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绵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实现“无害化”

  • 2011年05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字体:
  •   近两年来,绵阳市加大“三配(配垃圾箱、保洁人员、清运车辆)、三建(建垃圾池、中转站、处理场)”力度,走出了“户集、村收、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新路。 

      绵阳市结合灾后恢复重建,整合灾后农村基础设施重建规划,各县按照户、村、镇、县四级,在农村居民相对集中的自然村落修建规范化垃圾收集点;在行政村和灾后农村集中安置点、主要县乡道路及城乡接合部,集中修建标准化垃圾中转站。 

      2010年,全市共新建垃圾收集池(房)8698个、垃圾转运站297座,新增垃圾桶、果屑箱2万多个,增添环卫车辆252辆,新建垃圾处理场 (点)365个,新建污水处理厂9座,新增雨污管网308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万吨/日,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957吨/日,硬化通村道路1000多公里。 

      全市及各乡镇均建立有专职环卫保洁队伍。保洁人员经费以市、县、乡财政投入为主,村民“一事一议”出资筹措为辅。2010年新配置专兼职保洁人员9400余人,全年承担保洁人员经费总计4503.76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3255.26万元,社会筹资342万元,村民缴纳906.5万元。 

      同时,整合各类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全市各级先后投入1.825亿元,配置各类环卫清运车辆638辆,其中垃圾转运车、压缩式垃圾车、洒水车等大型环卫车辆252辆,电瓶三轮车128辆,人力三轮清运车2200余辆,垃圾桶、果屑箱2万余个。 

      目前,我市已建成生活垃圾中心填埋场7个,按照“适当集中、区域共享”的原则,已建成小型集中填埋场38个,基本实现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目标。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绵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实现“无害化”

  • 2011年05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近两年来,绵阳市加大“三配(配垃圾箱、保洁人员、清运车辆)、三建(建垃圾池、中转站、处理场)”力度,走出了“户集、村收、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新路。 

      绵阳市结合灾后恢复重建,整合灾后农村基础设施重建规划,各县按照户、村、镇、县四级,在农村居民相对集中的自然村落修建规范化垃圾收集点;在行政村和灾后农村集中安置点、主要县乡道路及城乡接合部,集中修建标准化垃圾中转站。 

      2010年,全市共新建垃圾收集池(房)8698个、垃圾转运站297座,新增垃圾桶、果屑箱2万多个,增添环卫车辆252辆,新建垃圾处理场 (点)365个,新建污水处理厂9座,新增雨污管网308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万吨/日,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957吨/日,硬化通村道路1000多公里。 

      全市及各乡镇均建立有专职环卫保洁队伍。保洁人员经费以市、县、乡财政投入为主,村民“一事一议”出资筹措为辅。2010年新配置专兼职保洁人员9400余人,全年承担保洁人员经费总计4503.76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3255.26万元,社会筹资342万元,村民缴纳906.5万元。 

      同时,整合各类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全市各级先后投入1.825亿元,配置各类环卫清运车辆638辆,其中垃圾转运车、压缩式垃圾车、洒水车等大型环卫车辆252辆,电瓶三轮车128辆,人力三轮清运车2200余辆,垃圾桶、果屑箱2万余个。 

      目前,我市已建成生活垃圾中心填埋场7个,按照“适当集中、区域共享”的原则,已建成小型集中填埋场38个,基本实现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目标。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