总产值1600余万元,比传统种植业增收1200余万元,三年实现人均增收5000余元。

      “我家有0.8亩的猕猴桃地,种了3年多了,今年投产共卖了1.2万元,他们都羡慕我。我还在猕猴桃树之间种些魔芋,点些蔬菜,这样能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一年下来还能增收上千元。”平通镇战斗村一组的王良洪笑呵呵地说,对自己“上种猕猴桃,下种魔芋”的土地利用方式感到十分自豪。

      据悉,通口镇扶贫连片开发新村除发展猕猴桃产业外,还开展了农房形象提升项目和贫困户房屋改造项目,共提升沿主干线公路农房形象307户,改造面积46399平米,总投资417.59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31.995万元,群众自筹185.596万元;改造贫困户房屋21户,每户国家补助1万元。

      法律援助为百姓撑起一柄保护伞

      “您好,我有个工伤的事情想咨询?”“我家在农村,想问下宅基地上的房子可以卖掉不?”“我们在外地打工,老板欠薪不发,能帮我们追讨吗?”……绵阳市游仙区法律援助中心每天都会接到上百个这样的咨询或求助电话,而来咨询或求助的,大多数都是经济困难、文化较低、力量微薄的农民、无业失业人员和特困职工。

      2009年初,绵阳市游仙区小枧沟镇紫阳社区的张廷兴雇请刘斌等128名农民工为其承包修建的谭小波个人的商住楼做工,2010年1月初工程基本完工进行结算,张廷兴结算后即躲着不见民工们,也不承诺付款。这一耗就耗了将近一年,2010年底,民工见春节在即,血汗钱还收不回,开始向小枧沟镇、游仙区和绵阳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上访。游仙区法律援助中心立刻展开工作,经过多次调解,法院诉讼,最终确定张廷兴分期支付农民工薪资,2011年2月春节前刘斌等农民工的薪资已基本付清。

      法律援助作为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民生事业,是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绵阳市坚持规范管理,创新服务,把法律援助纳入扶贫救困的民生工程,举全局之力,把这一惠民、利民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家住游仙区云凤乡的刘兵,2011年10月30日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撮镇东升畜牧有限责任公司修加工厂时,在工地上突发脑溢血,抢救36小时后死亡,经过多次调解未果。刘兵的家人要求云凤乡党委政府参与调解。11月2日晚法律援助中心王代富律师接到当事人法律援助申请后,11月4日上午赶到合肥当地,几经调解,于11月12日下午协商赔款20万元,受援人满意而归。法律援助高效、便民的措施赢得了群众的充分肯定。

      为了加强法律援助的力度、广度,绵阳市党委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

      记者从绵阳市司法局了解到,2011年,绵阳市为受援人群提供法律援助共计4.2万次,新建县级以上规范化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厅1个,建立规范化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50个,并建立了工、青、妇、残及省外法律援助联系点,方便群众能在一小时内及时得到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中心严格执行《法律援助程序细则》,采取“一站式服务”,专人审批立案,做到审查受理、立案编号、安排指派、跟踪监督、发放补贴、案卷归档“六统一”,同时加强监督和考核,确保公正廉洁服务。党委政府时刻关注百姓民生,从实际出发,急困难群众所急,想困难群众所想,让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实惠。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