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发挥生态优势 提高造血功能 落实精准扶贫

  • 2015年07月23日 16时59分
  • 来源: 科技厅
  • 【字体:
  •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过牧、鼠害等自然、人为叠加原因,川西北草地沙化以年均每年3.4%的速度蔓延。为了探索出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沙化治理新路子,科技厅于2012年启动实施了“川西北草地沙化治理生态经济新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为检查项目实施成效,做好验收准备,2015年7月16-17日,省科技厅周孟林副厅长一行赴阿坝州红原县进行现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与当地政府和产学研单位深入研究进一步推进基地建设的有关措施。

      调研组一行深入红原县瓦切乡“川西北草地沙化治理生态经济新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基地时惊喜的看到,经过近三年的科研攻关,典型沙化的流动沙丘已基本被治沙植物和中藏药种苗覆盖,草地生态自我修复功能明显加强;太阳能提灌设备的示范试用,保障了基地旱季灌溉用水问题;狭叶红景天、板蓝根、葛根等多种中藏药材长势旺盛,其中狭叶红景天已具备在高原地区产业化推广条件,潜在经济效益令人鼓舞。随后调研组还考察了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创新实践研发基地,与相关科研人员进行交流。座谈会上,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专家、红原县政府、阿坝州相关部门分别汇报了项目推进情况,并研究了相关工作和措施。

      周厅长在听取汇报后表示,该项目依托厅、州(县)共建机制,形成了政产学研的紧密结合,经过历时近三年的艰苦努力,项目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他指出,一是找到生态修复的新路子,通过几年的筛选、比对,培育出品质高、时间快的治沙材料,短时间内恢复流动沙丘的生态群落。二是培育出了一批具备产业化条件的中藏药材,针对平面沙地和斜面沙地的不同情况,通过科学设计,筛选试种成功狭叶红景天、板蓝根等适生中藏药材品种,为下一步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示范。三是探索出了生态经济新模式,在时间紧、任务重、气候环境恶劣的制约下,项目牵头单位通过充分发挥好企业的主体地位,依托各科研单位,探索出了一种投入更少、生态经济效益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沙化治理新路子。同时为川西北等区域生态经济区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四是建立了“政产学研”联动机制,省科技厅与阿坝州、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共建,形成了良好的联动机制,有效整合了资源、形成合力,为科研项目落地生根,更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出了新模式,使沙化经济治理生态经济新模式的研究和应用示范取得良好进展,达到了预期目标。

      周厅长强调,基地建设取得的前期成效,证明了沙化治理生态经济新模式的思路是正确的,模式是成功的。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为川西北高原生态脆弱区的修复提供科技支撑,努力探索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并重的新路子,帮助藏区群众发挥生态优势,切实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下一步,除了要继续完善有关措施、巩固扩大基地建设已取得的成效外,关键是要把已形成的科研成果、治沙模式和已培育成功的中藏药品种加快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尽快使其在藏区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科技厅社发处、省科学器材公司等省级有关部门,阿坝州科技局、林业局、发改局,红原县人民政府等单位,科创(控股)集团、川农大、省草科院、西南民大等产学研单位参加了实地调研,并就沙化治理需要协调的事项进行了深入交流。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发挥生态优势 提高造血功能 落实精准扶贫

  • 2015年07月23日 16时59分
  • 来源: 科技厅
  •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过牧、鼠害等自然、人为叠加原因,川西北草地沙化以年均每年3.4%的速度蔓延。为了探索出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沙化治理新路子,科技厅于2012年启动实施了“川西北草地沙化治理生态经济新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为检查项目实施成效,做好验收准备,2015年7月16-17日,省科技厅周孟林副厅长一行赴阿坝州红原县进行现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与当地政府和产学研单位深入研究进一步推进基地建设的有关措施。

      调研组一行深入红原县瓦切乡“川西北草地沙化治理生态经济新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基地时惊喜的看到,经过近三年的科研攻关,典型沙化的流动沙丘已基本被治沙植物和中藏药种苗覆盖,草地生态自我修复功能明显加强;太阳能提灌设备的示范试用,保障了基地旱季灌溉用水问题;狭叶红景天、板蓝根、葛根等多种中藏药材长势旺盛,其中狭叶红景天已具备在高原地区产业化推广条件,潜在经济效益令人鼓舞。随后调研组还考察了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创新实践研发基地,与相关科研人员进行交流。座谈会上,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专家、红原县政府、阿坝州相关部门分别汇报了项目推进情况,并研究了相关工作和措施。

      周厅长在听取汇报后表示,该项目依托厅、州(县)共建机制,形成了政产学研的紧密结合,经过历时近三年的艰苦努力,项目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他指出,一是找到生态修复的新路子,通过几年的筛选、比对,培育出品质高、时间快的治沙材料,短时间内恢复流动沙丘的生态群落。二是培育出了一批具备产业化条件的中藏药材,针对平面沙地和斜面沙地的不同情况,通过科学设计,筛选试种成功狭叶红景天、板蓝根等适生中藏药材品种,为下一步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示范。三是探索出了生态经济新模式,在时间紧、任务重、气候环境恶劣的制约下,项目牵头单位通过充分发挥好企业的主体地位,依托各科研单位,探索出了一种投入更少、生态经济效益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沙化治理新路子。同时为川西北等区域生态经济区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四是建立了“政产学研”联动机制,省科技厅与阿坝州、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共建,形成了良好的联动机制,有效整合了资源、形成合力,为科研项目落地生根,更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出了新模式,使沙化经济治理生态经济新模式的研究和应用示范取得良好进展,达到了预期目标。

      周厅长强调,基地建设取得的前期成效,证明了沙化治理生态经济新模式的思路是正确的,模式是成功的。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为川西北高原生态脆弱区的修复提供科技支撑,努力探索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并重的新路子,帮助藏区群众发挥生态优势,切实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下一步,除了要继续完善有关措施、巩固扩大基地建设已取得的成效外,关键是要把已形成的科研成果、治沙模式和已培育成功的中藏药品种加快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尽快使其在藏区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科技厅社发处、省科学器材公司等省级有关部门,阿坝州科技局、林业局、发改局,红原县人民政府等单位,科创(控股)集团、川农大、省草科院、西南民大等产学研单位参加了实地调研,并就沙化治理需要协调的事项进行了深入交流。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