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一套保障房承载的梦想

  • 2011年08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百姓点评:我们一辈子的安居梦终于圆满实现了

      现场

      7月29日,对于40岁的罗存江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拿着当天刚刚签下的购房合同,走进已竣工的广元市“春馨园”安居房小区,“像是做梦一般”。

      这一天,对于75岁的彭虎德则再普通不过。自从两个月前搬进苍溪县麻纺厂片区安置小区宽敞明亮的“三室一厅”后,他和老伴每天都生活得很规律,也很滋润。

      在棚户区住了几十年“30平方米”的彭虎德说,一辈子的梦算是圆了。

      不仅是广元,2011年,全省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更多城镇困难家庭的安居梦都将变为现实。

      贷款买房 资金不愁

      7月28日17时许,罗存江一下班便直奔位于广元市利州区雪峰村的“春馨园”保障性安居房小区。68岁的母亲陈晓蓉已经在小区门口等候着他。

      “今天排了号,明天就正式签合同了。”罗存江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罗存江一家的房子在地震中垮了,住了一段时间板房后,租了一套五六十平方米的旧房,如今一家四口挤在一起。

      “春馨园”共有安居房23幢1405套,面积从64—85平方米不等,罗存江心仪的是位于三楼的一套84平方米的两居室。

      广元市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副局长张建强说,投资近2亿元的“春馨园”是全省最大的安居房小区之一,本月就将交钥匙,春节前就可入住。

      记者在现场的公示栏上看到,“春馨园”的基准价为每平方米1934元。“家里存款只有几万,但社区告诉我们可以申请银行贷款。”本来担心资金缺口的罗存江没了后顾之忧。

      “房子质量真好,小区环境也安逸。”在建筑工地搞装修的罗存江用专业眼光评价。“交通特别方便。”陈晓蓉喜滋滋地插话,公交车从市中心可直接到小区门口,还有免费的便民自行车停放点,小区里还有幼儿园、商铺和社区服务中心。

      搬进套房 安享晚年

      “楼道上用公厕,阳台上煮饭,吃饭睡觉都在一间房。”7月29日16时,苍溪县麻纺厂片区安置小区,75岁的彭虎德坐在“三室一厅”的明亮新房里为记者描述着过去的居住情况。

      麻纺厂片区是苍溪县最大的棚户区,原有的63栋房屋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多为二三十平方米的单间宿舍。

      麻纺厂片区重建改造项目,共涉及751户居民3500余人。“我是第一批签约,第一批入住的。”今年3月,麻纺厂片区一、二、三期安置房交付使用,彭虎德在简单装修后于今年5月27日搬进新家。“从阳台望出去便是小区里的绿树,格外养眼。”

      彭虎德以前的房子31平方米,现在的新房82平方米,“一共只补了2.8万元”。

      苍溪县拆迁办主任薛清华告诉记者,群众既享受城镇住房灾后重建资金补助,原有旧房又按拆迁政策进行补偿还建,政府还将部分土地收益补贴到安置区的配套建设中。

      记者在现场看到,安置小区的四五期已经竣工,8月就将交房;六至八期及片区内的道路也正在紧张的建设中。未来的麻纺厂片区将配套大面积的绿地、商业用房和综合农贸市场,过去的“老大难”将成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商业中心。

      “改造得太好了。”彭虎德感慨地说,过去没想过能住这么好的房子,今后和老伴要享受生活。

      手记

      
    用好机制为保障房护航

      罗存江感叹:“国家有实力。”陈晓蓉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好!”

      两个广元蜗居家庭的圆梦,印证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乃最大的城市民生工程!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广元百姓安居工程赢得受惠群众最多赞誉的,不只是一幢幢崭新的保障性住房,还有建立在民意基础上的一整套管理和退出机制。

      一方面,建立公正的准入制度、公平的分配制度和公开的群众参与制度。修什么样的房子,怎么修,如何分配,从决策伊始到具体实施,都广泛征求意见,并建立社会物业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建立有序的退出机制,对保障对象实行动态监管,200多户已享受廉租房配租的家庭因条件改善而退出保障性住房……

