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凉山交通建设科技成果丰硕

  • 2011年05月3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   近年来,凉山交通的科技事业可谓喜事连连、捷报频传--

      去年,凉山州交通系统《吊装工艺下库区大跨箱拱桥全过程时变损伤研究》、《新型加劲梁悬索桥技术应用研究》和《现代驾驶培训系统研究》三个科研项目顺利通过省交通厅鉴定和验收,鉴定组专家一致认为,这三项成果均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今年的3月,凉山州人民政府隆重表彰了2008年至2009年度对全州有突出贡献的63个科学技术成果。由州交通局主要领导率领的科研团队,在此次表彰会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送评的《吊装工艺下库区大跨箱拱桥全过程时变损伤研究》获得一等奖,《新型加劲梁悬索桥技术应用研究》获得二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来凉山州规模空前的交通大建设中,这些科研成果已经受了无数次试验、应用和检验,其科技价值也因为凉山州高难度的客观建设条件和无数凉山交通人的实践完善而不断放大。

      一

      2009年,一条主跨188米、总长507.8米的飞虹奇迹般地生根于金沙江两岸的千仞绝壁之上,将凉山州的金阳县与云南省昭通市连接了起来,实现了这一带沿江老百姓祖祖辈辈的梦想。这条名为“通阳”的大桥,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带给了沿江两岸两省的人民。

      通阳大桥的建成,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凝聚了无数交通人的汗水与智慧,其中最值得书写的一章,就是技术难关的科技攻克。

      在金沙江通阳大桥建设中,为避免桥梁建造过程中出现病害,解决大跨度混凝土拱桥存在的一些普遍损伤的问题,凉山州交通局携手西南交通大学,边建设、边探索、边实践,总结了大跨度混凝土拱桥基于时间变化的受力行为及损伤累积机理,分析了拱圈被水淹没到一定高度时的拱桥的力学行为及材料损伤特征,以及缆索吊装全过程对拱桥损伤累积的影响,研究了高强混凝土早期受力及其对结构长期受力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时变性能的新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从而共同完成了《吊装工艺下库区大跨箱拱桥全过程时变损伤研究》。课题在大量的调查、归类与分析既有科技成果的基础上,依托通阳大桥建设项目,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理论研究、仿真计算、模型试验、原桥试验等手段,从材料、设计理念与方法、构造措施、施工工艺、施工控制、环境因素等多角度去分析损伤形成的机理,为通阳大桥等该类桥梁建造过程中避免病害的出现提供了理论支持及技术保障。同时,为大量已经存在的该类桥梁的检测、评估与加固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方法。

      二

      凉山州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课题研究直接对通阳金沙江大桥的施工建设起到了重大指导作用,在吊装系统检验、拱箱预制、吊装施工控制等重点环节保证了大桥建造的安全、可靠、先进和经济,起到了特大型桥梁建设中技术总指导和全方位保障的作用,合理地规避了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节约了风险可能造成的经济后果。其成果完全能为今后重大水电、重要交通及其它国家大型基础设施中同类型桥梁及大型建筑的建设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对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以及基于性能的新一代设计理论和方法都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能产生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实,通阳大桥的科技创新并非个例。近年来,州交通局在道路与桥梁建设中,攻克和总结了很多的科学技术。就拿此次获得州科技成果二等奖的《新型加劲梁悬索桥技术应用研究》来说,此研究成果就大量用于通乡、通村公路的桥梁建设中。

      三

      凉山我州通乡、通村公路的桥梁建设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在跨越较宽阔的河流时,选择浅加劲梁柔性悬索桥型是较为经济的。但传统浅加劲梁悬索桥造价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山区农村来说仍显得过高,并且浅加劲梁悬索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较差、后期维护成本也过高。如何从技术上提高浅加劲梁柔性悬索桥的实用性、稳定性,以及改善其经济性能,对于山区桥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凉山州交通勘察设计院院长姚辉禄介绍:“就拿前年建成的牦牛坪大桥来说,这座位于木里县牦牛坪乡嘎咕村的大桥,为跨越木里河的一座蜂窝型钢-混组合柔性悬索桥。该工程跨径103.6米,桥面净宽4.5米,设计荷载为通行一辆总重20吨汽车,索塔为钢筋砼门式框架,塔高8.907米,两岸均采用隧道式锚碇。我们就针对新型蜂窝型钢-混组合柔性悬索桥的应用技术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使其技术上更趋可靠,性能更优越,为其广泛应用提供基础。此课题被省交通厅列为科研项目,课题历时2年零4个月,于2009年11月完成了科技成果研究报告。2009年12月通过了四川省科技厅和四川省交通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课题通过在木里县牦牛坪悬索桥上的实践与应用,从造价上分析,比较钢结构的加劲梁而言,其上部结构的工程造价同比降低了20%左右,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对经济不发达的民族地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桥的建设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物质交流、民族安定团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交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我州社会经济的腾飞,无数的凉山交通人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深山绝壁之上、在炙热河谷之中、在氧气缺乏的高海拔地区、在远离人群的偏僻之地,他们不仅需要吃苦耐劳,更需要有效作业,而科技,就是他们手中的一大法宝。我们相信,凝结着实践的智慧,凉山交通人手中的“科技法宝”必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先进,为我州今后的交通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凉山交通建设科技成果丰硕

