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系统加强成果转化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

  • 2021年03月29日 11时11分
  • 来源: 省地方志办
  • 【字体:
  • 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文明、记录历史、弘扬文化、服务社会、借史鉴今、启迪后人的职责使命。近年来,四川省地方志系统始终坚持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发挥德治教化、彰善瘅恶、引领风尚作用,多举措推动地方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深挖史志资源,做好整理保存,让优秀传统文化下来。加强珍贵旧志史料文献整理点校,将深埋在志中的哲学思想、道德文化、价值理念、优秀基因挖掘整理出来,重新焕发生机。近年省地方志系统整理出版《四川历代方志集成》《迪山日记》《巴蜀珍稀水利文献汇刊》《华阳国志珍本汇刊续编》,点校出版清雍正版和乾隆版《广安州志》、清道光《邻水县志》、明正德《蓬州志》、清乾隆《威远县志》、清同治《直隶理番厅志》等一批珍贵旧志,编纂出版第二轮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志书2013.5亿余字,丰富史志典藏,保存历史文脉;编纂《泸顺起义——中国共产党武装起义的先声》《图说红军长征在泸州》《图说红军长征在宜宾》《红军长征与高县》《德阳红色故事选》《强渡大渡河》等一批红色书籍,回望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强化以史为鉴、警醒后世,编译《中国省别全志(第五卷四川省)》,再现日本人镜头下的清末民初川渝实景;编纂《四川简史》《四川当代史》《四川抗日战争志》《四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1978—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四川大事记》《内江简史》《大竹千年大事概览》《武胜百年》《遂盟合作志》《平武县社会历史丛书》《史话金川丛书》等史志书籍,记录重大事件,留存巴蜀记忆;编纂《乐山古代廉吏》《广安古代廉吏》《汉至清代·大竹廉吏》等一批古代廉吏书籍,弘扬廉政文化;编纂《巴山皓月蜀水清——四川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巴山皓月蜀水清——四川革命先辈先烈家风家训》《广安家风》《清正传家远崇州家风故事选粹》《武胜好家风》《高县好家风》《裴石家风志》等优秀家风书籍,助力家风建设;编纂《成都精览》《宽窄少城》《百年金街春熙路》《出入文殊院》《天府文芯·武侯寻踪》《天彭牡丹史话》《美食内江》《绵阳古建》《汉源花椒志》《南溪豆腐干志》《石棉黄果柑志》《石棉枇杷志》等一批特色志及地情书,服务文旅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编纂《大熊猫图志》《宜宾市精准脱贫图鉴》《巴人民俗图志》《螺髻山图志》《建昌古城图志》《石棉图志(1952—2019)》《美姑县彝族毕摩文化图志》等图志,图文并茂呈现历史文化,记录改革实践,传承时代精神。

    强化互联网思维,紧跟融媒体步伐,让优秀传统文化起来。适应互联网潮流,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构建方志四川”“两微八号一网一台一刊一店一馆新媒体矩阵,综合运用文字、图片、短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让传统文化起来、起来、起来。2020年,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发布的文章,有4篇阅读量在200万以上。2018年以来,方志四川官方电台推出《舌尖上的四川》《四川城市解放传奇》《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等音频节目500余集(篇),播放量达317万次。全省各地积极加强新媒体建设,涌现出成都方志、方志武侯、史志绵阳、芦山地方志、威远史志等一批史志类优秀新媒体,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化媒体合作,提升宣传力度,让优秀传统文化起来。积极加强与中央驻川媒体及省内主流媒体的合作,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营造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让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起来。2018年至2020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环球时报》、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四川新闻网等官方媒体宣传报道省地方志办加强意识形态、弘扬传统文化等工作的新闻稿1270余篇次;20189月至2020年底,川观新闻、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等媒体刊发全省地方志系统撰写的传统文化类文章600余篇。泸州、绵阳、内江等市及泸定等县(市、区)地方志部门与媒体合作开辟专版专栏,加强地情资源开发利用和红色文化宣传弘扬,构建立体传播格局。

    主动走出高阁,深入服务群众,让优秀传统文化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全省地方志系统高度重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德治教化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方志六进,推动传统文化走进群众。近年,省地方志办多次向省直部门及市(州)、县(市、区)赠送志鉴书籍,德阳市扎实开展史志六进,内江常年开办史志讲堂,乐山市将犍为县清溪镇、井研县千佛镇民建村作为地方志助力乡村振兴联系点,阿坝县将史志书籍送到寺庙,助力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招商引资、文旅融合和社会稳定;省地方志办在全国首创方志馆高校分馆建设,在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内江师范学院6所高校建成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南充、遂宁建成方志馆,成都建成24社区微方志馆,平武县建立多个县级地方志教育基地、地方志图书室,助力教化育人;完成1500余部志鉴书籍、地情资料数字化工作,在四川省情网开放端口,供公众查阅,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责任编辑: 范立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地方志系统加强成果转化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