      在我省全力推进百姓安居工程的当前,这些好经验值得各地关注和借鉴。

      讲述

      
    李莉 成都老知青

      今年62岁的成都老知青李莉没有想到,一家人在三环路外租房7年之后,竟能租到二环边的“公家房”,而且是51平方米的套一电梯公寓,“拎包”就能入住。

      作为成都市首批搬进公共租赁房的居民,李莉今年2月20日搬进静居寺43号6幢1单元15楼6号。原来在三环路边大观里小区租房7年的日子,在西二环上班的女儿跑得很累;房租连年涨,负担重,还没有安全感。自从搬进公租房后,女儿上班赶一趟56路就到了,自己买菜、购物也都更方便。房租虽说比原来贵50元,但房子、位置都比原来的好。最关键的是签长期合同,租金3年不变。

      杨永斌 平昌县驷马镇天生村村支书

      “托农村危房改造的福,我家那旧房子现在随便咋个修路放炮都不得抖了!”8月5日,平昌县驷马镇天生村村支书杨永斌高兴地告诉记者。杨永斌所在的村有100多户农房纳入农村危房改造,目前80多户已改造完毕,还有20多户正在紧锣密鼓地改造中,曾经陈旧破烂的砖房、土坯房被修葺一新。

      杨永斌说,自家砖房原来没打圈梁,很不牢靠,但凡修路放炮就要“抖”,年头久了心里很有点打怵。今年,县上把农村危房改造与“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环境治理”结合起来,房子严格按照图纸维修加固,新加了四根柱子,比原来安全多了。一楼一底的旧砖房也换成了两楼一底、粉墙青瓦的气派小楼,住起又宽敞又舒适。

      数字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截至6月底,全省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改造棚户区25.3万套,占国家下达计划的73%,有望9月底前全面开工建设,将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两个月。

      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及应急治理工程

      完成清平、映秀、龙池三大片区10处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及应急治理工程主体,占目标任务的83.33%;组织实施7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占目标任务的6%,其余项目在按程序确定承建单位后抓紧组织实施;完成1707户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避险搬迁,占目标任务的43%。我省还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58万户,占目标任务的23.8%。

      

      
    责任编辑: 秦晓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一套保障房承载的梦想

  • 2011年08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百姓点评:我们一辈子的安居梦终于圆满实现了

      现场

      7月29日,对于40岁的罗存江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拿着当天刚刚签下的购房合同,走进已竣工的广元市“春馨园”安居房小区,“像是做梦一般”。

      这一天,对于75岁的彭虎德则再普通不过。自从两个月前搬进苍溪县麻纺厂片区安置小区宽敞明亮的“三室一厅”后,他和老伴每天都生活得很规律,也很滋润。

      在棚户区住了几十年“30平方米”的彭虎德说,一辈子的梦算是圆了。

      不仅是广元,2011年,全省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更多城镇困难家庭的安居梦都将变为现实。

      贷款买房 资金不愁

      7月28日17时许,罗存江一下班便直奔位于广元市利州区雪峰村的“春馨园”保障性安居房小区。68岁的母亲陈晓蓉已经在小区门口等候着他。

      “今天排了号,明天就正式签合同了。”罗存江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罗存江一家的房子在地震中垮了,住了一段时间板房后,租了一套五六十平方米的旧房,如今一家四口挤在一起。

      “春馨园”共有安居房23幢1405套,面积从64—85平方米不等,罗存江心仪的是位于三楼的一套84平方米的两居室。

      广元市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副局长张建强说,投资近2亿元的“春馨园”是全省最大的安居房小区之一,本月就将交钥匙,春节前就可入住。

      记者在现场的公示栏上看到,“春馨园”的基准价为每平方米1934元。“家里存款只有几万,但社区告诉我们可以申请银行贷款。”本来担心资金缺口的罗存江没了后顾之忧。

      “房子质量真好,小区环境也安逸。”在建筑工地搞装修的罗存江用专业眼光评价。“交通特别方便。”陈晓蓉喜滋滋地插话,公交车从市中心可直接到小区门口,还有免费的便民自行车停放点,小区里还有幼儿园、商铺和社区服务中心。