  • 2011年05月3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近年来,凉山交通的科技事业可谓喜事连连、捷报频传--

      去年,凉山州交通系统《吊装工艺下库区大跨箱拱桥全过程时变损伤研究》、《新型加劲梁悬索桥技术应用研究》和《现代驾驶培训系统研究》三个科研项目顺利通过省交通厅鉴定和验收,鉴定组专家一致认为,这三项成果均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今年的3月,凉山州人民政府隆重表彰了2008年至2009年度对全州有突出贡献的63个科学技术成果。由州交通局主要领导率领的科研团队,在此次表彰会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送评的《吊装工艺下库区大跨箱拱桥全过程时变损伤研究》获得一等奖,《新型加劲梁悬索桥技术应用研究》获得二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来凉山州规模空前的交通大建设中,这些科研成果已经受了无数次试验、应用和检验,其科技价值也因为凉山州高难度的客观建设条件和无数凉山交通人的实践完善而不断放大。

      一

      2009年,一条主跨188米、总长507.8米的飞虹奇迹般地生根于金沙江两岸的千仞绝壁之上,将凉山州的金阳县与云南省昭通市连接了起来,实现了这一带沿江老百姓祖祖辈辈的梦想。这条名为“通阳”的大桥,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带给了沿江两岸两省的人民。

      通阳大桥的建成,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凝聚了无数交通人的汗水与智慧,其中最值得书写的一章,就是技术难关的科技攻克。

      在金沙江通阳大桥建设中,为避免桥梁建造过程中出现病害,解决大跨度混凝土拱桥存在的一些普遍损伤的问题,凉山州交通局携手西南交通大学,边建设、边探索、边实践,总结了大跨度混凝土拱桥基于时间变化的受力行为及损伤累积机理,分析了拱圈被水淹没到一定高度时的拱桥的力学行为及材料损伤特征,以及缆索吊装全过程对拱桥损伤累积的影响,研究了高强混凝土早期受力及其对结构长期受力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时变性能的新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从而共同完成了《吊装工艺下库区大跨箱拱桥全过程时变损伤研究》。课题在大量的调查、归类与分析既有科技成果的基础上,依托通阳大桥建设项目,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理论研究、仿真计算、模型试验、原桥试验等手段,从材料、设计理念与方法、构造措施、施工工艺、施工控制、环境因素等多角度去分析损伤形成的机理,为通阳大桥等该类桥梁建造过程中避免病害的出现提供了理论支持及技术保障。同时,为大量已经存在的该类桥梁的检测、评估与加固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方法。

      二

      凉山州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课题研究直接对通阳金沙江大桥的施工建设起到了重大指导作用,在吊装系统检验、拱箱预制、吊装施工控制等重点环节保证了大桥建造的安全、可靠、先进和经济,起到了特大型桥梁建设中技术总指导和全方位保障的作用,合理地规避了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节约了风险可能造成的经济后果。其成果完全能为今后重大水电、重要交通及其它国家大型基础设施中同类型桥梁及大型建筑的建设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对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以及基于性能的新一代设计理论和方法都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能产生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实,通阳大桥的科技创新并非个例。近年来,州交通局在道路与桥梁建设中,攻克和总结了很多的科学技术。就拿此次获得州科技成果二等奖的《新型加劲梁悬索桥技术应用研究》来说,此研究成果就大量用于通乡、通村公路的桥梁建设中。

      三

      凉山我州通乡、通村公路的桥梁建设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在跨越较宽阔的河流时,选择浅加劲梁柔性悬索桥型是较为经济的。但传统浅加劲梁悬索桥造价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山区农村来说仍显得过高,并且浅加劲梁悬索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较差、后期维护成本也过高。如何从技术上提高浅加劲梁柔性悬索桥的实用性、稳定性,以及改善其经济性能,对于山区桥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凉山州交通勘察设计院院长姚辉禄介绍:“就拿前年建成的牦牛坪大桥来说,这座位于木里县牦牛坪乡嘎咕村的大桥,为跨越木里河的一座蜂窝型钢-混组合柔性悬索桥。该工程跨径103.6米,桥面净宽4.5米,设计荷载为通行一辆总重20吨汽车,索塔为钢筋砼门式框架,塔高8.907米,两岸均采用隧道式锚碇。我们就针对新型蜂窝型钢-混组合柔性悬索桥的应用技术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使其技术上更趋可靠,性能更优越,为其广泛应用提供基础。此课题被省交通厅列为科研项目,课题历时2年零4个月,于2009年11月完成了科技成果研究报告。2009年12月通过了四川省科技厅和四川省交通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课题通过在木里县牦牛坪悬索桥上的实践与应用,从造价上分析,比较钢结构的加劲梁而言,其上部结构的工程造价同比降低了20%左右,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对经济不发达的民族地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桥的建设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物质交流、民族安定团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交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我州社会经济的腾飞,无数的凉山交通人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深山绝壁之上、在炙热河谷之中、在氧气缺乏的高海拔地区、在远离人群的偏僻之地,他们不仅需要吃苦耐劳,更需要有效作业,而科技,就是他们手中的一大法宝。我们相信,凝结着实践的智慧,凉山交通人手中的“科技法宝”必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先进,为我州今后的交通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