  • 2021年03月29日 11时11分
  • 来源: 省地方志办
  • 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文明、记录历史、弘扬文化、服务社会、借史鉴今、启迪后人的职责使命。近年来,四川省地方志系统始终坚持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发挥德治教化、彰善瘅恶、引领风尚作用,多举措推动地方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深挖史志资源,做好整理保存,让优秀传统文化下来。加强珍贵旧志史料文献整理点校,将深埋在志中的哲学思想、道德文化、价值理念、优秀基因挖掘整理出来,重新焕发生机。近年省地方志系统整理出版《四川历代方志集成》《迪山日记》《巴蜀珍稀水利文献汇刊》《华阳国志珍本汇刊续编》,点校出版清雍正版和乾隆版《广安州志》、清道光《邻水县志》、明正德《蓬州志》、清乾隆《威远县志》、清同治《直隶理番厅志》等一批珍贵旧志,编纂出版第二轮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志书2013.5亿余字,丰富史志典藏,保存历史文脉;编纂《泸顺起义——中国共产党武装起义的先声》《图说红军长征在泸州》《图说红军长征在宜宾》《红军长征与高县》《德阳红色故事选》《强渡大渡河》等一批红色书籍,回望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强化以史为鉴、警醒后世,编译《中国省别全志(第五卷四川省)》,再现日本人镜头下的清末民初川渝实景;编纂《四川简史》《四川当代史》《四川抗日战争志》《四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1978—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四川大事记》《内江简史》《大竹千年大事概览》《武胜百年》《遂盟合作志》《平武县社会历史丛书》《史话金川丛书》等史志书籍,记录重大事件,留存巴蜀记忆;编纂《乐山古代廉吏》《广安古代廉吏》《汉至清代·大竹廉吏》等一批古代廉吏书籍,弘扬廉政文化;编纂《巴山皓月蜀水清——四川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巴山皓月蜀水清——四川革命先辈先烈家风家训》《广安家风》《清正传家远崇州家风故事选粹》《武胜好家风》《高县好家风》《裴石家风志》等优秀家风书籍,助力家风建设;编纂《成都精览》《宽窄少城》《百年金街春熙路》《出入文殊院》《天府文芯·武侯寻踪》《天彭牡丹史话》《美食内江》《绵阳古建》《汉源花椒志》《南溪豆腐干志》《石棉黄果柑志》《石棉枇杷志》等一批特色志及地情书,服务文旅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编纂《大熊猫图志》《宜宾市精准脱贫图鉴》《巴人民俗图志》《螺髻山图志》《建昌古城图志》《石棉图志(1952—2019)》《美姑县彝族毕摩文化图志》等图志,图文并茂呈现历史文化,记录改革实践,传承时代精神。

    强化互联网思维,紧跟融媒体步伐,让优秀传统文化起来。适应互联网潮流,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构建方志四川”“两微八号一网一台一刊一店一馆新媒体矩阵,综合运用文字、图片、短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让传统文化起来、起来、起来。2020年,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发布的文章,有4篇阅读量在200万以上。2018年以来,方志四川官方电台推出《舌尖上的四川》《四川城市解放传奇》《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等音频节目500余集(篇),播放量达317万次。全省各地积极加强新媒体建设,涌现出成都方志、方志武侯、史志绵阳、芦山地方志、威远史志等一批史志类优秀新媒体,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化媒体合作,提升宣传力度,让优秀传统文化起来。积极加强与中央驻川媒体及省内主流媒体的合作,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营造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让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起来。2018年至2020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环球时报》、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四川新闻网等官方媒体宣传报道省地方志办加强意识形态、弘扬传统文化等工作的新闻稿1270余篇次;20189月至2020年底,川观新闻、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等媒体刊发全省地方志系统撰写的传统文化类文章600余篇。泸州、绵阳、内江等市及泸定等县(市、区)地方志部门与媒体合作开辟专版专栏,加强地情资源开发利用和红色文化宣传弘扬,构建立体传播格局。

    主动走出高阁,深入服务群众,让优秀传统文化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全省地方志系统高度重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德治教化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方志六进,推动传统文化走进群众。近年,省地方志办多次向省直部门及市(州)、县(市、区)赠送志鉴书籍,德阳市扎实开展史志六进,内江常年开办史志讲堂,乐山市将犍为县清溪镇、井研县千佛镇民建村作为地方志助力乡村振兴联系点,阿坝县将史志书籍送到寺庙,助力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招商引资、文旅融合和社会稳定;省地方志办在全国首创方志馆高校分馆建设,在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内江师范学院6所高校建成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南充、遂宁建成方志馆,成都建成24社区微方志馆,平武县建立多个县级地方志教育基地、地方志图书室,助力教化育人;完成1500余部志鉴书籍、地情资料数字化工作,在四川省情网开放端口,供公众查阅,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责任编辑: 范立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