      搬进套房 安享晚年

      “楼道上用公厕,阳台上煮饭,吃饭睡觉都在一间房。”7月29日16时,苍溪县麻纺厂片区安置小区,75岁的彭虎德坐在“三室一厅”的明亮新房里为记者描述着过去的居住情况。

      麻纺厂片区是苍溪县最大的棚户区,原有的63栋房屋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多为二三十平方米的单间宿舍。

      麻纺厂片区重建改造项目,共涉及751户居民3500余人。“我是第一批签约,第一批入住的。”今年3月,麻纺厂片区一、二、三期安置房交付使用,彭虎德在简单装修后于今年5月27日搬进新家。“从阳台望出去便是小区里的绿树,格外养眼。”

      彭虎德以前的房子31平方米,现在的新房82平方米,“一共只补了2.8万元”。

      苍溪县拆迁办主任薛清华告诉记者,群众既享受城镇住房灾后重建资金补助,原有旧房又按拆迁政策进行补偿还建,政府还将部分土地收益补贴到安置区的配套建设中。

      记者在现场看到,安置小区的四五期已经竣工,8月就将交房;六至八期及片区内的道路也正在紧张的建设中。未来的麻纺厂片区将配套大面积的绿地、商业用房和综合农贸市场,过去的“老大难”将成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商业中心。

      “改造得太好了。”彭虎德感慨地说,过去没想过能住这么好的房子,今后和老伴要享受生活。

      手记

      
    用好机制为保障房护航

      罗存江感叹:“国家有实力。”陈晓蓉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好!”

      两个广元蜗居家庭的圆梦,印证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乃最大的城市民生工程!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广元百姓安居工程赢得受惠群众最多赞誉的,不只是一幢幢崭新的保障性住房,还有建立在民意基础上的一整套管理和退出机制。

      一方面,建立公正的准入制度、公平的分配制度和公开的群众参与制度。修什么样的房子,怎么修,如何分配,从决策伊始到具体实施,都广泛征求意见,并建立社会物业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建立有序的退出机制,对保障对象实行动态监管,200多户已享受廉租房配租的家庭因条件改善而退出保障性住房……

      在我省全力推进百姓安居工程的当前,这些好经验值得各地关注和借鉴。

      讲述

      
    李莉 成都老知青

      今年62岁的成都老知青李莉没有想到,一家人在三环路外租房7年之后,竟能租到二环边的“公家房”,而且是51平方米的套一电梯公寓,“拎包”就能入住。

      作为成都市首批搬进公共租赁房的居民,李莉今年2月20日搬进静居寺43号6幢1单元15楼6号。原来在三环路边大观里小区租房7年的日子,在西二环上班的女儿跑得很累;房租连年涨,负担重,还没有安全感。自从搬进公租房后,女儿上班赶一趟56路就到了,自己买菜、购物也都更方便。房租虽说比原来贵50元,但房子、位置都比原来的好。最关键的是签长期合同,租金3年不变。

      杨永斌 平昌县驷马镇天生村村支书

      “托农村危房改造的福,我家那旧房子现在随便咋个修路放炮都不得抖了!”8月5日,平昌县驷马镇天生村村支书杨永斌高兴地告诉记者。杨永斌所在的村有100多户农房纳入农村危房改造,目前80多户已改造完毕,还有20多户正在紧锣密鼓地改造中,曾经陈旧破烂的砖房、土坯房被修葺一新。

      杨永斌说,自家砖房原来没打圈梁,很不牢靠,但凡修路放炮就要“抖”,年头久了心里很有点打怵。今年,县上把农村危房改造与“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环境治理”结合起来,房子严格按照图纸维修加固,新加了四根柱子,比原来安全多了。一楼一底的旧砖房也换成了两楼一底、粉墙青瓦的气派小楼,住起又宽敞又舒适。

      数字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截至6月底,全省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改造棚户区25.3万套,占国家下达计划的73%,有望9月底前全面开工建设,将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两个月。

      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及应急治理工程

      完成清平、映秀、龙池三大片区10处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及应急治理工程主体,占目标任务的83.33%;组织实施7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占目标任务的6%,其余项目在按程序确定承建单位后抓紧组织实施;完成1707户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避险搬迁,占目标任务的43%。我省还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58万户,占目标任务的23.8%。

      

      
    责任编辑: 秦晓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